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又遇灾民(2 / 2)

升维人生 崇山小农 1603 字 16天前

在一起,演奏着大自然的交响曲。

突然张亮现沿着人迹罕至的边境地带,江杨旅游集团却扎起高高的铁丝网,仿佛想要隔绝什么?好奇的张亮沿着铁丝网的线路缓缓隐匿飞行,想要现点什么。

突然,铁丝网外的一处山坡平台上,一片简陋的建筑映入眼帘。

破旧的帐篷东倒西歪地排列着,帆布上满是补丁和污渍,在风中出“噗噗”

的声响,仿佛在低诉着无尽的苦难。

地面是粗糙的泥土,因长期踩踏而变得紧实且凹凸不平。

一群孩子们光着脚丫在其间奔跑,扬起阵阵尘土。

一些老人坐在地上,眼神空洞而迷茫,身旁放着破旧的包裹,那是他们仅有的家当。

建筑中央有一口简易的水井,井绳磨损严重,周围围着几个拿着破旧水桶的人,正焦急地等待打水。

不远处,有个用几块木板和破布搭成的“厨房”

,一位瘦弱的妇女在那里忙碌着,试图用捡来的干柴生火做饭,浓烟呛得她不停地咳嗽。

四周没有像样的防御设施,只有一些简易的栅栏,歪歪斜斜地立着,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将其吹倒。

这明显是一座难民营,这里没有干净的水源,没有舒适的床铺,更没有未来的希望。

人们在这里苟延残喘,在为了生存而挣扎,他们为何要在这里扎营?

好奇的张亮飞落地面,出现在灾民面前,哪知他的出现,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头花白的老翁,颤颤巍巍的老妪,招呼着瘦骨如柴的孩子们朝他纳头就拜。

人们口中呼喊着,“活菩萨显灵了,请菩萨保佑我们。”

张亮赶忙分出一丝丝气团把人们扶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们为何在这里居住?为何远离家园?你们村的青壮年哪里去了?”

一个类似族长的老翁仔细打量着张亮,不禁老泪纵横,“恩人呐,您不认识我了吗?我们在郑阳邦的村民自治队里见过。”

老翁的话让张亮想起过往,他曾在郑阳邦的一个山村部落,帮助村民打败无道的军阀政府,让村民进行自治管理。

那可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我们就是那里的人,我们部落有您的塑像,托您的福,过了一些年的幸福日子。

几个半大的孩子,把一尊泥像抬了出来,张亮定睛一看,大吃一惊,这不就是他的模样吗?

张亮终于信了老者的话,连忙问,“你们怎么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到这里?”

“说来话长,您走后,我们附近的几个部落,按照您定的规矩行事,因为没有军阀老爷的盘剥,人们安居乐业,很是知足。

哪知最近十几年,天灾人祸不断,先是邻国的大军阀势力影响到我们这里,到处征兵征粮,接着是连年的灾荒,民不聊生。

尤其是几年前,突的大洪灾,把我们的房屋冲跨,加上疟疾泛滥,人们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在别人的指点下,到这江扬集团的地盘讨一口饭吃。”

“那你们怎么在这里驻扎?”

张亮不解。

事情是这样的,老翁接着讲述。

这些年方圆几百公里的地区都生了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只不过我们的信息闭塞,等我们赶到此地时,这里已经竖起了高高的铁丝网,据说这几年,有太多的人到这里求援,江扬集团实在难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你们不能再找找其他办法?”

张亮也觉的人家拉铁丝网无可厚非。

“到处是灾荒、战争,老百姓有什么办法呢?族里的一些青壮年被迫加入东边一个军阀的势力,偶尔会捎来一些粮食,这妇孺老少才不至于饿死,不过,听说最近那边打仗,这些可怜的孩子们都当了炮灰,我们也就断了生的希望,就在这里苟延残喘,等死而已。”

老者一把鼻涕一把泪,一股脑儿把心中的糟心事都告诉了张亮。

张亮很为难,他可以给这些人留一些粮食,可是这几百号的人,没了家园,将来可怎么办?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