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三代若极,何有唐家(2 / 3)

p>

苗晋卿也被这问题吓得不轻,他当然不敢公然抨议三代,但又解释不清三代制度那么完善、为何如今竟然是唐家天下总不能说咱们这个大唐,其实是唐尧的唐吧

他不敢再回应这些作死玩意儿,只能着令军士们赶紧将这些家伙引出都堂去。

于是众人闹哄哄的离开都堂,接下来又汇集了南坊选院中的明经科考生们,场面顿时更加杂乱了。

生徒与乡贡进士加起来已有数百人,而明经考生则是进士的数倍还要多,单单两监明经就五六百人之多,加上诸州所贡,那就是足足数千人的庞大队伍。

这些人离开尚书省之后,便沿着宫墙一路难行,等到聚集在皇城左掖门前时,前后俱失所属、队伍也凌乱至极。负责维持秩序的苗晋卿更是急的一脑门子汗,不断的叫嚷想要控制局面,但却收效甚微。

张岱也站在人群里左右张望,突然背后被人推了一把,他抬起拳头便要向后砸去,却闻身后一人连连喊话道:“张六郎且休怒,我无恶意!”

“你是谁”

之前王家父子那事搞得张岱一直挺紧张,对于突然接近的陌生人也心存警惕。

这年轻人瞧着二十几岁,体格跟张岱差不多高,模样瞧着倒是周正,见张岱一脸警惕的望着他,连忙说道:“某名李嶷,便是之前生徒们叫喊的东监案首,并是东监壬戌年朋头。你有一兄张巍张四,是我学中朋友,他在家中没有向你说起过我”

案首就是国子监考试的第一名,而所谓朋头,大概类似于学生会会长,也可以从字面意思解释,就是朋党的头头。国子监中多官宦子弟,聚集在一起也热衷拉帮结派、吃喝玩乐并壮大声势。

“李案首有事”

之前国子监生徒们嚣张的态度让张岱印象不佳,连带着对这个李嶷也乏甚好感,若非其人所言张巍确是自己堂兄,张岱都不打算跟他多说什么。

李嶷见张岱神态有些冷淡,便又笑语道:“所谓生徒、乡贡之别,不过是俗人浅见罢了。六郎你才情如此,无论在学何处,也都不碍前程。某等既然应举,当以及第为能,只有功名不就,才会标榜生徒为美。”

这话说的倒还中听,于是张岱便又问道:“李案首何事见教”

“六郎家世显赫,想必应知此番临考更换座主一事绝不寻常。吏部尚书宋开府留守西京,虽居其位却不处其事。崔散骑今以魏刺入朝,急欲张其权柄、诸事改弦更张。”

李嶷出身赵郡李氏,本身又在东都国子监治业多年,对于朝中人事掌故了解也是不少,虽然不像张岱认知这么深刻和具体,但现在讲起来也是大差不差。

见张岱面露赞同之色,李嶷便又说道:“崔散骑虽国之大臣,但此番处事却轻率失重、埋没旧格,实为轻某等应举贡士!其国事轻重,某等虽然不知,但自身治学之艰难却各有体会。

严员外文体,人多摹习,而今骤以苗员外代之,学子们将何以自献勿为此计庸俗,若苗员外能公允取直,某等各尽其才、凭其取授则可。若未可,则某等旧功错付、岂不可恨”

“那李案首又意欲何为”

张岱听到这家伙一副心有不甘的语气,于是便又笑语问道。

“六郎不必客气,称某李十七即可。此诸权徒高高在上,享国禄、用官威,处事却不以正直。某等蓄养才志,是渴为社稷用,岂可因此屈伏!”

讲到这里,李嶷更凑近张岱,小声说道:“某等生徒已经暗计稍后国子监中哗闹抗议,使观礼诸公知其不能慑众,复以严员外监事。六郎等乡贡数倍于某等,若能相与共事,势必更壮。此事利于群生,未知六郎是否敢为”

张岱听到这里后,也不由得感叹胆大妄为的不只自己一个。这些国子监生们固然姿态高傲、显得讨厌,但他们不只是看不起乡贡,竟然还看不起考官,想要闹事把人给轰下去。

不过这也正合他的心意,因为李嶷这里还自觉得崔沔是为了彰显其权威、所以才肆意更改即定之事。

但张岱却清楚这个苗晋卿应该算是张嘉贞的人,其人突然入考功并取代严挺之主持科考,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