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网游竞技>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第202章 李二VS武曌!仙师:老朱,给你介绍两人认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2章 李二VS武曌!仙师:老朱,给你介绍两人认识!(3 / 3)

推荐阅读:

“既然在这天启时空作乱大明的是继任建奴皇太极,那理应由我来挂帅。”

话音落。

“说的对!”

朱老四也是‘唰’的站了起来。

“俺也一样!”

天启帝刚才所说的这几个问题,除却无子这一点之外,其他的在老朱看来,主要原因都是来自于关外建奴的虎视眈眈。

就像一把剑,悬在天启大明的头顶,让天启大明只能用尽气力盯住这把剑,而无暇照拂其他。

因为有建奴十数万大军压境关外,所以辽地要海量的军费支撑,以至于天启帝不得不继续维持万历年的三饷,不得不为了收的上税而纵容阉党贪没国财,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在外战之上,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捋清楚内政这一摊乱麻,只能依靠阉宦强行压着。

天启年间的大明,就像是一个火药桶,被天启帝死死拽着引线,不让这引线燃爆,而当这引线传到崇祯手上的时候,崇祯果断拔了引线。

(崇祯:都藏藏掖掖做什么,真男人,拿到面上来,朕砍不死你。)

天下百姓,焉能不反。

“仙师,我朝之困境,暂时于此。”

说完这些,天启帝深吸一口气,顿时感觉心里舒服多了,虽然表面上只是提了几个关键词。

不过也够了。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从这关键词就能分析出全貌。

关外雄兵压境,天启帝需要强大的财政来支撑辽东军费支出,所以他选择了沿用万历末年的三饷,但是并没有在三饷之上再另行加征。

三饷自万历末年而起。

比如辽饷。

万历四十六年,亩加三厘五毫之赋,万历四十七年,上涨到亩加七厘之赋,万历四十八年,上涨到亩加九厘之赋。

而在整个天启七年,都未在往上加过。

闻言,老朱一愣。

‘两个人?’

“这二人,其中有一人,你应该会很感兴趣。”

话音落。

季伯鹰心念转动。

“不过为了稳定着想。”

季伯鹰微微摩挲下巴。

就天启时空现在这个情况而言,一旦牟足了劲头在短时间对后金发动全面反攻,大明能打的精锐都会集结在辽东,消耗的军费必然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因为季伯鹰的要求很简单,必须要给每一个士兵发够足够的饷,顿顿得有肉吃。

而以天启时空要做到这一点,有一定难度。

然而,这提醒之言还没说完,三双如刀般的眼神,瞬间落在天启帝之身,吓得这位刚入学的小兄弟一个字也不敢往外冒,双鬓冷汗蹭的就冒了出来。

‘太宗,成祖。’

他的目光瞥了眼隔着三个座位的满脸关我屁事的嘉靖神仙,乱改尊号害死人啊!

“兄长,您怎么看?”

老朱看向一语未发的仙师。

但是天启帝朱由校在这里,他特意用上了‘雄兵’两个字。

这便是说明。

在天启帝的眼中,他从始至终都未轻视过关外金军。

而重视对手,认真对手,才是战胜对手的第一步。

天启帝之所以没有被袁崇焕忽悠,主要原因就是在此,他有自己的判断,他能正确认识到关外金军的强大。

小朱四嘿嘿一笑,脸上涌现出战意。

太祖对太祖,太宗对太宗。

从这个角度来说,由三个朱棣出马,确实也没有错。

天启帝下意识看了眼三个朱棣,出于谨慎的性格,下意识出声。

“三位成祖,皇太极并非…”

所以。

在老朱看来,只要把关外的建奴干了,天启帝说的其他几个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而且,这也是老朱最感兴趣的事。

“父皇说的没错。”

这会,老朱棣突然站了起来。

“好,你先坐下。”

季伯鹰微微颔首,给了天启帝一个眼神,示意天启帝可以落座了。

一旁的老朱听完之后,则是紧皱起了眉头。

“在咱看来,这天启时空最为紧要的,还应当是关外的建奴。”

老朱这话,那是有道理的。

因为天启帝心中很清楚,天下民力已经快到极限了。

倘若再压榨,必然会引起大规模的民变。

而在这一点之上,天启帝的好弟弟崇祯就做的很好。

崇祯四年,辽饷加至一分二厘,崇祯十年,上涨至二分五厘,崇祯十一年,上涨至三分六厘,单是辽饷这一项,就已经是天启年的四倍。

再加上常年天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百姓连饭都吃不起,却得背负这般沉重的赋税。

刹那,在这讲台之前,出现了两个人。

一个满脸憨笑的苦素驿卒,以及一个长须飘扬的果敢游侠。

——————————

pS:后接彩蛋,老年武曌,诸君可有兴趣?

如此大批的军费支出,军力调动,将会给各地民变提供一个绝佳环境。

所以。

在某种程度上,从后世推算,为了安全着想。

季伯鹰眼眸瞥了眼认真听讲的老朱。

“老朱,我给你介绍两个人认识。”

季伯鹰瞥了眼老朱,微微点头。

“你说的没有错。”

对于老朱的这个观点,季伯鹰很赞同。

国境之外有强敌压境,国内的很多矛盾都会因此激化,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集中全力先把这个强敌给解决了,回头再来疏通国内的情况。

蒋光头的失败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攘外不一定需要安内,在攘外过程中,注意内部发展即可。

并且从魏老狗的探子对后金动向了如指掌来看。

魏老狗应该很早就开始往后金撒探子了,而能让魏老狗这么努力工作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天启帝有这个需求。

“五,国内流民。”

这一点,对于天启帝来说,是一个极为头疼的问题。

流民问题,并非朝夕形成,但是到了万历末年,随着萨尔浒之战大败,变得尤为严重。

推荐小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