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科幻灵异>漫游影视诸天之旅> 第124章 整训兵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整训兵马(1 / 1)

推荐阅读:

一开始,熊廷弼听说了陆诚的练兵方法之后,还特意把陆诚叫了过去,询问一番。

等到半个月后,当熊廷弼看到那些士兵能够整齐的喊着口号齐步走,队伍中没有任何声音的时候,熊廷弼就明白了陆诚的用意,并且对陆诚练兵的结果也开始期待起来。

完成基础的队列训练之后,陆诚开始下达新的训练任务,枪兵训练刺枪、收枪,刀兵训练一劈、一砍,弓箭手则是集中训练射击。

当然,在训练这些的同时,体能训练和队列训练也一直没有停过,甚至还进行了升级。

陆诚结合了这个年代的一些练兵方法,再加上自己在现代练兵的经验,不停的摸索总结,随时调整,尽可能的提升这支队伍的纪律性、服从性。

这年头的士兵基本都没有读过书,没什么文化,也不懂得什么大道理。该打就得打,该骂就得骂。

陆诚直接规定好时间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学会各套动作的,就可以继续担任军官,学不会的直接免职,回去当他的大头兵。

如果能够最快学会的,还会有所奖励。

当然,陆诚现在也不富裕,不可能随时给底下的士兵们发钱。

不过,陆诚却是买来了一些肉,在训练中表现好的可以吃肉,表现差的只能吃菜。

由于人数较多,体能测试的科目也很简单,跑步,举石锁。

随后,陆诚又在军营中设置好擂台,通过比试力气、射箭等科目,决定中下层军官的人选。

至于选出来的中下层军官能不能胜任,有没有指挥才能,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

初步分配好基层军官之后,就进入了整训的第一个环节,队列训练。

队列训练看似简单,只是练练齐步走,踢踢正步等等,实际上却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熊廷弼调查完这一情况之后,立刻做出改变,把士兵们的军饷提到了一两五钱,每人一年18两左右。

在此时的辽东,这已经是相当的难得了。

陆诚身为千户,名下兵马满编可以有一千二百人,每个月要消耗粮饷1800两。

当然,以如今大明的情况,根本不可能长期保证辽东将士们的军饷,陆诚也没指望依靠朝廷。

不过,现在这些还不用陆诚操心。

总之一句话,跟着陆千户,吃饱饭,有粮饷,有肉吃,有衣穿……

将来的队伍肯定要不断壮大,要想在每次队伍扩张之后都能够快速的完成整训,形成战斗力,就必须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军官。

与此同时,这军官训练班,也是为了更好的掌控军官,从而控制整个队伍。

只要中下层的军官都能够服从命令听指挥,和陆诚一条心,整个队伍就能始终跟着陆诚走。

在最开始带兵出城战斗之时,陆诚主要采用的还是金钱手段,毕竟那时候说别的也不好使。

但想要彻底掌控一群人,一个组织,就不能只用金钱和利益。

在沈阳军民撤往辽阳之时,熊廷弼又趁机清理了一番李家的旧部党羽,并任命援辽总兵柴国柱,与辽东总兵贺世贤、李怀信等三位总兵官,负责统管辽阳附近的兵马,并组织防御。

同时,熊廷弼也深入基层,详细了解了辽东军民的情况,并把辽东缺少钱粮的情况汇报给朝廷,一再请求朝廷给辽东派发粮草、军备物资。

如今建奴的威胁正是最严重的时候,一旦辽东失守,让建奴跨过了山海关,就会直接威胁到京都城。

故而,万历皇帝对熊廷弼几乎是有求必应,立刻增加税收,调拨粮饷、火药等,支援辽东。

在大明刚刚建立之时,主要推行的还是卫所制,辅以大规模的军屯。卫所兵都是军户,他们平时耕作,战时出征,耕战结合,既解决了打仗问题,也解决了军饷问题。

好在努尔哈赤在攻下北关之后,并没有南下进攻沈阳、辽阳,反而回去休整去了,这也给了熊廷弼安排防务的机会,陆诚也有时间安心训练兵马。

为了保证整训的顺利进行,陆诚把自己之前得到的银子几乎全都花了出去,都用来购买粮食、蔬菜和一些肉食,保证自己的兵每天能吃三顿饱的,偶尔还能吃顿荤的。

到了九月底的时候,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那七百多战兵总算不再是之前面黄肌瘦的模样,还能够勉强达到整齐划一了。

