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夫君是国宝级科学家> 夫君是国宝级科学家 第4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夫君是国宝级科学家 第45节(1 / 1)

推荐阅读:

裴殊连夜画了图纸,到李老头那儿改,还有铁锨,得去铁匠铺子打,做好一个小的先试试水,除了力气不好控制不住其他地方都还好,推这器具还得用巧劲儿。

李老头觉着还挺好用,拉出来的垄也挺深的,就是不懂为何不同种子还得用不一样的铲子。

裴殊无法解释不同的种子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不同,幸好李老头也没问,少说多做,是他这么大岁数人为人处事的准则。

裴殊在这儿定了一批耕地器具,一个庄子三个,分别是种麦子的,种花生的,还有种玉米的。

加了钱,等几天就能做出来,撒种的机器不好做,就人来点种,再把土盖上,稍微踩踩,种地就快了。

裴殊来这儿只种过菜,没种过地,但看过秋收。

秋收全靠人力,割麦子,拔花生,掰玉米,从早到晚,只能累了在背阴处歇息片刻,然后接着干。

春种的话有耕牛,能犁地,撒种浇水踩垄还是人来。

而不同的种子种坑高度深度,以及秧苗之间间隔间隙也有不同。

那些数据都在裴殊脑子里,若是按照那些数据种地,还得做出耕地的工具,麦子,花生,玉米的都不一样。

裴湘叹了一声,道:“恐怕父亲还做着梦呢。”

两个儿子都想要,可别到头来一个都留不住。

顾筠和裴殊定的是三月十五搬家,早春,柳枝已经抽芽了,细细嫩嫩的枝条从院墙伸出来,新打了床和柜子,剩下的桌椅就用宅子里的旧物。

大件先搬进去,剩下的小件等三月十五那天再搬。

二十三个庄子,裴殊每天看两个还看不过来,马上就春种了,这可如何是好。

这是恩典。

顾筠看着满脸喜意的妹妹,笑了笑,“还好有你,不然真不知怎么办才好,地虽多,但皇上有自己的用意,珠宝和绸缎你拿一半走。”

裴湘不要,“这是给兄长嫂子的,我要像什么话!”

顾筠:“你哥就你一个亲妹妹,我也是拿你当亲妹子的,让你拿着就拿着,从前没有哥哥撑腰,以后有的。”

裴湘鼻子一酸,眼眶一下就红了,“从前也不委屈的,我知道哥哥有他的难处。”

不是第一次搬家了,顾筠平静地很,她嫁进国公府那日,心里忐忑害怕,后来连夜去了庄子,却没认命。

带春玉她们去西北,心里害怕多一些,搬进新宅子,就是换了个地方住,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

门匾上写了裴府两个大字,府门前挂着两个红灯笼,还有两只大理石雕刻的石狮子。

虎子捂着耳朵点了两挂爆竹,噼里啪啦声响结束之后,一家人进府。

顾筠和裴殊住正院,春玉三人住在正院偏房,也是为了方便照顾,虎子一人住在前院,他是男子,该避讳些,一个人住一间可大的屋子,换了个快活呢。

而且,也不知道这农具到底还有什么效用,这事不急。

安庆帝道:“地种上就让裴殊歇歇,这事儿不急,他是个有本事的,可别把身体搞垮了。”

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则流言了,是对现在英国公夫人的猜测……

都说裴殊娶了顾筠命好,可徐氏那样的妇人怎么会好心给继子娶个好媳妇,怎么看都另有目的。

有人就猜,徐氏早早就把裴殊养坏了,日后不会有孩子,就算裴殊不去赌钱喝酒,他成亲以后没有孩子,也不能当国公府的继承人。

第四十四章 不要晋江文学城独发……

如今的士农司,算上两个新来的,才五个人,上下全靠裴殊,虽说给了那么多赏赐,皇帝心里也不落忍。

他是皇帝,忧心百姓疾苦,做皇帝的都希望自己能名留青史,受百姓爱戴,那自然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裴殊算是解了他燃眉之急。

皇上对着御前太监说:“赵德全,他何时迁府,派人送上一份礼。”

土是软的,耕地,拉垄,浇水,点种,施肥,盖土,踩垄,这么一套工夫下来,地才算种好,就等种子破土而出。

庄子除了菜棚,还有五十多亩地,用了五日就种完了,比往年快了四天天。

有地少的缘故,也有用了器具的缘由。

其他庄子亦是如此。

百顷地,十多天,等三月十五之前,全给种完了。

虽然皇上是为了边关将士,但裴家也是真真切切拿到了地,良田一亩地二三十两银子呢,这些地就值二十万两银子,虽然不能吃不能喝不能卖,但这就是裴家的家产。

绸缎也不少,两匹云锦,两匹蜀锦,顾筠挑了一匹蜀锦送给顾槿,又留了一匹云锦,剩下的做了两件里衣,还有一身衣裙。

里衣给了裴殊一身,这蜀锦的颜色是月白色,颜色泛着浅浅的蓝,很是沉静好看。

剩下半匹布,留着再用。

珠宝也不少,一小箱子,有几块亮闪闪鸽子蛋大的宝石,大大小小的珍珠,一大块玉石,都能打首饰。

顾槿皱了皱眉,为何就不能真心实意地为四姐姐高兴呢,为她苦尽甘来高兴,为何非要想着帮扶,想着利益,她嫁人以后也是如此吗。

只有娘家好了,她才能好。

平阳侯承认自己看走了眼,他让管事备了礼,送到庄子上去,别的一概没说。

他也不想吃相太难看,就像英国公一样,等顾筠搬家,再备份礼就是了,顾槿还未出嫁,她同顾筠关系好,常常走动。

这些礼顾筠都记下了,以后回礼都是按这个分例再添上一两成回过去,不占他们便宜。

李老头道:“咱们庄子也使这个吧,一个种坑两三个种子,清明前后下过雨就能种了。”

