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其他小说>在北宋末年做藩镇> 第287章 传国玉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7章 传国玉玺(1 / 2)

推荐阅读:

现在则是为了保境安民,如今战事平息,正是天下安宁的时候,孤不过是燕京一介武夫,岂敢妄自称帝?

刘陵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继而漫不经心道:“金人使者今日不是到了么,来,孤要一个解释。”

百官人群里微微有些骚动,蔡靖是最早就开始跟随汉王的人,如今身份也算是封疆大吏,蔡家的子孙有一人还在学宫里,跟着世子一块读书。

这无异于是当面羞辱,但金国使者犹豫片刻,只得忍气吞声道:

“回国主的话,我国皇帝,如今已经是五十有三。”

“国相,你来说,你说你今日所奏之事有三,前两件说过了,第三件事是什么?”

“其二,女真屡次犯边,北帅种师道及辽东大总管张武三次派人回报,言说女真在辽东屡有动作,图谋不轨。”

“与你再修两家之好嘛,也不是不可以。”

朝堂上满是整齐划一的劝进之声,宋人使者孤单的站在朝堂旁边,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也该跪下来了?

燕云缺人,但那只是以前,刘陵从五年前就开始拼命往燕云塞人口,现在已经趋于饱和,所以哪怕是那些辽东汉人投降过来后,也往往被安置在长城附近,必须建立功勋,才能让他们的家眷住在燕云、

“走。”

韩昉心里满是快意,他以前亲眼见证了故国的灭亡,但幸好,他又见证了敌国在自己的努力下迅速走向衰微。

当韩昉大声喊完这些话后,他身后的二百多名大小文武官吏也都跟着跪伏下来,队伍旁边,三名夏人使者早就跪了,宋人使者咬咬牙,最终还是没选择跪下。

鼓声轰然而响,不少人都是跟着汉王南征北战过来的,一时间仿佛又置身军中.好像大家伙仍站在帅帐前,等着过会军议时,听汉王下令说下次要踏平哪个目标。

燕云贪墨的风气一向不减,因为刘陵是军功起家,各处留守的官员将帅大多是“老人”,时常有依仗资历胡作非为的事发生,显然,汉王回到燕京后就决定要狠狠整一下这种歪风邪气。

当即,朝堂上大大小小二百多名文武官员对着刘陵俯身下拜。

“这本来就是我大汉的国土,宋国使者这是糊涂了么?”

韩世忠站在殿门处看着所有人,等百官入殿后,他也迈步进入殿内。

韩世忠高声道。

童贯高呼过后,群臣安静地等待着,大殿后堂后响起轻微的脚步声,随即,刘陵迈步走出,身着黑色衮服,头戴冲天冠,缓步走到那张龙椅上,抖落一下长袖,随即安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下方的人群。

汉王的岳丈也不少,但现在说的自然是那位完颜阇母,金国使者哪敢在这事上多说什么,只得磕了个头,高声道:“大金与大汉历来便是兄弟之国,弟弟冒犯了兄长,自然是该罚的!

但是请大汉国主顾念兄弟之谊,大金愿意效仿宋人,割地,赔偿岁币,再遣一名公主.”

刘陵笑了起来,看他露出笑容,宋人使者终于松了口气,心里暗骂这燕地从上到下都是黑了心贪到死的畜生。

“听听,这大宋官家多好的一个人。”

“孤要是不谅解呢?”

第287章传国玉玺

刘陵在很多时候都是能省就省,他先前也考虑过要是真的称帝了,自己总得有座宫庭。可巧燕京城内就有的是辽国旧皇城,于是就在那儿安住下来,也没拨多少钱去让人修缮,反正就是这么住着。

但前次汉军南下时,韩昉坐镇燕京,还是想办法弄出一笔钱修缮了一下皇城,想着以后主上登基的时候不至于有多寒碜。

刘陵这次回到燕地后,燕京上下倒也没立刻就躁动起来,毕竟有些事和流程是不能省略的。

早上,穿着各色官袍的群臣站在大殿前,等待着殿门开启,有专门的官员在队伍两侧和人群中逐一查验姓名和官职。

“宋人使者到了?”他定了定心神,问道。

山呼千岁结束后,童贯再度高声道:“国主有令,国相近前奏事。”

“臣附议!”

在他身侧,则是响起一阵阵高呼。

紧接着,韩昉高声道:“臣今日所奏之事有三;其一,兀剌海城奏报,黄河河工即将竣工,然,臣近日批阅账簿发现,修河工所用钱粮受贪墨严重,臣乞主上,严查此事,勿使这等妖风横行国中!”

在大殿面前广场的东侧,不知道何时放置了两面军鼓。

“臣”

“但有所请,任凭国主吩咐,我大宋绝无反悔之理由!”

“肃静!”

“孤本为故国复仇,起家时候唯赖诸位和治下军民辅佐,何德何能?

“放肆!”

到时候,周围列国问罪,孤却又该如何自处?

卿等,当自择君子良主,孤岂敢自居众人之上。”

哪怕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这时候觉得找到了机会,想学刘陵扶持国内的商贾,但金国的国库里拿不出多少钱,其次就算能出钱资助,但金国商贾们在商场上很快就被燕地商贾赚走了所有本钱,亏的连裤子都不剩。

刘陵没理他,而是看向站在旁边的韩昉,道:

“那请国主吩咐,定然要量金国之物力,结大汉之欢心!”

“国主开元乾武,定鼎燕云,上承故汉国祚,下安万民生息,功在当代!

而六年征战,以至于如今国泰民安,四海臣服,皆主上一人之功也

臣万死,斗胆,乞国主进帝位,履至尊,以安定燕云万姓之心!”

闻言,刘陵低头看过第一份文书,随即回答道:“贪墨的,无论身份,视罪行程度去定罪,不得法外开恩。此事交由阴山府知府蔡靖查办。

他是朝堂上唯一一个兵甲入殿的人。

金国使者念到最后,才高声道:“请大汉国主,重开边关榷场,我大金原开设马市.”

“臣亦愿随!”

韩昉穿黑色官袍,身边站着时立爱,同样是一身黑色。

后者看向大殿,眼里闪过一丝萧索。

他记不得是多少年前了,自己受封一镇节度使的那日,也是跟其他人一样站在这大殿前,等着觐见天子。

这也算是他规规矩矩的第一次早朝,今日这些仪式和典礼都是事先吩咐下去的,特意让孔家大儒领着一群文臣钻研了十几天,琢磨出一套肃穆又不繁琐的流程。

韩昉上前一步,忽然也同样跪伏下来。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