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了在传统文化中,只要有名字留下来,他们在“那边”就能食到香火,就不会被遗忘。,
辽东一战中,龙武中营和右营战死的军人,还有战死的私兵总计2900多个名字被记了下来。而龙武左营和前营是逃溃而败,其士兵则不得入祠,这就是军队中的残酷规定。张山岛上战亡的700多人也将被供奉,其中还包括了少数来自辽东各地的溃兵。此外,在山海关向广西迁徙一路上因为各种意外丧命的十几名士兵,还有前日与猛坎一战中牺牲的4人,也都将入祠。
有这一座大祠堂压阵,整个军屯城就变得格外肃穆、威严。
以后将士们上阵杀敌,他们心里也会稍微安稳一些吧。至少有个“归路”,不会做无名烈士。
传统上,祠堂除了用来祭拜先人,同时也是“家族聚会”的场所。英武祠也将成为金士麒等三位千户老爷的办公地。他们名义上三个独立的千户所,其实是军政一体的集团。南丹卫的军政首脑是白指挥使,金士麒等人只能借修祠堂为名,在祠堂的后面建造小集团的“司令部”。
英武祠连同“北院”的中军司令部,造价高达3000两银子。
原本姚孟阳想在河边复制一个“爱晚楼”当作总司令部(很多兄弟都支持这个想法),被金士麒弹压了下去,节约了不少银子。
比祠堂更贵的是城墙。金士麒也提出过一个很傻很天真的想法:他不想设立城墙,一方面是为了节约银子,另外他想与山民们和平相处,城墙多隔阂啊。这个想法遭到了兄弟们的一致批驳,狠狠地批驳。最后的妥协就是修造一道窄墙,高一丈,总长9里,外层用竹木定型,里面用夯土筑实。再加上12座箭楼和4座城门,总预算也达到了6000两。
金士麒、查应才和姚孟阳的千户府就建在城中央,每人一座,每座造价2000两,这银子由他们自己掏。每座千户府都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的面积,二十几间房子,规模并不算大。因为金士麒等人的家族都很小金士麒家里只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妾室;查应才只有一妻二妾和三个孩子;姚孟阳只有一个老祖母和大概六、七个说不清身份的女子相伴。
另有副千户、百户、军官、富户等私宅院100余座,单价从50两到1000两银子不等。总计15000两,也都由各位军爷自行出资。
这个时代,造房子很便宜。因为土地不用花钱,主要的成本就是建材和营造费用,而大多数的费用又可以计算为人力成本。一座三开间带厢房的土木混合构造的屋子,费用不过10几两银子。即便是千户老爷的五开间的正堂,全砖瓦构造的也不过80两的土建成本。
他们从辽东带来了2000户居民,其中1000户住在城里。包括400军户和所有工、商户、水手杂役们。另外1000户(400军户和农户)分散在山口东边的平原上屯田,三个千户所名义上有10万亩地,现在他们手里只有3万亩。共建造8个村堡。上述总计民舍2千间,连同屯堡护墙的建造费用,总计20000两银子。
城中东半部还要建造一座烧砖场、一座锯木场、一座制铁场,还有为“工业时代”预备的工场房舍10处、50间房,建筑成本5000两。此外还有码头、吊桥,还要沿河修造堤坝,还要开辟和平整道路,这几项耗资合计5000两。
上述所有项目总计费用6万两。其资金来源:兵部会划拨的“安家费”2万两,各位军爷自行筹备的府宅建造费用2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