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其他小说>穿回古代搞刑侦> 穿回古代搞刑侦 第44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穿回古代搞刑侦 第440节(1 / 1)

推荐阅读:

若是直接给钱,小宝和他娘肯定不会收。

几人到时,小宝正在院子里扫落叶,他想法简单,又听他娘的话,做事情非常认真,院子里除了正中间那一堆叶子外,别处几乎看不到一片叶子。

听着脚步声,小宝回头,看到庭渊他们三人来了。

站在那里朝他们笑,接着大喊,“娘,好哥哥来了。”

庭渊和伯景郁他们手里都被东西沾满了。

拖欠军饷并存在冒领军饷的事情,很大概率是有人在贪污军饷。

“我拿全家性命发誓,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若是假话,经过查证之后,污蔑者必然一死,家人也会受到牵连。

“这有何难?”

呼延南音起身,“正巧我也要去一趟客栈,我们一起过去。”

鸿燕军下面一共有二十四个营。

伯景郁:“其他营业拖欠军饷吗?”

“不知道。”那人摇头:“我们营拖得实在是厉害,说朝廷没有给军饷,可当官的在军营里酒肉尽欢,我们每天都是窝头配野菜。”

“真是岂有此理!”惊风怒道:“朝廷给的标准分明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

那人像是听了天大的笑话,“平日里能有一荤一素都不错了,哪里能有两荤两素,除非是过年过节,其他时候多数都是两个素菜,一个月吃肉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关于百姓的事情,百姓最有发言权。

伯景郁听完庭渊的话,不否认庭渊的话有道理,也不否认他的观念,但他仍旧觉得凭借承建学堂让男女一同入学读书,不足以让百姓称呼他为“大善人”。

伯景郁问:“善人可曾写过什么诗,写过什么字?又或者为百姓做过什么善事?”

庭渊摇头:“我不曾写过诗,也不曾写过什么字。至于是否为百姓做过什么善事,得看我做的事百姓是否从中收获了利益,百姓是否觉得我做的是善事,善无大小之分。”

哥舒拍手呼应,“说得好,善无大小。”

越是风平浪静,越是波诡云谲。

州衙的官员头上悬着一把刀,不知道什么时候落下,砍掉他们的头颅。

伯景郁虽气愤,但他深谙帝王之道,能耐得住性子,说是不急,便真的一点也不急。

一点动静都没从官驿传出来,期间召开了几次小朝会,也没叫官员摸着什么头绪。

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一般。

“那你努努力给我生一个。”伯景郁说完又觉得不好:“不要不要,小孩子什么的最黏人了,会和我抢你,你只能是我的。”

“占有欲这么强啊。”庭渊满心甜蜜地弯了眼。

伯景郁突然一口咬上庭渊的脖子,给庭渊吓得一激灵,转而又怕他疼,用力嘬了一个印子,和小孩子邀功一样眼睛亮晶晶地和庭渊说,“好了。”

庭渊伸手抹掉被嘬过的地方残留的唾液,“你是不是给我种草莓了!”

“什么是种草莓?”伯景郁一脸疑惑。

伯景郁伸手敲了一下庭渊的头,“你当杏儿是铁打的吗?就算我让他拿我的令牌,沿途给她换最好的马匹,她也跑不回去啊。”

“四百里加急和六百里加急二十里就要换一个人,你让她一天跑二百里,别说杏儿了,让赤风和惊风连着跑二十天他们也扛不住。”

“谁让胜国这么大!”

差不多是上海到成都的距离,骑行大约二十多天。

但骑马和骑车完全是不一样的,车不容易坏,马容易死,一路上颠来颠去,骑车都是走公路国道,这些地方路况都还算不错,他们一路走的官道,还不如十九世纪修的土公路,多数沟壑都是用碎石渣子填平,即便不断地有人在修补,可依旧质量不行。 “那你可就冤枉了我,我心系朝廷,心系百姓,心系你,怎么可能只装下半身的事情。”

马车驶入城内。

“好热闹呀~”杏儿趴在马车窗口往外看。

再有十来天就过年了,街上置办年货的人非常多。

杏儿放下帘子与庭渊说:“公子,我们是不是也要置办年货,准备过年呀?”

庭渊点头:“置办吧,等今日安顿好了,明日我们就可以上街置办年货了。”

伯景郁问:“为什么我是三号不是二号?”

小宝指着呼延南音说:“这是二号哥哥,哥哥总是来看我,给我们住的地方,还给我们吃的穿的。”

伯景郁哦了一声。难民被叛军煽动过河,曲远不敢对难民动刀,只能派人筑栅栏,搭人墙,阻止难民过河,为后方百姓争取转移的时间,坚持到援军支撑。

即便曲家军全数镇守颞水河畔,与百万难民相比,几万曲家军根本阻挡不住,拼死拖延了一天的时间,全数丧生在颞水河畔。

颞水城的百姓面对这种情况,自愿组织起来,由城中的年轻的女子带着幼童撤离,城中老人和青壮男子全数留在颞水城,阻拦难民北上,为后方的人争取到了撤离的时间,也接过曲家军的责任镇守颞水城。

伯景郁:“也没有年长多少,你是如何想到要承办学堂,让男女一同入学?又是如何做到让所有百姓都歌颂你的?”

后面的话伯景郁没说,难不成这好名声都是庭渊找人宣扬的?

