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了。
怕气疾发作。
几个公主在这里,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不担心。
没有到中午就回去了。
李世民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但是对萧然说的礼物很期待。
印刷术的事情,萧然想抓紧时间。
这个冬天还很久,百姓空闲日子比较多。
早点搞起来才行。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都搞。
从大唐的技术基础、萧然“抓紧时间落地”的核心需求,利用冬天百姓空闲期快速推进,以及印刷术的短期实用价值和长期发展来看,最优策略是“先主攻雕版印刷,同步小规模研发活字印刷”,而非两者同时大规模推进。
萧然的核心诉求是“抓紧时间”——利用冬天百姓空闲期推进印刷术,本质是要快速打破“书籍稀缺、知识难传”的现状。
而雕版印刷在唐朝的背景下,是唯一能实现“短期落地、规模化生产”的选择,优势极为明确。
对萧然而言,无需从零研发:只需整合现有木工,百姓空闲时可快速培训,雕刻文字比雕刻复杂图案简单,手巧者短期可上手。
找质地松软的梨木、枣木作版材,直接在木板上反刻文字,刷墨覆纸即可印刷。
整个流程无技术壁垒,能最快速度组织百姓形成生产能力,不浪费冬天的空闲窗口期。
萧然初期的印刷需求,必然是“高频、固定、量大”的内容。
给学堂孩子印识字课本、儿歌歌词。
给百姓印农书、节气常识、简易律法,冬天百姓空闲时可学习,来年春耕用得上。
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只要印刷出来,根本就不怕卖不出去。
雕版印刷术大量普及是大唐中后期,现在应该是有了,但是知道人不多,没有普及。
萧然没有垄断技术的想法,但是想带着附近的百姓赚一笔。
只需学习“按字稿雕刻”,无需识字,只需对照字样反刻,甚至可先画轮廓再刻。
培训1-2周即可上手,能最大化利用“百姓空闲”的人力优势,快速形成规模化生产。
萧然心里已经有计划了。
之前李丽质张锦禾看到萧然想事情,都没有打扰。
“小郎君,我能做点什么?”李丽质笑着问道。
虽然不知道具体事情,但是李丽质想参与一下。
“我想卖书,五娘觉得如何?”
豫章公主也好奇的看过来。
“卖书?”李丽质实在不知道萧然有什么书。
之前李世民和李丽质送那些读物也值钱,但是觉得萧然不可能拿去卖。
一方面是那些书用得上,还有就是萧然不缺这点钱。
“小郎君,这是何意啊?”李丽质不明白。
“我自己复印点书出来,然后卖出去。”
“复印?”李丽质不理解这词,现在大唐的书,都是手抄的。
“对!”
萧然伸手沾了点杯子里面的热水,在桌子上画了块方方正正的木板,又在上面歪歪扭扭写了个“人”字。
抬头看向李丽质和豫章公主,语气像说玩游戏似的:“五娘你看,这‘复印’其实跟盖印信差不多——刻好一个印章,蘸了墨能盖无数次,对吧?”
李丽质点点头,眼里还是带着疑惑:“可印章就几个字,书里可有好多字呢。”
“道理是一样的,就是把‘小玺’换成‘大木板’。”
萧然继续沾水在桌子上画满小方格,“我先找些梨木、枣木,这些木头软,好刻字。”
“再让工匠把书里的字,一个一个反着刻在木板上——就像你在纸上写反字,刻好后蘸上墨,把纸铺上去一压,字就印在纸上了。”
“一块木板刻满一页书,能印几百上千次,比手抄快多了,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