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江南变局(1 / 3)

江南的地主多,官宦世家更多。

此地也是东林党的大本营。

萧如薰原本以为这里的抵抗会很强,可没有想到,江南地区反而相比其他地区反而容易很多,写让他觉得很意外。

月前他率着五万大军渡过长江时,心里早做了要杀人的打算。

江南富甲天下,又是东林党的老巢,那些自诩清流的官宦世家,哪个不是跺跺脚能让朝堂震三震的人物?

可没想到土改这般顺风顺水,倒让他心里虚。

“传沈部堂来。”

萧如薰翻身下马,靴底踩在青石板上出清脆的声响。

这几日他总觉得背后像有双眼睛盯着,却又说不出究竟哪里不对。

沈一贯是在掌灯时分来的。

这位南京兵部尚书虽已年过六旬,步履仍稳健。

他进了书房,也不寒暄,径直从袖中掏出一叠文书:“公爷,这是今日收到的密报。

苏州、松江两府的缙绅,都在往城外转移田契文书。”

萧如薰皱眉翻看,果然都是些田亩赋税的册子。

他把文书往桌上一放:“这些人倒是听话,前日刚下去分地的告示,今日就开始腾地方了。

只是太过顺遂,反倒让人不安。”

沈一贯抚着白须笑了:“公爷可知为何江南的士绅不敢硬抗?”

他从案头取过萧如薰前些日子写的《均田告示》,“您这告示上写着‘耕者有其田’,又说要免三年赋税。

这话戳中了百姓的心,也堵死了士绅的嘴。

他们若敢反对,便是与天下人作对。”

萧如薰沉吟不语,最看不惯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文人士大夫。

也知道这江南的水有多深。

单是那些官宦世家的田产,就占了大半的耕地,佃户们终年劳作,交完租子连糊口都难。

“可他们总不会这么轻易就范。”

萧如薰想起前日在苏州遇到的情形,当地最大的世家徐府,竟主动捐出了三万亩良田。

府里的老管家还说,这是为了响应朝廷新政。

这般配合,反倒不像是假的。

沈一贯倒了杯茶,热气氤氲中,他的眼神有些浑浊:“公爷有所不知,这些人心里都揣着个算盘。

他们以为您不过是暂代天巡,等安定下来,还会回到‘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老路子上。

如今交出些田地,不过是权宜之计。”

萧如薰猛地站起,带翻了手边的茶盏。

滚烫的茶水泼在青砖地上,腾起一股白雾:“他们当我是三岁小儿?我这均田令一下,断的是他们百年的根基!”

“根基虽断,心气未死。”

沈一贯弯腰拾起茶盏,慢条斯理地擦着,“就像这秦淮河的水,表面上看着平静,底下的暗流深着呢。

公爷可听说过‘留都书社’?”

萧如薰摇摇头。

这些日子忙着安置百姓,倒没顾得上打听这些文人社团。

“这书社是东林党人所创,表面上是吟诗作画,实则串联着江南七十二家缙绅。”

沈一贯压低声音,“他们如今虽不敢明着反对均田令,可私下可偷偷串联,想收买丈量土地的人!

利用他们分田不均,让百姓们闹起来……”

萧如薰握紧了拳头。

他最恨这些阴招,当年在辽东打仗,后金的奸细也是这般挑唆军民关系。

正要说什么,外头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报!

扬州急报!”

亲卫的声音带着慌乱。

萧如薰接过军报,眉头越皱越紧。

扬州知府联名十二县缙绅上书,说当地流民趁乱强占良田,请求朝廷派兵镇压。

“好个借刀杀人。”

沈一贯冷笑,“他们这是想把水搅浑,让您顾头不顾尾。”

萧如薰把军报往桌上一摔,烛火被震得晃了晃:“传令下去,明日我亲自去扬州。

沈大人,还请您帮我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