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继续调作息(2 / 3)

别看邓恩在使用弹药上似乎毫不吝啬,但是事实上,邓恩的弹药有效使用率高的吓人。大部分说是擅长弹药管理的人,实际一看弹药的有效使用率连邓恩的一半都不到。

弹药管理可不是说怎么抠门怎么来,战斗机挂弹出击又不是让飞行员留着导弹下崽的,你哪怕全弹发射只击坠一个目标,也比你一发导弹没用但是寸功未立的强。

更何况,在这个隐身能力远大于探测能力的年代,就算是格斗弹,命中率能有50%都是烧高香了。邓恩平均下来每三发导弹就能有一个击坠,这效率已经高到爆炸了。

事实上,弹药管理的核心并不是省了多少发弹药,而是在于如何高效的使用弹药。基于这一点,那些弹药管理高手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狂刃一号那样,靠着自身的飞行技术,强势抢占优势发射阵位,永远把对手控制在自己导弹的不可逃逸区范围内。而另一类就是邓恩这种,利用精妙的计算,先用一发导弹压迫敌方机动,之后再用一发导弹把敌人击坠。

那些光知道一个弹药管理,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尽可能地少使用弹药的蠢人,自然不可能有多好看的弹药有效使用率。

言归正传,经过一番研究,邓恩还真发现一个机会——

——轰炸机的防御系统。

确切的说,是轰炸机上,用以控制激光近防机炮的自动火控系统。

这些近防机炮说是近防,实际上就是战斗机上装备的激光机炮,射程足有十公里不说,数量少则四门,多的足有十二门。一旦开火,那基本上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火网。

在能量护盾实装到战斗机上之前,这些近防机炮上打飞机下打导弹,一架轰炸机几乎需要一整个中队才能应付。但是随着能量护盾实装,轰炸机上装备的近防机炮在面对战斗机的时候,就有点抓瞎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打不了装了能量护盾的战斗机,那还打不了没装能量护盾的导弹吗?于是,这些近防机炮摇身一变,直接从对空迎击变成了反导系统。

这一转变,受苦的就又是战斗机部队了。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就以中距弹为例,一发中距弹弹长不过四米五,弹径也就四百毫米左右。就算这年头的推进药已经非常先进了,推进药药柱的长度相较二十一世纪已经有了巨幅缩减,给导弹内部的空间腾出了不少空间,可是,导弹的尺寸在那摆着,想塞进去一个护盾发生器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小型护盾发生器并不是没有,像联邦的大人物,其保镖就会随身携带小型护盾发生器,其大小不过一个保温杯左右,塞进导弹里倒不是什么问题。可护盾发生器除了体积问题之外,本身也堪称是个电老虎。保镖携带的护盾发生器,供能靠的是市区或者战舰上的无线输电网络,你让导弹去哪找设备给他无线供电?

当然,小型核融合电池倒是塞得进去,问题是能带的动一个护盾发生器,又能塞进导弹尺寸的核融合电池,单块都快赶上单发导弹的造价了,往导弹里塞这么金贵的电池,这不是纯纯的舍本逐末吗?

只不过,如果只是拦截导弹,那也要不得那许多机炮,因此轰炸机上的激光机炮数量很快开始大幅降低,甚至一度有只装备两门激光机炮的轰炸机出现。可是过度削减近防措施,代价就是损耗率急剧上升,于是,激光机炮的数量又开始提升,最终,经过多方论证,各国的专家普遍认为,六门激光机炮就是最合理的数值了。

邓恩的战术,就是基于这只有六门的激光近防机炮。

说到底,轰炸机的主要工作也是进行战略打击,对于火控系统并不怎么看重,尤其是近防机炮这种防御型武装,因此,几乎所有的轰炸机都选择使用自动火控来控制,而自动火控和核心,是基于距离算法,优先集火距离更近的导弹。邓恩在发现这点之后,立刻就意识到,这个火控系统存在一个微不可查的漏洞——

——如果六发导弹以同样的速度,从同样的位置发射,那么这几发导弹之间,不论是对轰炸机的接近速率,还是相对位置之间的差值基本上可以认为短到可以忽视。

在这种时候,这六门近防机炮要怎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350zw网】 www.350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