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2 / 2)

姜晨拿起铅笔,在笔记本上迅速画了几个草图。

“我们可以利用电磁波、红外信號,甚至是微型陀螺仪,给火箭弹或者炮弹装上一个简易的大脑和翅膀。”

“它不需要多聪明,只需要在飞行的末端,能根据接收到的信號,进行几次微调,就能极大地提高命中率。”

“我称这个设想为信息-火力一体化。用我们的眼睛找到敌人,用我们的大脑计算弹道,再用我们长了眼睛的拳头,一击致命!”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姜晨的这番话,已经超出了在场大部分人的认知。

什么红外製导,什么信息一体化,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

“胡闹!简直是天方夜谭!小姜同志,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给炮弹装大脑装翅膀你知道一枚常规炮弹的成本是多少吗你那个聪明炮弹,一枚的成本是不是能顶我们一个炮兵连一轮齐射了”

他瞪著牛眼,满脸都是“你小子是不是在忽悠我”的表情。

“战场上,可靠性才是第一位的!你那个金贵的疙瘩,万一飞到一半没电了,或者被干扰了,不就成了个哑弹我寧可用一百发笨炮弹把阵地犁一遍,也比指望你那一发不靠谱的宝贝蛋强!”

王姓老专家也提出了疑问:“小姜,理论上可行,但工程实现难度太大了。光是微型陀螺仪的加工精度,就不是我们目前的工业水平能达到的。”

质疑声四起。

赵兴邦和几位核心专家,却从姜晨的描述中,看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他们仿佛能看到,未来的战场上,一方还在用漫无目的的炮火犁地,而另一方,却能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地切除掉对方的指挥部、雷达站和重型武器。

那种代差,是无法用数量弥补的!

“我支持小姜的思路!”赵兴邦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比木將军还响。

“思路不怕超前,就怕僵化!我们就是因为底子薄,才更要走別人没走过的路,实现弯道超车!”

他看向姜晨,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期望。

“这个项目,就叫长缨!你先从理论和基础元件开始探索,我不要你马上拿出成品,但我要你在五年內,让我看到希望!”

赵兴邦一锤定音,再无人反对。

会议结束时,已经是下午。

姜晨走出大院,感觉头脑有些发胀,但內心却无比火热。

“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个时代,给了他最好的舞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