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链太空城市难度极高,
比现有太空城更复杂,所需技术含量也更大。
难怪江辰这次要亲自回来主持大局——除他之外,没人敢提出如此宏大的构想。
“按你所说,难度确实很大。材料、技术等各方面不仅需要多部门协作,还涉及资源调配的时效性。”
“技术上首先要有新突破,我认为应从电能系统和可控核聚变入手,”
“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优化能源安全性。其次材料也需升级,合成材料要兼具多功能性与可识别性,这还需要统计部门做大量基础工作。”
李雨萌接着列举了一系列难点,
听得江辰有些头疼,但他不得不承认她提出的问题都很实际,
并非夸大其词。
这些环节都需要高度重视。
“其实你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但有时想得太多反而会束手束脚。我们没必要这样,循序渐进就好。”
“该考虑的当然要考虑,但不是现在。路总要一步一步走,不管遇到多少难题,我们都该勇于面对,而不是被困难吓倒。”
“既来之,则安之。”
江辰微笑着说道。
李雨萌的想法没错,但他也同样正确。
如果当初创建星空集团时他也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根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嘻嘻,不管多难的问题,慢慢解决就好啦。其实每项新技术都像一张试卷,上面的题目我们一开始都不会,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
“这就像开卷考试一样。”
李欣彤也笑着附和。显然她对这类挑战看得很开,
和江辰想法一致,不会因困难而消极退缩。
随后,江辰三人重新投入了熟悉又略带生疏的科研工作。
曾几何时,他们正是这样默契配合的。
太空城共有一百多个研究所,分类各异却都至关重要,
承担着多种职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江辰所在的这间指挥所——
这里的技术含量相当高。
别看只有李雨萌和李欣彤两人,她们已是团队的中流砥柱。
尤其是李欣彤,始终是江辰的得力助手。
如今,他们再度携手展开各项研究。
短短三天时间,
江辰列出的一千三百多个问题已解决百余项,
进展相当迅速。当然,江辰并非全靠自身能力——
这一切离不开系统的辅助,
他才能取得如此高效的成果。
若仅凭人力,恐怕难以企及。
“哈哈,这种感觉真好!和江辰哥哥一起搞科研,总能学到好多东西,比我自己埋头苦干强多啦。”
又一项技术专利研发成功,在江辰的指导下,李欣彤迅速掌握了要领,
并未耗费太多时间。
这些技术皆从零起步,
难度极高。
即便是顶尖科学家,研发一项专利也需数月乃至半年以上,
且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但现在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借助江辰发明的高速算法机器,结合实践操作,
他们很快完成了区域链地块研究的整合。
这项技术将成为合成材料分解与组合应用的核心环节,
本身也是一项重大突破。
在宇宙中建造真正的太空城市绝非易事。
地块可直接拼合安装,
构成天然的地基与道路网络。
太空中并无上下左右之分,
因此不存在重量概念。
但江辰计划为太空城市赋予一定的重量感,
故而材料选择尤为关键。
如今地块整合技术实现,
意味着区域链太空城市的第一步已顺利迈出。
对江辰而言,这已足够令人满意。
接下来只需稳步推进后续工作,
脚踏实地向前。
“工作效率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