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的意图,王锡爵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再明显不过了——绝对不能再让萧如薰执掌兵权!
此次援朝之战,前期虽然耗费了足足五十万两银子的粮草,但后续不仅一分钱没再花,反而还通过朝鲜的矿场和军火交易狠狠地赚了一笔。
这还不算完,更有两百万现银的赔款以及每年一百万两的进账呢!
二十年,两千万两啊!
如此丰功伟绩,别说是封个侯爵了,就算是封王也完全够格啊!
不过呢,大明可没有活着的异姓王哦。
也许有人会跳出来反驳:“南明不就有很多异姓王吗?”
嘿嘿,不好意思啦,南明可不算是大明政权哦,这个就不详细解释啦。
作为这些人推荐出来的内阁辅,表面上看,其权力似乎无比巨大,令人敬畏。
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
内阁这个机构,不仅需要对至高无上的皇帝负责,还必须应对下面众多的官员。
这种双重责任使得内阁辅处于一种极为微妙的境地,因为皇权和士大夫的权力之间存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矛盾。
就如同一个固定大小的蛋糕,皇帝所分得的份额增加,那么士大夫们所能得到的自然就会减少,反之亦然。
如果内阁辅选择迎合皇帝的意愿,那么他很可能会被其他官员指责为谄媚奉承,从而声名狼藉。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嘉靖年间的严嵩,他因过度迎合皇帝而遭到众人唾弃,其名声也因此变得恶臭不堪。
相反,如果内阁辅带领百官与皇帝对抗,那么他的辅之位恐怕也难以长久保住。
比如在嘉靖大礼仪事件中,蒋冕、毛纪以及万历初年的高拱等人,都因为与皇帝意见不合而最终失去了辅的职位。
其中,最为可悲的当属高拱,他仅仅担任了短短六天的辅便被迫下台。
整个大明王朝,张居正之所以如此强势,无非是因为当时的万历皇帝年幼,而他又得到了后宫太后的支持罢了。
实际上,大明辅的权力看似庞大,实则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一念之间。
从本质上讲,辅与宦官并无太大区别。
然而,要想成为辅并且长期担任此职,无一不是极其精明之人。
只可惜,这次的事情对于王锡爵来说,恐怕有些棘手了。
毕竟,萧如薰的功劳实在太大,大到无人能够否认,也绝对不能否认。
那白花花的银子就摆在眼前,更是让人无法视而不见。
否则的话,兵部和户部恐怕就要闹翻天了。
要知道,内阁的王家屏可是兼任着户部尚书一职呢!
若是有人胆敢否定萧如薰的功劳,那么内阁内部恐怕就要先乱套了。
如果自己放任不理,任由萧如薰做大,相信这些个疯狗一样的给事中,下一次弹劾的对象就是自己了。
辅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文官们的终极理想。
没有人可以拒绝,王锡爵也不能。
嘉靖四十一年中会元、榜眼,被授予编修职务。
先后担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位。
万历十二年,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成为次辅。
万历二十年,升任辅,同时担任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
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真可谓是脚踏实地,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稳健。
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王锡爵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物,与他们打过交道,有嘉靖帝、严嵩、张居正、高拱、严世蕃等等,这些人或有权有势,或阴险狡诈,或才华横溢,但他都能从容应对。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一个出身边军的萧如薰竟然给他我带来如此大的困扰,甚至让他面临被罢免的风险。
这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毕竟他历经风雨,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场面没经历过呢?
如今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王锡爵若胆敢对萧如薰提出异议,恐怕不出一天,皇帝就会毫不犹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