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其他小说>契丹萧太后> 第十八章致祭驼罗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致祭驼罗口(1 / 3)

推荐阅读:

“平身。”萧太后面容严峻,“诗作得怎么样了?”

“还差两句,请母后御览。”圣宗呈上诗稿。

萧太后对儿子的才华深信不疑,有意在群臣面前树立圣宗威信,命传宣官:“当众宣读。”

传宣官恭恭敬敬接过,看一眼后说:“万岁所作,乃‘传国玺诗’。”随即朗声诵道:一时制美宝,千载助兴王。

中原既失鹿,此宝归北方。

“大鹏翼一死,二位将军痛不欲生,大骂不止,已为田重进所杀。”

萧太后心头又一震颤,两行清泪流下眼角。

“报!”又一马探从前线返回,登台跪奏,“杨业配合田重进夺取军都山口后,又回军北上,与潘美合兵进犯灵丘,我军守将马步军都指挥史穆超,困守孤城不敌杨家将猛攻,业已献城降宋。”

萧太后未及细问,第三名马探又上台报告,杨业父子势如破竹业已攻下广昌。萧太后这里尚未喘过气来,又一更坏的消息传到,潘美、杨业乘胜猛攻西京云州,守城官兵不敌,弃城逃走,西京失守。

这一连串的坏消息,分明是对萧太后的连续打击。韩德让真担心她难以承受而急气交加病倒。岂料萧太后反而异常镇静,她挥手令马探们全都退下,又吩咐传宣官立刻准备三牲祭物。

因为韩德让所说有理,萧太后不得不收回成命,但她咽不下这口气,又重新传旨:“命令耶律斜轸大军疾速前进,星夜兼程,夺回军都山,救回大鹏翼。”

“太后,此令依然不妥。”

“怎么?”萧太后有几分不悦。

“请恕为臣冒犯。”韩德让倒是为国家不惜触犯凤威,“斜轸乃帅才,智勇兼备,自会根据战场形势,审时度势相机决定进取攻守。若太后强令其如何如何,他违心强进,万一招致失败,岂非反为不美。”

萧太后承认韩德让所论在理,但又实在割舍不下大鹏翼:“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大鹏翼陷身宋营?”

传宣官不敢高声,低头嗫嚅地说:“据报,大鹏翼及马、何二将,经与宋军激战,俱已兵败被俘。”

“啊!”萧太后又吃一惊,“你待怎讲?”

“大鹏翼、马贝、何万通被俘,三万人马全军覆没,花牙为国尽忠,于山口自刎。”

萧太后半晌无言,如痴如呆。这个打击太大了。在她心中,大鹏翼与军都山口都是万万不可失去的。

韩得让见状劝慰:“太后,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可过于伤感。”

“只是这深入敌后乃千斤重担。”

“末将愿意承担。”萧达凛主动请战。

这正合休哥之意:“如此重任,遍观我军,非将军莫属。不过,要做到深入就需隐蔽,不为宋军察觉,所带人马就不能多,只能给你一千精骑。闹不好,倘被宋军包围,就有全军尽失之可能。”

“大帅放心,末将既领重任,就把生死置之度外。”萧达凛又说,“末将虽少谋略,也决非一勇之夫,自会相机行事,我个人死活事小,一千弟兄的性命我不会白白送人。”

“好!本帅要嘱咐的言语,你全已说出,别无他话,祝你成功!”

把臣下的斗志调动起来了,萧太后却不急于决战。她分派两名传宣官去往耶律斜轸与耶律休哥处,命斜轸据守蔚州,不许出战杨业父子,只要守住蔚州一线便是胜利。也命耶律休哥于南京城外筑垒据守,决不出战。

萧太后的旨意传到耶律斜轸军前,斜轸恰好已进驻蔚州。他深为理解萧太后的用兵方略,明白宋将锐气正盛,辽军应以静制动,消磨宋军锐气,以待战机。倘出兵决战,万一失败,局面将不可收拾。因此,斜轸重兵固守蔚州,任凭田重进如何叫骂只不出战。田重进面对契丹方面名将重兵防守的蔚州城,一时间束手无策。

而与宋军主力对峙的耶律休哥,对于萧太后据守不战的旨意,就有些不以为然了。耶律休哥对副将萧达凛说:“太后旨意甚为有理,但何妨锦上添花。坐等战机不如创造战机。”

“大帅还欲出战?”萧达凛说,“违旨即为欺君,太后防守反击之策,末将以为切合实际。”

“本帅想法与太后一致,只是略加发挥罢了。”休哥发问,“宋国大军云集涿州,远离后方,最怕什么?”

圣宗正容朗诵:子孙宜慎守,世业当永昌。

“好!”韩德让首先赞美,“万岁才思敏捷,诗意治国安邦,不愧为人君主。”

众臣同声赞颂:“万岁一代英主,太后教诲有方,契丹洪福齐天。”

萧太后忍不住脸上现出一丝笑意:“众卿休要言过其实,万不可纵惯了他。”接着又吩咐传宣官:“笔墨纸砚侍候。”

众臣以为萧太后要当殿为圣宗批改诗作,谁料萧太后竟依次写下了:已故将军大鹏翼、马贝、何万通、花牙之灵位。

低垂的阴霾,沉重地压抑着驼罗口驼罗口:即今南口。附近的崇山。蜿蜒的长城,如挣扎起伏的巨蟒,不见头尾没有边际。黄河以北的神州天宇,战云密布,杀气弥漫。血肉横飞的厮杀,在五条战线的几十个战场上残酷地进行着。萧太后身披金黄薄绒斗篷,佇立在最高处的烽火台上,久久地向南凝视。她仿佛看见战乱区的百姓啼饥号寒、流离失所、死于非命的悲惨情景。她不禁自言自语说出声:“宋王呀宋王,你放着和平日子不过,为什么偏要发动战争,致使两国江山不宁,百姓遭受战乱之苦?”