陆诚几乎每天都待在军营里,亲自指挥训练。

在训练有了一定的起色之后,陆诚从700多名士兵中,选出了50名表现优秀的,临时组建了一个军官特训班,传授他们一些基础的武术和基本的指挥方法。

在这种简单的奖惩制度激励之下,那些军官们倒是很快就学会了队列训练,除了少数一些笨手笨脚,手脚不分的,其余的都还算不错。

之后,这一批军官开始组织各种的士兵,以十人的小旗为单位,各种展开队列训练。

陆诚并没有着急训练他们的刺杀动作,每天除了体能训练,就是队列训练。

经过半个月的整顿,那挑选出来的七百多名可战之兵,倒是初步有了一些精气神儿。

最起码,这半个月都能吃饱喝足,比以前的日子好了很多,这些士兵们训练也更加用心。

通过队列训练,可以最快的训练士兵们的纪律性、服从性、团结性,树立他们的集体观念。

当然,陆诚也不指望这些兵能够像后世军队那样整齐划一,排成直线什么的,起码要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培养出一定的精气神。

陆诚先把那些选出来的中下层军官全部集中起来,先把齐步、跑步、立定等最基础的动作教给他们,让他们学会。

一开始,这些中下层军官们还有些意见,认为练兵就就是分为枪兵、刀兵、弓箭手,枪兵练刺枪,刀兵练劈砍,弓箭手训练射击等等。

可陆诚却不管他们提什么意见,只是让他们听命执行,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

陆诚最关心的,还是尽快完成兵马的整顿、整训,形成战斗力。

来到辽阳之后,陆诚借着熊经略清理李家旧部的机会,又收拢了一批人马,并对所有的人马进行了筛选淘汰,终于攒够了1200兵马。

并且,这些兵马之中,青壮比例已经占到了2/3。

随后,陆诚开始了第一轮的整训。为了保证整训的顺利进行,陆诚还自掏腰包,购买了一批粮食物资,让士兵们都能吃上饱饭。

等士兵们养了几天的身体,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训练之后,陆诚先通过年龄筛选,体能测试,选出了720名可战之兵,其余的全都当做辅兵。

毕竟,能够用金钱收买的人,也容易被别人用更多的金钱收买。

所以,在金钱和利益之外,还需要加上思想,甚至是信仰。

在开设军官培训班的同时,陆诚也开始搞起了思想建设工作。

前世虽然没有亲自干过指导员和政委的工作,但我军的各种优良传统,陆诚都非常清楚。

组织士兵们搞搞诉苦大会,控诉一下鞑子的罪行,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骂骂贪官污吏。再去到他们中间,和他们坐下来一起吃吃饭,聊聊天,给他们讲讲故事,展望一下未来等等。

可即便是在明朝初年,卫所兵也很难通过耕种,实现自给自足。到了后面,卫所制逐渐崩坏,卫所兵逐渐连自己和家人都养活不了,还要上前线打仗玩儿命,军户们看不到出头之日,都开始逃跑。

在这种情况下,募兵制又逐渐被提了起来。

明英宗年间,招募一名士兵,每个月需要二两的军饷外加两匹布,还需要五两银子的安家费。

到了万历年间,招募一名士兵需要三两银子的安家费,每个月的军饷是一两二钱。

但实际上,这一两二钱的银子,也很难落到士兵们手中。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