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些子孙,总该有个落脚之地。
而蒙古八旗察哈尔部、科尔沁部、阿敏残部的人,并不在这附近。
蒙古八部的一些成员已然被编入各处安置,没有将他们拆解得太散,只是不让他们之间再有从前那般紧密的联系。
既然来了大明,成了大明的人,那就得听话,军人的第一天职便是服从命令。
府宅之内,海兰珠的房屋古色古香,空气中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
她的梳妆台前,盛放着的并非以往的铜镜、银镜,而是一面琉璃镜,清晰无比地倒映出海兰珠那惊世的容貌。
微挑的黛眉是上好的柳叶眉形,眉眼之下眼眸清亮,虽不是完全标准的汉人长相,却与汉人有几分相似。
脸颊之上带着淡淡的红晕,微微流转的眉眼更令人心动,再加上那一身独特的气质,还有丰腴得恰到好处的身姿,一寸不多、一寸不少,也难怪此前哲哲和布木布泰在这方面会对她心生羡慕。
今日便是海兰珠即将入宫的日子,宫里的人已经到了。
海兰珠带着身旁亲近的侍女,跟着面前的公公王承恩,很快就到了大明皇宫紫禁城。
“好气派。”
海兰珠到了此处,发自内心地说道。
紫禁城可比那盛京皇宫气派得多。
所谓的盛京皇宫,原本不过只是大明的一处大城罢了,如何能同这国都、天子之地相提并论?
哪怕后来经过满人的一番修缮,可时日尚短,终究是东施效颦,自古可笑。
“娘娘这边来,可千万莫误了时辰。”
王承恩在前面领路,小心地提醒道。
“知道了,公公。”
海兰珠可不敢对王承恩托大。
在京城的这段时日。
他们这些人早已对各方人物做了详尽了解,而宫里面的王承恩,可谓是其中最不能得罪的人之一。
一行人从乾清宫前经过时,宫殿外面,朱元璋正跟太子朱慈烺爷孙二人吃着烤馒头、烧馍馍,上面还撒了些孜然调料,吃起来格外香。
香气悠远飘扬,在乾清宫前几乎成了“专属美食发源地”,对那些偏爱肉食的蒙古人吸引力最大,海兰珠也不由得被吸引了目光。
可在见到宫门前那爷孙二人后。
她像是想到了什么,又连忙低下头,心里却在琢磨:那位便是大明的开国太祖和当朝太子吗?
开国太祖朱元璋,当真死而还阳了?
在紫禁城内,并没有流传朱元璋的画像,这是禁忌,哪怕《大明日报》也从未刊登过;但太子朱慈烺的模样,费些功夫还是能打探到的。
毫无疑问,在这宫里,又有哪个长者敢对当朝太子这般亲近?
除了传闻中的朱元璋,再无其他人选。
海兰珠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跟着王承恩继续往前走,只是方才她看朱元璋时,朱元璋也对她留了印象。
“这人是谁?”
朱元璋问道。
此时正跟在他身旁服侍的,是近日回宫的曹化淳。
如今的曹化淳也算立了大功,在宫里虽不及当年吴王夫差那般权势滔天,但也绝对是东厂的二把手,还兼任着御马监掌印太监、勇武营和京营的差事,手中握有一小部分兵权。
虽只有监视职权,可对于一个太监而言,能保留这些职权,已然是份殊荣。
“太祖爷,那位正是新进宫的德妃娘娘,此前清廷那边的海兰珠。”
曹化淳低声答道。
“是她。”
朱元璋脑海中迅速闪过此女的各种史料,有正史也有野史,随即莞尔一笑,便将其抛在了脑后。
无论对方原本能搅出什么风浪,眼下入了这紫禁城,也不过只是他后世子孙、大明崇祯一朝天子朱由检后宫众多妃嫔中的一个而已。
“长得的确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