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寿宴上的垂帘影(1 / 3)

淳熙十六年秋,临安皇宫的桂花刚谢,李凤娘就攥着支银簪闯进了宋光宗赵惇的寝殿。她穿着石榴红的宫装,裙摆扫过满地的奏折,簪尖指着缩在床角的皇帝:“陛下,听说您昨儿又跟黄贵妃下棋到半夜?”

赵惇往床里面缩了缩,青色的龙袍皱得像团揉过的纸。他看着李凤娘眼里的凶光,喉结动了动,却没敢说话——自从去年登基,这位皇后就没给过他好脸色,前个月还把他宠爱的张美人赶出宫,说是“惑乱君心”。

“陛下不说话,就是默认了?”李凤娘上前一步,银簪“啪”地戳在床柱上,木屑溅到赵惇脸上,“那黄贵妃,留着也是个麻烦,不如……”

“别!”赵惇猛地站起来,却被床幔绊倒,摔在地上。他抬头时,看见李凤娘身后的宫女端着个锦盒,盒盖打开,里面是一缕染血的金发——那是黄贵妃最喜欢的发式,用金线缠着珍珠编的。

赵惇只觉得眼前一黑,喉咙里涌上股腥甜,他扶着床柱想站起来,却浑身发软,最后瘫在地上,大口喘着气。李凤娘看着他这副模样,冷笑一声,转身走了,临走前丢下句话:“陛下好好歇着,往后宫里的事,不用您操心。”

那天之后,赵惇就像变了个人。他时常坐在殿里发呆,手里攥着支没墨的笔,对着奏折看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有时半夜会突然惊醒,大喊“贵妃饶命”,宫女们吓得不敢靠近,只能找太医院的太医来诊治。

太医把完脉,支支吾吾地跟李凤娘说:“皇后娘娘,陛下这是……心神不宁,得好好静养。”李凤娘却把药碗摔在地上,碎片溅了太医一身:“什么静养!分明是装的,想躲着不上朝!”

消息传到德寿宫,太皇太后吴氏急得一夜没合眼。她穿着件素色的褙子,凌晨就坐着软轿往皇宫赶,轿帘掀开,能看见她鬓边的白发——这位太皇太后,还是当年陪着宋高宗赵构在海上漂流的吴氏,如今虽年近八十,眼神却依旧清明。

到了赵惇的寝殿,吴氏刚进门就听见里面的哭声。她快步走进去,见赵惇坐在地上,怀里抱着个破旧的布偶,那是他小时候在东宫玩的,布偶的耳朵都掉了一只。“惇儿,”吴氏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背,“哀家来看你了。”

赵惇抬头,看见吴氏,忽然像个孩子似的哭起来:“皇祖母,凤娘她……她杀了贵妃,她还骂我,我不敢上朝,我怕……”

吴氏叹了口气,让宫女把赵惇扶到床上,又给他盖好被子:“惇儿别怕,有哀家在,她不敢再欺负你。可这朝政不能一日无君,再过几天就是你的生日,百官还要来朝贺,你得撑起来。”

赵惇却把头埋进被子里,声音闷闷的:“我撑不起来,我怕见人,我怕他们笑我……”

吴氏没再劝,只是坐在床边,给赵惇讲当年的事——讲她陪着赵构在海上漂流,金兵追得紧,船帆被箭射穿,可还是咬牙撑了过来;讲赵构后来选赵昚做养子,手把手教他处理朝政,才换来这安稳日子。“惇儿,”吴氏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力量,“你是大宋的皇帝,不能说撑不起来。”

可赵惇的病却越来越重。生日前一天,他突然把自己关在殿里,谁叫都不开门。宫女们急得直哭,李凤娘来了,踹了踹门,见没动静,就转身对大臣们说:“陛下身子不适,明日的寿宴,怕是没法受贺了。”

大臣们炸开了锅。宰相留正往前站了一步,躬身道:“皇后娘娘,明日是陛下的万寿节,百官都准备好了贺表,百姓们也在宫外等着,若陛下不出面,恐生乱子。”

李凤娘刚要说话,就听见身后传来吴氏的声音:“皇后不必忧心,明日的寿宴,哀家替陛下受贺。”众人回头,见吴氏穿着件绣着凤凰的礼服,手里拄着根龙头拐杖,一步步走过来,气场压得满殿人都不敢出声。

李凤娘脸色变了变,却还是躬身行礼:“皇祖母,这不合规矩,您是太皇太后,怎能替陛下受贺?”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吴氏走到殿中央,拐杖“笃”地戳在地上,“如今陛下病重,朝政不能乱,百姓不能慌,哀家替陛下受贺,有何不可?当年高宗皇帝在海上,连龙袍都没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