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三司漏洞(2 / 3)

项。

边饷方面,他发现了多笔类似之前茶马司账目上的“损耗”核销,理由多是“运输折损”、“仓储霉变”、“边地物价浮动”等,金额巨大,且核销的审批链条中,多次出现了那位与“捉”事进士有关、又疑似审批了漕粮改道文书的王郎中的签押。

漕运方面,除了已经发现的改道问题,他还注意到度支司在核定漕运经费时,对几家与“四海盟”关系密切的漕运商队,似乎格外“宽容”,其报批的“船只修缮”、“人力脚钱”等费用,明显高于市场常规。

而最让他心惊的,是他在一堆关于河防工程的拨款记录中,发现了一笔用于“黄河凌汛防护物资储备”的专项款,数额高达十万贯,审批手续齐全。但当他调阅工部相关的物资入库记录副本进行核实时,却发现实际入库的草袋、木桩、石料等物资价值,远低于拨款数额,中间近四万贯的差额,账目上标注为“预付定金及应急调配资金”,却再无下文。

黄河凌汛!这与矾水密信中“俟河冰合”隐隐呼应!他们难道连用于防洪抗险的救命钱都敢贪墨?或者说,这笔所谓的“防护物资”款项,本身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另有所图?

陈砚秋将所有这些疑点一一记录下来,整理成册。他当然不会在呈交给礼部侍郎的公开报告中将所有怀疑和盘托出,那只会打草惊蛇。他在报告中只客观罗列了账目数字上的不一致和流程上的存疑之处,符合一个严谨官员的职责本分。

但在暗中,他准备了一份更详尽的密报,将他发现的盐铁司资金异常挪借、户部包庇偷税、度支司边饷漕运贪墨以及河防款项的巨大漏洞等关键信息,再次用密语编写,准备寻找机会传递给赵明烛。

就在他完成核查工作的次日,赵明烛通过智海禅师传来了回音。密信的内容让陈砚秋倒吸一口凉气。

赵明烛确认,皇城司凭借自身渠道和御史台的弹章,已初步掌握了三司内部问题的部分证据。据皇城司暗中查探:

盐铁司至少有三位郎中、主事级别官员,与“四海盟”资金往来密切,涉嫌利用盐引发放、官营矿产等权力寻租,并参与短期资金拆借牟利,年侵吞利益不下二十万贯。

户部方面,已锁定东南三路、川蜀两路的五位地方主管官员,与当地豪商(多为四海盟成员)勾结,系统性偷漏商税,致使国库岁入每年损失恐超五十万贯。

而问题最严重的度支司,那位王郎中及其掌控的几个关键职位,几乎形成了一个独立王国。他们通过虚报边饷、夸大漕运损耗、截留工程款项等方式,年贪墨数额惊人,初步估计在三十万贯以上。这些资金,部分用于维系“清河”组织自身的运作和贿赂朝臣,部分则通过四海盟控制的钱庄票号,利用海外商船,转移至倭国、占城等地洗白或储藏!

三司每年被如此蛀空的财富,加起来竟堪比一个富裕路份的全年岁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赵明烛在密信最后写道:…三司漏洞,已成溃堤之蚁穴。彼辈不仅吮吸国帑,更欲掌控财权,为其更大图谋输血。河北转运使之争,已至关键,彼等志在必得。兄台所获账目疑点,皆为佐证,然欲毕其功于一役,尚需更确凿之铁证,尤其是资金最终流向之链条…

放下密信,陈砚秋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冰冷的雨丝随风扑在脸上,带来刺骨的寒意。

三司的漏洞,比他想象的还要巨大,还要深邃。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已经不再是依附在帝国肌体上的寄生虫,而是正在疯狂啃噬其根基的白蚁!

他们贪墨的巨额财富,不仅用于奢靡享受和维系组织,更是在为那个“货通辽塞”、甚至可能更可怕的图谋积累资本。而掌控河北转运使,便是打通这最后关节的关键一步。

时间,真的不多了。

他握紧了窗棂,木质冰冷的触感让他保持着清醒。

账目上的疑点可以作为线索,但确实还不足以形成能将整个集团连根拔起的铁证。尤其是资金跨境转移的部分,皇城司也难以深入追查。

他需要找到那条完整的、从贪墨到转移的链条,尤其是找到他们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