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3章 石碑(1 / 1)

推荐阅读:

毕竟此次几人前来核对功绩之事是朝廷正式委派的。

并且在几里之外的时候,桓豁就已经派人先行一步,告知碎城一行人即将抵达。

为的就是给碎城时间准备。

谁料碎城不说迎出去,就连城门都是紧闭着的。

桓豁冷哼一声说道:“商贾之子,果然无礼。”

三名江南士族的代表看到桓豁脸上似乎有着震惊的神色,内心窃喜。

“这些伧子现在知晓我南方人士的厉害了”

桓豁在经历过城池的震慑以后,在心里对孟怀安的态度也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也许将这孟怀安用起来也不是一件坏事”。

桓豁心里想的是,将事情交给孟怀安,但是不赋权。

上官虹甚至可以说比上官越的根基还要浅薄。

甚至某种程度上,在桓玄心目中,上官虹比上官绍还要好掌控。

所以在夺位之争中,桓玄才会选择支持上官虹。

为的就是方便权利掌控。

可是如今看到了上官虹想要安插自己人手的想法时,难免有些排斥。

谢氏谢安打扮和桓豁完全相反,一副儒生打扮。

温氏温式则要低调的多。

温氏虽然也是世家大族,但是南渡以后,和桓和谢氏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这次本来名单之中并没有温式的名字。

上官虹则以人数以六人为佳,强行将温式加了进来。

“孟大人,这是何意啊?”,谢安看了一眼山丘上的碑似乎刻有碑文,疑惑的问道。

孟怀安淡淡地说道:“碎城一战,我军阵亡万余人,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这碑就是给那些不能落叶归根的人立的。”

“这山丘之下埋得是我们的袍泽,我会命人定期前来打扫,祭拜,可是终究还要朝廷认可才行。”

碎城之战,阵亡的将士若是能送回家长的,孟怀安都安排专人护送。

北方南渡来的,则统一安葬在此。

见到孟怀安一身戎装,桓豁便更紧张了。

硬着头皮说道:“见过孟大人,圣上命我等前来梳理功绩之事。”

桓豁话说的很客气,心里想的都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孟怀安看到几人,神色淡然地说道:“几位大人皇命在身本官本不应该叨扰,不过此事关系到将士们能不能安心作战,所以请诸位大人随我去一个地方。”

“敢不从命”,桓豁回道。

温式也看出了桓豁脸色的变化,不由得为孟怀安捏了一把汗。

进城以后,是一道道内墙。

显然是当初修建城墙之时就考虑到守城的问题。

走出内墙,就是一片空地,用来方便兵力调配,随即就是兵营。

看着飘扬的旗帜,桓豁脸上阴沉的表情也收敛了一些。

碎城外,一行人在左卫军的护送下从建康城来到此处。

这些人核心是最中间的一行六人。

姿态各有不同。

六人分别来自桓氏、谢氏、温氏、顾氏、朱氏和张氏。

分配的非常均衡。

对于桓豁的这番话,其余几人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

显然也认同了孟怀安这般失礼的行为。

众人稍等了片刻,见城门丝毫没有打开的意思,桓豁没有办法,只能派人前去叫门。

在出示了相关文书验证了身份以后,碎城的城门打开,放桓豁等人进城。

桓豁脸色阴沉的一马当先进城,心里想的都是孟怀安不识抬举。

最好是能让孟怀安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个地方。

桓豁一想到若是江东诸镇的城池都能修建城这般,那胡人对建康城的威胁岂不是将大大的减少。

想到这些,桓豁的脸上也浮现一丝笑意,心里想着回去以后要将此事告知桓玄。

待到接近城门后,看到城外空无一人,桓豁的脸色再变。

其余五人的脸色也不是很好。

总之,负责核对功绩的六人心思各异。

不过当六人来到碎城下以后,还是为这座城池所震惊。

在孟怀安送来的战报里,曾经提及过。

碎城开始确实只有断壁残垣,是孟怀安到了以后,带着大军和民夫一起修建的这座城池。

看着这座城池几人心中更是产生了别样的想法。

桓玄并不知晓温氏和孟怀安还有一些渊源,只以为上官虹是为了平衡北方和南方士族,便应了下来。

等到事后知道温氏和孟怀安的关系以后,桓玄也不可能再去反悔。

温氏在朝廷内并没有什么势力,在桓玄看来,即使给了温氏这个加入的机会,温氏也拉拢不了什么人。

只不过见到上官虹趁机安插自己人,心里有些膈应。

在桓玄看来,上官虹即位是先帝上官越和世家大族们协商后,共同推举出来的代表。

听到孟怀安的解释,谢安的脸上也浮现出凝重,随即说道:“孟大人放心,将士们用性命保家卫国,抚恤金的事情我等必定会核实清楚,绝不会让将士们寒心。”

一旁的桓豁也附和道:“孟大人放心,圣上和朝廷诸公都记挂着此事,这次来也只是将此事做的更细致一些。”

孟怀安点了点头,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桓豁的姿态影响了其他几人,再加上进入军营后一路感受肃杀之意,再也没有进城前的桀骜。

孟怀安骑着马,领着几人出城来到一座小山丘前。

山丘之上立着一块碑文。

桓豁看到此情此景吓得颤颤巍巍。

“莫不是这孟怀安得知朝廷的命令以后,已经打算叛乱了,这碑就是给我们几人准备的。”

桓豁可是知道,崔墩因为通胡的罪名被孟怀安阵前斩了。

通胡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还不是孟怀安说了算。

桓豁联想到孟怀安居然敢不出来迎接,那岂不是意味着孟怀安有再次反叛的可能。

想到这儿,桓豁不禁后悔,自己为何要接这种有生命危险的差事。

容不得桓豁多想,几人便被带到了孟怀安处。

桓、谢、温代表了北方士族。

顾、朱、张氏南方本土士族。

所以几人之间也明显能够看出来亲疏之别。

北方士族三人隐隐约约以桓氏桓豁为首。

桓豁的服饰明显经过修改,虽然仍然符合当下大燕的礼节,但是腰间佩有长剑,显然并不是一位文弱书生。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