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在说完这一番话后,又望着赵冬曦等几人笑语道:“今日所以邀你几位来聚,正有一事相付。自今往后省试还有数月,有劳你等休沐之时入此来给此儿教试课业。来年如若举业不成,让你等并为天下所笑!”
这些人里,王翰就不必多说了,本身就是进士、制举连续及第的大学霸。
赵冬曦后世才名或是不及王翰,但其兄弟七人俱进士及第,自此往下五代俱得进士及第,可谓是唐代以科举取士以来衣冠户中的代表家族。别的不说,单单应试经验那绝对是丰富得很。
至于孙逖,那更是让考官都降阶约拜、待以贵宾的牛逼人物。其进士及第时,所写策论让张说都拍案心醉,着令儿子张均、张垍前往求教。
张说居然还盘算着把这些人都招来家里给他孙子补课,这个阵容绝对堪称豪华,估计都直追皇子们的师资力量。当然,唐玄宗的儿子们除外。
几人闻言后也都纷纷点头应是,不做推辞。张岱的诗赋水平他们也都有见,通过省试绰绰有余,哪怕水平有所下滑,起码也能维持在一个合格线上,稍加辅导自然手到擒来。
张岱自家知自家事,却没他们这么乐观,心里清楚如果明年省试还想保持高水准,必然也得用功苦读了,到时候再看看考题是什么。出的巧那自然就考得好,出的不巧那好歹也得糊弄过去。
“那我等老物闲时也要登门,来赚燕公家酒食了!”
张均又将几名宾客引入,走在前头的便是他之前在礼部的上司、仍然官居礼部侍郎的贺知章。
同行于后的,则是徐坚等几名张说在集贤殿的老同事们,入堂之后也都纷纷向张说道贺,并对张岱多有夸赞。
贺知章同样乐于奖掖后进,虽然张岱倒也不需要他的提携,但他对少辈才士的喜爱欣赏也是溢于言表,坐下来之后便拉着张岱探讨那《阿房宫赋》的创作思路,以及其中的史论观点。
其他人听到这话题也都纷纷加入进来,经史是修身治学的根本,一个人对历史去怎样看待和怎样解读,能直接将其思想与逻辑水平都体现出来。
肚子里究竟有没有货,三五句话的讨论基本上也就能看出来个大概。当然这说的是古人,毕竟古人能够即时接触到的大事讯息也比较有限。等到了后世,论史就被键政所取代了,同样也能产生类似的效果。
如果不是纯文学和礼制的话题,张岱也不惧跟古人探讨,而且他的视角往往更宏大和新奇,也能让人大有启发。
“此儿智深矣,舍人所不及,燕公技得传!”
贺知章一个话题没有争论过张岱,老头被辩的脸都有点红,举杯饮茶,口中忿忿道。
辩输了能有什么好话这老头明显是说这小子一肚子阴谋权变的坏水,他老子都比不上,张说那点从龙潜邸、谋划政变的手艺都得传给孙子。
张说听完这话,神态自是有些不自然。而张岱也忍不住白了这老头一眼,怎么搞辩论还带人身攻击的你是逼我过些年先把你个大明白踢回吴中养老吗!
至于一旁的张均,同样也抽空甩过来个白眼,只觉得这个老上司真是口无遮拦,我这些年饭都白吃了吗、还能比我儿子差
一句话得罪祖孙三代,贺知章这嘴功也是没谁了。不过眼下堂中宾客们也都各有话题,倒是没啥人在意他这输不起的瞎念叨。
宴会从清晨开始,稍晚一些又有许国公苏颋、太常卿崔日知等当朝老臣的到来,也让宴会的氛围多了几分庄重。
张岱倒是没有特意邀请什么客人,他准备来日到惠训坊别业再安排宴会请一请洛下少徒们,所以受他邀请而来的也就只有一个王维。
但是为他而来的倒是不少,诸如那个俨然已经将他当作头牌的裴敦复,也在午后便登门来热情祝贺。
因日前这一场解试,他连日来在都内也受到数名朝中公卿的邀见询问,且不乏人暗示有对他举荐之意,这自然让裴敦复欣喜不已,对张岱的事情也越发上心。
其他还有一些曾经一同担任过挽郎的都内时流,也都有前来道贺。
随着时间抵达傍晚,宵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