第1210章 二次西征(3 / 4)

去年已经被清军打得元气大伤了。

索别斯基倒是应该还能集结十五到二十万兵力,可战斗力就不能与去年的十万骑兵等同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即使索别斯基出兵相助,战场也依然会在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两地。

不管己方能否取胜,两地都不会被打烂,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去年,此二地就靠着本土运来的粮食,勉强撑过了冬天。

今年依然如此的话,那对本土的压力就太大了。

不需要利奥波德提醒,索别斯基就已经进行了动员,在八月份之前便集结了二十万人。

不过野战兵力只有十二万,余下的部队则集中在华沙、罗兹、卢布林、克拉科夫这四城。

用十二万人去跟清军打野战,这显然是不明智的。

索别斯基的策略就是,只要清军不侵犯自己的国土,那自己就没必要去自找麻烦了。

虽然这群从东方来的黄皮猴子初来乍到,但其军事实力已经接近波军与神军之和了。

加之其配合奥军的行动,索别斯基怀疑清军已经与奥军结盟了。

如此一来,自己就变得更加的被动了。

可以负责任地说,在奥斯曼、神圣罗马帝国、清国、波立这四方里,自己的实力是最弱的。

因为随着坦克的出现,翼骑兵所向披靡的时候已经成了过往云烟。

更何况去年两次作战的失利,让索别斯基手里的骑兵主力损失了近七成。

他倒是还可以征召大量的新兵入伍,但其战斗力就不能与此前的主力部队的士兵相提并论了。

在索别斯基看来,摩拉维亚已经被打烂了,暂时失去抢救的价值了,自己带着部队过去也是徒劳无功。

至于波希米亚,还要看利奥波德的态度以及当地的战况发展而定,不能盲目出击,以免被土再遭打击。

再说利奥波德不带部队回师的话,光凭己部的实力,根本就无力击退机动兵力是自己三四倍之多的清军。

总的来说,对于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的战事,索别斯基持观望态度……

话说回来,不观望又如何?

总不能带着十几万人过去送死吧???

一旦机动部队遭到重创,那就意味着半个波兰又要遭到清军的洗劫了!

在利奥波德无暇回师,索别斯基作壁上观的情况下,五十万清军的遭遇简直比去年还要好。

第二次西征显得无比顺利,大军长驱直入,沿途抵抗者寥寥无几。

上次没带走的牲畜和西夷,这次兵力充足,就可以全部打包带回本土了。

有机会的话,多尔衮还是愿意与对方的野战兵团来次正面较量的。

最起码,打野战的难度比攻城要低很多,大清王师也擅长此道。

可是对方不给自己这个机会,于是五十万大军就完全变成了只吃不吐的貔貅!

这次不同于上次,由于准备充分,而且侯赛因的部队依然在布达佩斯牵制敌人,多尔衮就打算去布拉格,甚至勃兰登堡去看一看了。

走得越远,收获越多!

这句话,似乎的确有些道理!

翻译过来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打劫千家万户……

此番,多尔衮要让半个欧洲的人都知道大清王师擅长甚子活计!

打劫不丢人,饿死才丢人!

这就是自古以来的生存之道!

只不过多尔衮未能如愿以偿,因为波希米亚西部和北部的伏尔塔瓦河与拉贝河都涨水了。

对大清王师来说,这比利奥波德带着五十万大军回师还可怕得多。

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使得多尔衮直接取消了继续西进的命令。

降雨以及洪水无形之中,帮助利奥波德保住了三分之一个波西米亚地区。

为了避免大雨之后爆发疫病,多尔衮被迫率部迅速后撤,将到手的战利品分批次送回老家去。

由于没有遭遇激烈的抵抗,除了一些惨遭洪水冲刷的倒霉蛋之外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