身后侍立的韩德让,以为是说与他,便接话作答:“太后,依宋王看来,这燕云十六州应属于他,自然要夺取为快,以便青史留名。”

“假若把这十六州让与他呢?”萧太后也就认真地同宠臣探讨起来。

“太后,万万不可发此奇想。”韩德让急忙晓以利害,“十六州隶属我国多年,岂可拱手相让。人心不足,得寸进尺,得陇望蜀。十六州一旦到手,宋主又会发兵上京,以实现一统华夷的美梦。”

“如此说,这仗是非打不可了。”

萧太后听罢,颇为满意。但仍表现得异常严峻:“后两句呢。”

“容儿臣仔细斟酌。”

“蠢才!”萧太后当众呵斥,“想那曹子建七步能诗,你这两句诗还要等一天才可接续不成?”

“母后息怒,儿臣有了。”

“念来。”

韩德让感到奇怪:“太后这是何意?”

“哀家自有道理。”萧太后步下烽火台。韩德让随后护卫,一直返回硬寨。

居中的大帐内,猪、牛、羊三牲祭礼业已准备停当。敌列麻都近前拜询:“太后欲祀天还是祭山?乞明示。”

萧太后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吩咐传宣官:“请皇上出来。”

十六岁的圣宗,正在后帐手握狼毫冥思苦想作诗,这是母后布置的功课。萧太后要求甚严,他不敢有一刻偷懒。太后传召,他赶紧手持未完的诗稿出来叩见:“儿臣恭祝母后圣安。”

“太后爱将之心可以理解,但总不能为一人得失而影响大局,对大鹏翼也只能相机救援了。”韩德让进一步说:“倘能俘获宋方大将,就可换俘救他。”

萧太后想了想别无办法:“也只有做此期待了。”

这时,一名马探上来报告:“启禀太后,小人侦探确实,大鹏翼伤重被俘后不肯接受治疗,业已绝食殉国。”

萧太后复又惊呆。

韩德让问马探:“那马贝、何万通二位将军呢?”

萧太后冷静一下缓缓开言:“是谁能把天下无敌的大鹏翼生擒呢?”

传宣官跪答:“是杨业和杨延昭。”

“又是他们!”萧太后气恨交加,“传令大军开拔杀奔军都山,哀家要亲自会一会杨家父子,不信他们就三头六臂!”

“遵旨。”传宣官起身欲下。

“且慢。”韩德让叫住他,又向萧太后劝谏,“太后不可意气用事,西路战场宋军兵力不算太多,已派斜轸领大军拒敌,足以对付潘美、田重进和杨家父子。而中路方是宋军主力,太后理应坐镇中路,危急时方可东西策应。”

当夜定更,浮云掩映星月,大地夜色如漆。萧达凛率一千精锐骑兵,战马戴上笼头,马足包裹棉布,悄悄打开后营营门。休哥乘马来到,萧达凛一见至为感动:“大帅亲自送行,末将敢不以死效命。”

“非也。”休哥出言令萧达凛大为诧异,“取消这次行动。”

“这却为何?”萧达凛急了,“难道大帅怕太后怪罪,我领兵走后你就可以奏报吗?”

“咳!”休哥叹口气,“怪我考虑不周,请问,你深入宋国腹地后,在何处埋伏截粮?”

“这?”萧达凛被问住了。是呀,事先他也未曾仔细思考这一问题。

萧达凛不加思索:“断其粮道。”

“着!”休哥夸奖说,“不愧为屡经沙场的大将。”

“大帅欲绝其粮运?”萧达凛问。

“我军坚守不出,宋国必以为我胆怯,决不会想到我军会深入其侧后,岂不正合孙子兵法出其不意。”

萧达凛已完全领会了休哥的战略意图:“十万宋军一旦缺粮,必然发生混乱,我军趁乱全线出击,必将大获全胜。”

敌烈麻都遵旨摆下供桌,立好四人灵位,供上三牲祭礼。萧太后满面悲戚对众臣说:“众卿,自宋兵入寇,我国边将降者多,战者少,而如大鹏翼四将,拼命血战誓死报国者实属罕见。倘我契丹兵将都如彼四人,宋军又何足惧哉!为旌杨英烈忠魂,哀家才亲自设祭,以慰四将在天之灵。”

在场的北南大臣,已有人感动得啼泣出声。因为当朝国母带领皇上大臣,为这四名官位卑微的败死之将致祭,实属古所未有。而且灵堂又设在行宫宝帐之内。众大臣无不感激涕零,韩德让深知太后用意,率先表示:“太后如此体恤臣下,我等便粉身碎骨,亦难报答皇恩之万一。”

众臣齐声说:“誓与宋军血战,愿追随四将报国捐躯。”

萧太后暗暗得意,用心业已达到目的。她又命圣宗将元老重臣一一扶起,再对众臣慷慨陈词:“此番宋王经七载准备倾全国之兵来犯,气焰嚣张,不可一世,但只要我契丹臣民如大鹏翼四将一样血战,定能挫败宋军,保住我国江山。”

“与宋军血战到底,契丹必胜!”众大臣异口同声。而且纷纷请战,要求上前线杀敌。

“太后不甘契丹消亡,就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传宣官连跑带喘拾级而上:“启禀太后,耶律斜轸有紧急军情报来。”

“讲。”

“斜轸大军尚距蔚州百余里,闻报军都山口已失。”

“什么!”萧太后猛地转过身来,面对传宣官发怒,“斜轸大军赶不到,那大鹏翼、马贝、何万通呢?难道他们贻误战机不成!”难怪萧太后发火,因为军都山口太重要了。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