在京城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有些朝臣经常找些读书人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

上街走上一趟,随便坐进一个茶楼,都能听见朝堂上一些气人的官员被说书的歌颂。

下意识地伯景郁就觉得庭渊也是这样的人,如此年轻就被百姓歌颂,还如此没有礼仪观念,他怎么想,都不觉得这个人配得上“大善人”这个头衔。

走近了,小宝上来与庭渊打招呼,“一号好哥哥,好久不见啊。”

庭渊被这称呼给逗笑了,“怎么还排上号了。”

小宝说:“娘说了,叫名字是不礼貌的。”

“这样啊。”庭渊笑问,“那我身边这个哥哥是几号。”

“三号。”小宝看着伯景郁说。

“好。”

几人从工会前往客栈,街上的铺子正巧也开门了。

庭渊与伯景郁说:“我想买些东西给张大娘和小宝带过去。”

对于小宝,庭渊是很心疼的,他们母子不容易,小宝大难不死,作为自己能帮的人,他很愿意施以援手,再者他对小宝本能地就很亲近。

庭渊买了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全是小宝他们最需要的。

“你们就没有上报?”

“上报如果有用,我们就不至于沦落到今天这般田地了。”

伯景郁脸色阴沉得可怕,“你敢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吗?”

第307章 一撸到底

涉及军饷不是小事,朝廷的军饷每月都会按时发放。

伯景郁顿时心中警醒。

庭渊继续说:“路上看到一人跌倒上前扶起,是善。路上有坑容易让人跌倒,将坑填了,也是善。让人将路检修遇坑填坑立牌警示路人,还是善。”

“不知王爷心中,什么样的善才能算善?”庭渊看向他,等一个回答。

伯景郁这才醒悟,庭渊说得不错,善事从来不以大小来论,而是善恶本身来论。

伯景郁:“先生所言令我醍醐灌顶,受教了。”

没有人知道伯景郁手里到底掌握了多少内容,也没有人知道,地牢里的官员到底交代了多少,一切都是未知的。

入了冬,东州更冷了。

庭渊去找镜子,伯景郁一把抓住他:“不准看。”

庭渊就知道伯景郁肯定是这么干了,说他:“你这么干别人会怎么想我!”

伯景郁一脸兴奋地说:“会知道你是有主的。”

庭渊捏住伯景郁的脸:“你怎么不在我脸上盖上你齐天王的私印,这样别人都知道我是你的。”

伯景郁捏住庭渊的下巴,左看右看,真的认真地思考起来了:“你说我是盖左边的脸好,还是盖右边的脸好,要不左右盖一个,额头再盖一个,然后下巴和脖子都盖上……我觉得还是把你关在院子里比较好,不准别人看,别人都不配看你。”  向阳城内又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伯景郁正经了起来,“有一说一,你今日出去查案,一切多加小心,和惊风走近些,别离开他的视线。”

“知道了,男妈妈。”庭渊无奈轻笑:“你怎么把我当成儿子养,恨不得饭都给我嚼碎了喂嘴里。要不你拿一条绳子把我拴你裤腰带上。”

庭渊伸手去勾伯景郁的腰带。

“那你这是嫌我啰嗦?”伯景郁有些失落,垂眸闹起了情绪,“我就是想把我认为好的都给你。”

“我知道。”庭渊替他整理了一下衣服上的褶皱,在他心口拍了两下,“我没有嫌你啰嗦,我是觉得你若是有孩子,肯定会是很好的父亲,又温柔又有耐心。”

“好耶!”杏儿拍手:“我最喜欢过年了,只是——”

庭渊问:“只是什么?”

杏儿叹了一声,思绪飞远,再回神,眼中已经泛起泪花,“我想阿娘了。”

庭渊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其实你如果想回居安城与你阿娘他们过年,也不是不行。”

“距离过年还有十七天,这里距离居安城大概四千里,不走西北府直接横插回去走津南官道应该是三千里的路程,每天行二百里,能够在年二十八九到居安城。年后我们大概二月中才会入西州,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有了他们的牺牲,这才为后方军队和百姓争取到了时间。

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即便后面的军队能赶到,粮草也无法及时送到。

难民们觉得是曲家军阻止他们北上,在曲家军死后,他们几乎被剔肉削骨熬制成汤,尸骨被堆砌在颞水河畔。

战争结束后,一切归于平静,为了纪念曲远,也为了铭记这场战争,把黎安县改成了曲远县。

一个月后,曲远城

能让百姓歌颂,说明这个人无论是品行、学识、才干都应该是顶好的,不说受文人追捧,起码也得在一方文人中有极高的地位。

庭渊听他这么问,心中就已经完全明白了,这是觉得他德不配位,名不副实。

庭渊见哥舒没有说话,想来也是想让他自己为自己辩解,于是便道:“承办学堂从来都与长幼无关,只有想与不想,我有足够的钱财支撑自己承办学堂,愿意让女子一同入学,那是因为女子从不比男子差,她们也应该受到尊重,而非被困在四四方方的宅子里,女子也有读书识字的权利。至于百姓们为什么歌颂我,你要去问百姓。”

对于庭渊这个回答,哥舒满意地点头。

虽庭渊不知伯景郁此行来居安城的目的,却也在冥冥之中为他指明了一个方向,从不同的角度与哥舒的想法不谋而合。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