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些消息,印证一些想法和猜测。”
这话一说出来,郭嘉、荀彧两人瞬间就清醒了。
原来主公并不是真的要自己帮着选继承人。
而是主公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只是需要两个人提供些情报供参考啊。
想明白了这点,两人也就不在过渡谨慎。
郭嘉抿了一口茶,咂嘴到:
“嗯,主公泡的茶清香、甘甜,细细品味还能尝出一丝茶叶特有的香草气息。
这趟来得值得啊!”
说罢,郭嘉稍微停顿片刻,在脑子里把信息整理了一下。
“要说有关继承人的消息、传言,我校事府倒是收集到不少。
大致的趋势是子健公子比较受文人墨士追捧。
相应的,文臣们都比较看好子健公子。
不过我们这些整天研究如何行军打仗的谋士,对这事倒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其余能征惯战的将军们,大多数对子文公子比较推崇。
毕竟现在还是乱世,主公又有征服四夷海外扩张的志向。
需要用到勇武的地方还很多,他们也希望您的继承人能和您一样,时常亲征提振士气。”
“嗯,奉孝说得和我猜想的差不多,子健才情在我之上,小小年纪就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文采。
那些文人墨客们推崇他也是应该的。”
回应完郭嘉,刘彻又看向荀彧。
“文若,出去奉孝所说,你那边有没有其他现?”
荀彧想了想,点头道:
“还真有,只不过在下以为,主流的意见还是曹植、曹彰两位公子一文一武,各自有自己的推崇者。
剩下有些降将、降臣或者远离核心的边缘人物,似乎想标新立异。
在他们的口中,曹丕公子人气更高。”
“果然如此!”
刘彻通过两人的话,逐渐印证了自己的猜想。
和上一世准确来说是几乎每个有继承人问题的人一样。
麾下文武不可能清一色地支持某一个继承人。
除非自己已经明确确定了世子。
他们也会根据几位公子的实际情况,判断这位公子上台后会对那些人更友好。
然后选择明里暗里的支持。
当然这事也不绝对,文臣里也有支持子文的,武将里也有支持子健的。
因为曹昂在刘彻来之前,就殒命宛城。
等于说现在的几个世子,没有嫡长。
论资排辈的话,肯定是曹丕在前。
但这事曹操本人包括自己来之后,都没明确地给出定论。
也就导致了每个公子都有机会。
而刘彻心里其实最看好的是曹丕。
只是他没想到,支持曹丕的竟然大多是资格、地位不够硬的边缘人物。
有点本事的也就是袁绍、刘表等经历过继承人之争的旧诸侯。
“有关这个问题,他们三个当事人有没有什么举动?”
荀彧、郭嘉闻言,几乎一口同声到:
“三位公子倒还没什么动作。
只是有个人似乎跟三位公子都走得很近……”
“哦?这人是谁?”
郭嘉先是起身向屋外看了一眼,确定附近没有闲杂人等,这才回到座位。
“丞相府主簿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