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面具之下(2 / 3)

题:“制墨如做人,重在根基材质。青城墨之特异,在于其地脉不同。你既有心于此,闲暇时不妨去我书房,东侧书架第三格有几本前人游记杂考,其中或有提及各地物产矿藏者,或可增广见闻。”

东侧书架第三格!陈砚秋的心脏猛地一跳!林振元这是在主动指引他去查阅那些可能包含《清河物产考》在内的书籍?是顺势而为的考验,还是…另一种形式的默许?

他强压下心头的波澜,恭敬应道:“是,小婿记下了,多谢岳父指点。”

这次试探性的交谈,看似平淡无奇,却如同在刀尖上跳了一场无声的舞蹈。陈砚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既要表现出符合他当下身份的好奇与上进,又不能流露出超出常理的关注度。

他没有立刻就去林振元的书房,那样显得太过刻意。又过了几日,他才在一个林振元外出访友的下午,以“寻两本礼制典籍参考”为名,征得了管家同意后,进入了那间守卫并不森严,却仿佛蕴藏着无数秘密的书房。

书房宽敞明亮,典籍浩如烟海。陈砚秋按捺住立刻寻找《清河物产考》的冲动,先是如同他所说的,在存放史部、礼部的书架前流连片刻,取了一本《大唐开元礼》抱在手中。然后,他才状似随意地踱步到东侧书架。

他的目光扫过第三格,心跳不由得加速。那里确实摆放着不少地理杂记、风物志之类的书籍,《岭外代答》、《桂海虞衡志》、《梦溪笔谈》… aong the, 一本蓝色布面、略显古旧的册子悄然立在那里,书脊上并无题签。

陈砚秋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他迅速扫视四周,书房内静悄悄的,只有窗外风吹竹叶的沙沙声。他深吸一口气,伸出手,将那本无题签的册子抽了出来。

封面是空白的。他轻轻翻开第一页,几个古朴的篆字映入眼帘——《清河物产考》!

果然在这里!他强忍着立刻翻阅的冲动,迅速扫了一眼目录,看到了“墨砚篇”、“金石篇”、“草木篇”、“异闻篇”等分类。他飞快地找到“墨砚篇”,翻到记载青城墨的那几页,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文字——取烟古法、特异矿脉、冷香之气、遇火显味…与林窈娘所言分毫不差!

时间紧迫,他不敢久留。他将这几页的关键内容强行记忆下来,然后小心地将书册合拢,按照原样放回书架,不留一丝翻动过的痕迹。

做完这一切,他才拿着那本《大唐开元礼》,面色如常地走出了书房。阳光有些刺眼,他微微眯起眼睛,感受着后背沁出的那一层冷汗。

回到自己的书房,关紧房门,陈砚秋才允许自己稍微放松下来。他靠在门板上,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方才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像是在万丈深渊之上走了一遭。

林振元是故意的。他故意指引自己去那个书架,故意将那本《清河物产考》放在那里。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试探,想看看他这条逐渐被驯化的“猎犬”,在闻到血腥味后,会有什么反应。

而他,陈砚秋,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对墨法产生兴趣、偶有好奇、但尚在掌控之中的晚辈。他没有表现出过度的贪婪和急切,他的行动合乎逻辑,符合他此刻戴着的人格面具。

然而,在这面具之下,真实的他,已经拿到了关键的信息碎片。青城墨的产地、特性、与特异矿脉的关联…这些信息,与薛冰蟾的发现、赵明烛的警示相互印证,让他对组织的运作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纸,却并未立刻写下什么。他知道,从现在起,他必须更加独立。与盟友的联系需要更加谨慎,任何信息的传递都必须经过反复斟酌。他不能完全依赖外部的援助,也不能被林振元的试探所吓退。

他需要利用好这重“女婿”的身份,继续扮演好那个逐渐被同化、却又保留着些许个人雅趣的年轻官员。他要在林振元划定的范围内,小心翼翼地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去接触吴昉,去了解更多关于蜀中、关于张咏的信息,去验证《清河物产考》中其他可能存在的线索。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