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收复忽喇温(3 / 7)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6274 字 20天前

    也就是说,忽喇温这边只能种植五个月以内的耐寒作物,例如蜀黍。

    不过要是在这边也修建一块育苗田,那这里一样可以种植水稻,毕竟距离此地不远的后世抚远市主要农作物就是水稻,其次是大豆、然后是土豆和玉米。

    这四种作物里,大豆是不可能了,明代大豆的生长周期太长,在这里种植,恐怕还没成熟就得收割。

    土豆和玉米其实是最适合在这块地方种植的,毕竟土豆生长周期也就两三个月,玉米长些也就四个月。

    只可惜,这两样作物都在万里海疆之外,自己根本就找寻不到,所以水稻就成为了朱高煦的唯一出路。

    站起身来,朱高煦继续在兵卒们的带路下往忽喇温城走去。

    约一刻钟,他便与兵卒们走进了这忽喇温城。

    这城本就是一个木寨,所谓城墙也就是两面木栅栏围起来的土墙。

    尽管寨墙有五尺厚,但强度根本就不行。

    如果朱高煦要攻打这里,那从船上卸下几门洪武铁炮,就足够把寨墙轰塌。

    他把阿台外兰视作盗寇,这点倒还真的没错。

    如此想着,他也在兵卒的带路下,参观了一下这简陋的忽喇温城。

    看了一圈下来,城内连些实用的东西都没有留下,犹如蝗虫过境般。

    这样的情况,也能看出关外女真人的经济到底有多么脆弱。

    “这地方,日后就改为黑水城吧。”

    朱高煦想了想,似乎这地方往前数,也只有唐代的黑水都督府是字面上不沾任何民族属性,又能彰显‘自古以来’的名称,因此便将忽喇温城更名为了黑水城。

    “是!”左右兵卒将这一事情记下,随后便带着朱高煦去了一处将刚刚清理好的木屋内休息。

    至于城外,随军书吏正在带着下船的兵卒们,丈量黑水城有多少亩耕地,以及观望黑水城哪边更适合日后开荒。

    从正午忙碌到黄昏,在两千余人的丈量下,黑水城城外的耕地数量被记录造册,最终交到了朱高煦的手中。

    他翻阅看了看,黑水城外有田三千九百七十二亩四分,比朱高煦想象中的要少得多得多。

    只是仔细一想,这黑水城原本就是西阳哈用来临时避难的地方,耕地不多倒也不奇怪。

    “这土地的亩产,先前的那奴隶可曾与你们说过?”

    昏黄的木屋内,朱高煦坐在篝火后询问百户官吴明,他听后也作揖回答说道:“那人说,种蜀黍的话,几个月下来还是有五斗粮食的。”

    “五斗?倒也不错。”听到吴明的话,朱高煦颔首。

   &nb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