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穿越,我在明朝开道医馆> 第50章 所谓的两难自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 所谓的两难自解(1 / 1)

推荐阅读:

但,毕竟这些也是皇帝隐晦的说辞而已,陈加吉也不敢确定,这是否就是这位皇帝的真实想法。

所以最后才会给出一个静观其变的结尾。

只要皇帝明面上的圣令没有下发之前,一切都不能盖棺定论。

海瑞沉思了一下,而后目光又转向陈加吉。

此时他的双目之中对于时局的疑虑已经消散了很多,比之前更安心了不少。

陈加吉瞧见他的表情,知晓了这位知县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便也不再说话。

而上边这些话当然不是他胡诌,是通过上次陈靖韬跟皇帝见面之后推敲出来的。

当时陈靖韬面圣,虽然是皇帝问了他好几个问题,但里里外外几乎都是指引着陈靖韬,让他说出皇帝自己想听的话。

而这些话,也就是皇帝想要表明的态度。

当时皇帝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

无论是调粮食不成,造成平民产生巨大伤亡,还是国策推行失败或者施政期间出现问题,严嵩都得成为第一个被祭旗的人。

毕竟他是皇帝亲自任命的推行国策的要臣,只要有任何闪失,都会是第一个被开刀的人选。

也就是说,这步棋对于严嵩而言,就是一步死棋。

无论怎么走都是绝境!

虽然明白了这点,但是海瑞心底并未有太多的欣喜,主要就是因为陈加吉最后那句‘静观其变’四个字。

到时候,他这位知县大人可有的受了。

陈加吉意识到了这位知县深层的意思,心底无奈叹息。

跟这些官员说话,就是心累,就不能打开天窗说亮话吗?

每句话里的意思一层盖一层的,真不嫌麻烦啊?

虽然心里吐槽,但陈加吉想了想,还是开口道:“陛下心怀苍生,无比怜悯灾区百姓,但奈何如今尚未查明真相,这场堤坝损毁的事故,究竟是天灾,亦或是人为,尚且模糊不清,陛下须得查明真相后,再静观其变。”

然而一旦接受了,外界就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是裕王的人。

如今的他,已经是身不由己了,无奈被困在棋局之中,无法逃脱。

他实在想不到,有人会主动跳入局中。

此时的海瑞更是十分好奇,他的目的到底什么什么,是为了一些自己目前还看不见的利益。

还是其他迫不得已,不得不入局的理由?

这陈靖韬是抽了什么风,非要进这混乱无比的棋盘之中走上一遭?

作为中立派,不应该想尽办法远离这场纷争才对吗?

毕竟作为一不小心就要给人背锅赴死的棋盘,别人入盘,那是因为有身后各自的党派撑腰。

可中立派入盘,一点好处都捞不着不说,甚至糊里糊涂的就会成为别人的挡箭牌。

海瑞无法理解,更是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人吃力不讨好的冒险进入棋盘之中。

陈加吉清楚这知县在顾忌什么。

倘若皇帝偏向于清流党,那这州县百姓的希望还大一些。

毕竟清流党虽不敢说心系百姓,但却时刻想着扳倒严嵩。

而如果这受灾的州县百姓,都得到很好的优待,有充足的救济粮,有足够的药物治疗疫病,那便不会有人想要出售田亩换取粮食。

如此一来,严嵩一派的严党,想要施行改稻为桑就会变得无比困难。

因为从陈加吉的话中,他不仅知晓了如今的局势,同样也看明白了,眼前这个自称陈靖韬的道士,暂时还没有站边,属于是中立派。

俨然就是谁赢了帮谁的意思,既不偏向于严党,也不为清流党说话,完全就是两边都不想得罪的态度。

只要他没有站边,自己跟他接触,也就不会担心被人误解成已经选定派系,从而被另一派针对了。

不过,有一点还是让海瑞十分不解的。

毕竟如今这灾区,可以说就是两党斗法的棋盘,后边还有一个掌握着生杀大权的皇帝在当裁判。

就是说这如果这场灾祸是天灾,那就是有人瞒着他,用他的名声做了坏事,引来了天惩。

而瞒着皇帝,同时还打着皇帝的旗号做坏事,那么这个人的下场可想而知,铁定是要挨上一刀的。

至于这个人是谁,很明显,自然就是得了皇帝圣令,要改稻为桑的严嵩,再不济也是严党的人,严嵩治下不力,也难辞其咎。

而倘若是人祸,弄出这么大的事情,恐怕也是在劫难逃,而这个人的幕后使者,除了严嵩还有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所以陈加吉才得出了倒严就在眼前的结论。

这也是值得推敲的。

言外之意就是,如今情况变幻莫测,风向未必就是完全偏向于清流党,时局依旧在左右变化,严嵩说不定还能绝境逢生。

毕竟事态实在是太扑朔了,真相是什么完全不清楚。

或者说是皇帝想看见的‘真相’还未呈到他面前,得需要看看这个所谓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才能得出定论。

此时海瑞大概也已经懂了如今的局面,皱着眉头缓缓点头。

陈加吉换了个说法,回应了这位知县的疑惑。

当然,这些话在闾师兄耳朵里,完全就是毫无用处的聊天,根本听不出什么门门道道。

但像是海瑞这样的官场之人,哪里听不懂陈加吉话里的意思?

他清楚的明白,陈加吉的意思就是,离倒严已经不远了!

因为如今便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海瑞看着陈加吉,此时这个年轻人身上的谜团,他尚未解开。

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想要逃离棋盘的棋子之一。

虽然在明面上,自己这个知县是被裕王调过来,是裕王给自己委以重任的。

在别人看来,自己早就已经上了清流党的船。

而且完全没有让他解释的机会。

虽说当初也有拒绝的机会,但身为朝廷命官,为百姓行事,本身就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他自己也真心实意的想为百姓做主,这才卷入这场争斗。

到时候国策实施不当,虽不能直接弄死严嵩,但至少能让严嵩在皇帝心里的价值降低很多。

清流党再围绕这件事多做一些文章,恐怕严党就要一蹶不振了。

但,倘若皇帝是偏向于严党,那就麻烦了。

因为为了改稻为桑,皇帝十分有可能会默许严嵩的所作所为,很可能会无视灾情,哪怕为了自己的名声,下达几份抗灾文书,恐怕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小小帮扶而已,根本不会大手笔的救治。

如果真是这样,灾情弄死了太多人,他这位知县可能还会被扣上一顶抗灾不力的帽子,充当别人的挡箭牌。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