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5 章 当清太子驱除鞑虏(四)(2 / 3)

伙伴儿即是胤礽帐下一歪果仁的儿子。胤礽在海外数年,赚了不少钱,也吸引到了不少人才,

    候自家主公旨意。

    当然,若是自家主公说杀了他,他们也不会手软就是了。

    使节也没等多久,就得到消息:夏王召见清使。

    胤礽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想看看皇帝到底打的什么主意,他都打出“驱除鞑虏”的旗号,把皇帝说成“鞑虏”,皇帝还能与他和谈?

    要知道,依胤礽对皇帝的了解,皇帝可是最恨别人说他是鞑子的。

    他认为大清就是继承大明的正统王朝,是远胜过大明的存在。他认为他虽是满洲男儿,但比汉人还要了解汉学,决不允许旁人说他是异族,也决不允许别人怀疑他学识不够。

    他认为他本人能力胜过朱元璋。

    胤礽想知道,在他打出那样戳他肺管子的旗号后,皇帝会怎么做。

    他摆出夏王的架势,文臣武将分坐两旁,召见清廷使节。

    一看,嚯!还是熟人——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是被皇帝点出来的,他压根就不想来这兵强马壮,立志要恢复汉家山河的贺氏。但没办法,皇帝直接点了他出来。作为一直紧跟皇帝步伐的大学士,纳兰明珠只得遵命。

    此刻,他正捋着美髯打量着打下大清半壁江山的贺氏君臣。虽然两次进攻都无功而返,但并不是说明清廷就胜了,只是贺氏没有赢而已。

    群臣上奏皇帝,可以借这个机会向贺氏招安。

    常言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贺氏两次进攻都没有结果,正是三而竭的时候。朝廷在这个时候给出丰厚的待遇进行招安,再重金拉拢贺氏臣子,总会有一些人动摇的。

    当年,同样占据半壁江山的三藩不也是内部生乱了吗。

    皇帝并不想招安,但目前他也没有好的办法。他只能接受群臣的建议,但安慰自己只是缓兵之计。总有一天,要把这贺含章押赴刑场,千刀万剐。

    不错,如今已自立为王的贺氏主公,他叫贺含章。

    在纳兰明珠看来,贺含章年纪不大,但极有威仪。听说他身体不好,但十二岁就敢出海,积累了大笔财富和不少人才。

    清廷现在没有掌握他的弱点,甚至连他籍贯、父母何人都不清楚。

    也压根不知道他十二岁之前的事,就好像凭空冒出个人一样。

    纳兰明珠看着年轻的夏王,总觉得些许眼熟,但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压下心头的异样,递上皇帝圣旨。

    胤礽打开一看,好家伙!皇帝居然要招安他!

    给出的条件也十分熟悉,对,熟悉。

    清廷承认他为夏王,给他发俸禄。两广为夏王封地。皇帝还会把六公主和硕纯悫公主嫁给他。

    当然,条件是他们剃发易服,向清廷称臣。

   &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