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开局狂加武力值,我在三国杀敌成神> 第两百一十一章 其心不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一十一章 其心不死(1 / 1)

推荐阅读:

“正是!”

“我就说,这孙权没有后手准备怎么敢一直盯着江夏呢,原来有他的小老鼠,正好趁这次机会将这些暗处的小老鼠一并铲除吧。”

……

随后吕蒙率两万大军借道江夏入川,刘兴成功将这两万人放行。

待到他们来到江夏和南郡边境的时候,吕蒙忽然反水,带人反攻江夏西境。

刘兴稍作思考,大度道:“没问题,还请使臣回去告诉孙权,若他真想入川,从荆州借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个小忙我非常乐意帮。”

“如此就多谢乐安王了。”

诸葛瑾走后,诸葛亮从暗处走了出来,未等他开口,刘兴先说:“军师啊,你觉得孙权是真的想借道入川,还是想趁机夺下江夏呢?”7K妏敩

“看来主公都已经看穿了,那臣就不必多言了。”诸葛亮哈哈笑道。

这两天的时间,刘兴和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各种可能性,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孙权想向自己借兵,借粮,那就说明他真的想入川。

所以孙权说想入川,仅仅只是试探,他根本不敢这么做。

当然这一点除了刘兴之外,诸葛亮自然也想到了,他接着说:“主公,我担心的不是这个,在没有拿下荆州之前,孙权肯定是不敢绕过荆州入川的,我的意思是,倘若孙权以入川为由,以盟友的身份向我们借兵,借粮,借道,甚至是借城池怎么办呢?”

这番话提醒了刘兴,他摸了摸下巴说:“这一点我倒是没有想到。”

……

两日后,诸葛瑾再次来访。

刘兴点了点头,并没有觉得意外,因为他早就知道诸葛瑾是东吴的人,只是没想到为何这个时候诸葛瑾会随诸葛亮来见自己。

听完了诸葛瑾的话后,刘兴故作惊讶地说:“哦?吴侯竟有此心?那你现在就可以回去告诉他,我正犹豫是否要入川,如果他想入川,我断然不敢跟他相争。”

几句话就将诸葛瑾打发走了,待到诸葛瑾走后,诸葛亮问:“主公,你真的打算让孙权入川?自己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孔明多心了,当年草庐你给的政治宏图之中,取西川就是重中之重,我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只是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孙权也很聪明,他这是在故意试探我呢,既然他想跟我玩,那就陪他玩一玩吧。”

诸葛亮反问:“那主公不担心孙权真的入川?”

诸葛亮一听,没想到孙权竟然有这般见识,表面上不动声色地说:“此事我做不了主,就依吴侯之言,遣人随我返回江夏,亲自询问我主吧。”

……

遂诸葛亮一同返回的是诸葛瑾,此人是诸葛亮之兄,早在诸葛亮被刘兴招募之前就已投身东吴,之前孙刘联盟的时候,可能孙权对诸葛瑾有所顾忌,所以一直没有让他出面,这次既然主动让诸葛瑾出面,也不知孙权内心是怎么想的。

“孔明啊,你跟我说句实话,你们打算入川吗?”

返回的途中,诸葛瑾试探地问道。

就在吕蒙以为自己这次终于要得手的时候,赵云带着一万人从后方杀出,太史慈率领一万人从左翼出现,吕布带着一万人自右翼从天而降。

而刘兴则亲率一万人迎面出现,冷笑道:“昔日的吴下阿蒙今日还是没有长进啊。”

吕蒙一下子就懵了,他没想到刘兴现在手下竟然已经有这么多人了。

不过他并未惊慌,反而冷笑道:“刘兴,你这次终于中计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若是借城池或者借道的话,那就说明孙权的意图还是在荆州。

眼下几乎已经是名牌了,孙权入川是假,借道伐江夏才是最终目的。

刘兴忍不住叹息道:“自鲁肃死后,江东就再无进取型的人才了,包括孙权在内都是只为了蝇头小利的人,可惜,可惜啊!”

诸葛亮却提醒道:“主公,还有一事,自上次吕蒙偷袭江夏,后被主公率军杀退之后,荆州境内几乎没有再反对主公的声音,还有个别亲吴份子,已经被子义查了出来,请示主公要怎么处置。”

“那些人可在江夏?”刘兴反问。

“乐安王,我家主公说若你真无心入川,那他就准备派兵入川了。”

“可以,我一定支持。”刘兴笑着点点头。

随后诸葛瑾继续说:“只是我家主公有一请求。”

“但说无妨。”

“我家主公说,入川之路虽然有很多条,不过横穿荆州是最方便的,所以他想向盟友借道江夏南郡,还望乐安王能应允。”

“只要他敢,我不介意送他一程。”刘兴的嘴角勾出一抹笑意。

如果孙刘联盟真的同心同德的话,那不管是刘兴还是孙权入川都没有任何问题,刘兴目前不敢轻易入川还是所忧两点,其一就是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其二就是东吴。

之前他放出风声要入川,孙权立马就派人偷袭江夏了。

所以刘兴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才敢入川,同样的,孙权也会面临同样的选择,只要他敢派兵绕过荆州入川,那说句不好听的话,去多少都是有去无回。

既然孙权能偷袭刘兴,那刘兴为什么不能偷袭孙权呢?

说完之后还补充了一句,“你我虽为兄弟,可在效力于不同的势力,所以还是各自为政比较好,且不说现在孙刘是联盟状态,即便我们是敌对状态也可知无不言,因为现在我们只是以兄弟的身份在说话,我保证面见吴侯的时候,也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尽管诸葛瑾这般说,可诸葛亮还是留了个心眼,他笑着说:“兄长误会了,我并非有意隐瞒,只是实在不知该从何说起,实不相瞒我家主公十分有主见,一般情况只会听从其他人的意见,至于做决定的事往往都是他亲自决定的。”

回去之后,诸葛亮没有私下先见刘兴,而是直接带诸葛瑾见刘兴。

“外臣诸葛瑾,见过乐安王。”

诸葛亮介绍道:“主公啊,此人也是我兄长,于几年前就投身东吴了。”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