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龙脑香为引。杜微言看罢击节赞叹:“妙啊!以毒攻毒,反得中和之效!”
亥时的都江堰再度成为制药工场。寒林社成员架起百口药锅,按新方煎煮解药。奇异的是,当龙脑香投入锅中的刹那,江心突然升起七色烟雾——这些烟雾自动飘往各地官仓,将混入药材的毒粉尽数净化。
子时的星空下,陈砚秋发现了解药投送的新途径。他令众人将解药浓缩成膏,填入特制的砚台夹层——正是仿造铜雀砚的工艺。这些“解药砚”通过寒林社网络发往各地州学,学子研墨时遇水即释出解毒成分。
丑时的江风送来意外喜讯:西北哨站飞鸽传书,称西夏境内的黄连田并未全毁。原来当地药农早将良种深埋地下,此刻新芽已破土而出。更妙的是,这些新黄连因吸收战火灰烬,药性反而较前更强。
寅时的晨露未曦,第一批陇右黄连已抵都江堰。杜微言亲自操刀炼制,发现新黄连只需寻常三分剂量即可见效。他将药渣撒入江中,顷刻间净化了残留的毒物。
卯时的晨光中,陈砚秋在定水石桩下发现个陶瓮。瓮中装满用砭石针刻写的《解毒方略》,笔迹竟是韩似道手书——原来这位权臣早已备下反制手段,只因时机未到迟迟未发。卷末朱批:“毒可灭国,医可兴邦,存乎一心”。
辰时的药船再度启航,这回载着真正的解药顺流而下。船过处,江两岸的瘴疠之气尽散,甚至多年不孕的稻穗都开始结实。各地州学传来捷报:服药的学子们不仅神智清明,记忆文章竟也较前敏捷三分。
巳时的烈日下,陈砚秋在江心岩刻下最终解药配方。当最后一笔落下时,所有“解药砚”同时鸣响,砚中渗出青色汁液——遇矾水即变靛蓝,正是解毒成功的标志。
午时的都江堰举行献药大典。三百六十五口药锅同时沸腾,蒸腾的雾气在空中结成“文昌”二字。各地被毒害的考生纷纷面朝蜀地叩拜,他们砚台中的靛蓝色泽,映照着千年文脉的不灭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