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定制背包(2 / 2)

时,导引头和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和强震,会极大地影响内部传感器的精密度。

找到问题,那自然就能有解决方案。李听寒简单想了一下,就找到方案了。说白了,特遣部队虽然说主要的作战任务是以突破大气层为主,但是换个角度,这部队一旦突进对方大气层内,基本上就不需要考虑打第二次大气层突破作战了。

在这种前提下,李听寒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就像火箭的整流罩一样,做一个抛弃式的遮蔽设备,在战斗机突破大气层的过程里将导弹保护起来,在突破完成之后,将遮蔽设备抛弃,这不就好了?

这个方案只有两个问题,其一是在遮蔽状态下,翼下挂载点挂载的武器是无法使用的。其二,这个方案出击一次就得扔一次遮蔽设备,成本有点高了。

但是有问题就会有解决方案,而在廖勇的这个背包上,这些问题都不算大问题。

在第一个问题上,李听寒的解决方案很简单,首先,这个遮蔽装置上有一个一次性的展开装置,通过这一展开装置,廖勇可以在大气层外暂时将遮蔽装置收起,在突破大气层时将其展开,在结束突破任务之后将其抛弃。

事实上,当时李听寒的助手对这种解决方式是有点反对的,因为根据大数据,在卡门线以上,到低轨道空间以下的重力捕获区间内,一般而言是不会发生空战的。

但是李听寒的想法就不一样了,要知道,廖勇现在身上最大的光环可不是什么击坠数和最年轻的ACE,而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在重力捕获区间内拿到击杀的飞行员。

换句话说,在这个空间,其他人可能没法展开攻击,但是廖勇是可以的。

因此,李听寒特意给廖勇设计了这个装置,目的就是解放廖勇在重力捕获区域的战斗力。毕竟料敌从宽是应该的,如果在这个高度能截击到敌方的战斗机部队,对后续的任务也是很有利的。

“原来如此,剩下的武装上没有什么改变吗?”

“我在这个背包上装了一个单独的三代堆,因此供电比较充足。”李听寒点了点头,“因此,我把原本的激光机炮换成了TLS,只不过取消了照射模式,只有点射和速射模式,并且数量也只有两门,在背包的内置弹仓上,我取消了很多多余设计,改为两个大型通用弹仓,每一个可以携带六发中距弹或者八发格斗弹。”

“多出来的TLS可以和原本的那一门分开来设置开火模式吗?”廖勇问。

“没问题,你的战斗机MLU之后,整体系统和圣剑是同规格的,我给每一门TLS都单独设置了火控,唯一的问题是,TLS毕竟是固定装备,无法同时攻击多个目标。”

“这我就不多奢求了,如果真要对抗多个目标,那怕不是得上炮塔。”廖勇点了点头,“我对我这边的背包没问题了,娜塔莉亚的呢?她的风格可和我不怎么一样,你给她准备了点什么?”

“那是自然的。”李听寒点了点头,“要知道,我在娜塔莉亚的背包上花的时间,比你这里还要多一点哦。”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