三月初五就是清明节,马上就是了,得等雨天。

清明前后多阴雨天,二月底早晚天凉,裴殊先育草莓苗,草莓要多种,能卖能吃还能攒钱。

地里的庄稼需要厚肥,得从池塘里多挖点淤泥出来,草木灰,农家肥,这么几天事儿还多着呢。

顾筠就在家里理账本,嫁妆,公中,西北庄子,还有二十三个新庄子。

裴殊想先做个简单的,按照种子的间隙,弄成摇轮的,中间用木杆固定住,然后是间隔均匀的铁铲,每次用的话深陷到土里,往前推动木杆带着铁铲转动,然后铁铲掀起土,留下一个坑。

前头的铁铲挖好一个,后头的就跟上,随着推动木杆,坑也就挖好了。

不同的种子只要改变铲子的大小和一根木杆上铲子的数量就成,还有挖种坑的人得弯着腰,但是比一个一个挖快。

要是那种不用一个坑一个坑的种子,直接一根木杆一排铲子,多弄几排,多几个人来推就行了。

还有水车,每个庄子都来一个,顾筠庄子的棚子先不拆,可以多种蔬菜草莓,别的庄子也是,顾筠爱吃草莓的。

顾筠道:“这个好办,先把庄子的管事叫来,问问以往都种些什么,地有多少亩,每亩产量如何,心里有个数,然后再去看庄子。”

“皇上赏这么多地心里定然是有数的,秋收之后卖粮给朝廷,产量只多不少。”顾筠道:“要是做军需,得以米面为主,油为次,一般地里庄稼,亩产也就三百多斤,赶上年景不好,三百斤都没有。”

裴殊点点头,卖给朝廷,亩产三百斤,一斤一文钱,一年能赚三千两银子。

也不少了,还能赚钱不是,粮种是朝廷的,给朝廷办事就不要指望像江南的粮商一样赚钱了。

一百顷地,每个庄户都有人,靠他们能给种上,就是耗时费力,要是有现代化机器,那就快了。

顾筠揉了揉裴湘的头,“你的好,我们都记着,若是在国公府有不如意之处,大可来这儿住,这就是你的家。过阵子我们打算搬新家去,你过来住。”

裴湘点了点头,她也觉得是苦尽甘来,在国公府现在,没人敢小瞧她,和从前一比,就是天上和地上。

“我肯定来的,嫂子别嫌我烦就好了,”裴湘说了几句国公府的事,“父亲变了许多,但没有重立世子的意思,裴靖每日按时应卯,看不出什么来,他那夫人没有管家,中馈还是徐氏管着。”

回想起来,越发觉得徐氏狼子野心。

顾筠道:“英国公如何与我们没什么关系,你哥也不会认回去,就当寻常亲戚走动。至于他们自己想的,可跟我们没关系。”

不过家里是得添人了。

以后出个远门,连个看家的人都没有。

蛇蝎妇人!

而且裴殊都成亲那么久了,算起来有十个多月,一点消息都没有,别是去西北冻着了。

安定侯心道,皇上可真是看重裴殊,从勤政殿离开,他回家让夫人备礼。

安定侯府一份,还有一份是陈婷芸给顾筠的。

等三月十五那天,天朗气清,明日高悬,是个晴朗的好天气,裴家坐着马车从庄子搬到新家。

一个皇帝哪儿会记得臣子搬家这种小事,无非是看重罢了。

安定侯一笑,“皇上,臣观裴大人做出的器具甚好甚好,可要广而推之?”

安庆帝有些犹豫,他虽想着百姓过上好日子,但也明白,这东西要是拿出去,百姓用不着,一家几亩地的,家里儿子孙子多,几日功夫就做完了。

只有那些有庄子的,家里地多的才用得着,把农具给他们,无论是卖还是怎么,都是便宜那群人。

得不偿失。

什么地,该种什么,全是裴殊的意思,倒是毗邻的庄子,全靠老牛拉垄,耕地,现在还没种完。

裴家的地,按理是给朝廷种的,皇上不信裴殊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没料到,这么快就种完了。

“裴殊有几分本事,那两个人他用着可还顺手?”皇上问安定侯。

安定侯道:“世家子弟,总有点小毛病,不过还算听话。”

皇上:“士农司人还是太少了,若有合适上进的,你多多留意。”

哪个女子不喜欢漂亮衣裳首饰,说不喜欢的都是假话。

就是她也不方便带,但能常常拿出来看。

顾筠把东西收好,等搬家了,这些都要带走的,以后再有赏赐,还放一块。

三月初三,阴雨绵绵,远山如黛,烟雾缭绕,春雨如丝如雾,真就比油还贵。

雨下了一日,夜里停了,还没等太阳出来,庄户的三家就戴上草帽,下地干活了。

新家得打扫,挑个好日子搬过去,下午的时候,裴湘过来送东西。

“嫂子,皇上的赏赐,良田百顷,白银百两,还有珠宝绸缎,我都给带过来了。”裴湘高兴,她怕兄长不方便过来,就自己把东西带了过来。

顾筠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庄子,细想就明白其中关窍,没有庄子裴殊怎么种地,皇上给裴殊庄子是为了更好种地,日后收了粮食,也是先低价卖给朝廷。

那这赏赐拿的也心安。

庄子的地契还有庄户的卖身契,都一块送来了,圣旨妥帖地装在匣子里,裴湘收拾的很好,自己没翻,也未给别人看过。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