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武侠仙侠>潇潇雨歇> 瓦岗三年 第二百六十四章 对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瓦岗三年 第二百六十四章 对策(1 / 1)

推荐阅读:

李世民想到的这些问题,李渊已经想到了,所以,他才下定决心,让自己这个百战百胜的二儿子去河北收拾乱局:“二郎,唐瑛离开长安的时候,对朕说,一旦战乱不可收拾,她建议朕下旨给河北的各位将军和总管,速撤回长安。朕还记得,当时她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李世民和李建成对看一眼,恍然大悟,原来,做出非常之举的不是李世勣,而是唐瑛,想必唐瑛从他们父皇这里得到存人主张的赞许,才敢让李世勣下达解散军卒的命令吧。

李渊长叹一声:“观古今名将、明臣,很少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朕真是越来越喜欢唐瑛这孩子了。朕也在为她担心呀,不知道她有没有随李世勣安全退回洺州。二郎,洺州之重要,不需我说了,你回去后速速准备出兵之事。”

“是,儿臣遵旨。”

李建成也赶紧说:“父皇,儿臣也有近一月没有收到唐瑛的信了。”

李渊把眼睛转向李建成了:“呵呵,唐瑛也跟你保持了联系?”

李建成嗯了一声:“唐瑛离开长安前,儿臣见过唐瑛,她答应将沿途看到的民间情况汇报给儿臣,所以,儿臣收到过她两封信,在她写给儿臣的最后一封信中,说到河北大乱,本已经回乡的百姓,又纷纷南逃,大片土地被荒置,明年河北山东的收成,怕是没了。”

李渊叹口气,又把目光转到李世民身上。李世民在听到唐瑛也给李建成写了信的时候,双手不自觉地紧紧握在了一起。听完李建成的话后,又慢慢松开了。李渊饶有兴致地看着李世民的脸色从嫉妒不满到慢慢放松,嘿嘿,这个老2呀,对唐瑛可不是一般的上心。

“二郎,唐瑛给你的信中除了报平安,还提到什么?”

李渊见没人说话,而李世民又闷头不响,他也有些郁闷,再看了李世民一眼,宣布散朝:“秦王、太子,跟朕来一下。”既然当着众人不愿意说,那就去拉拉家常吧。

“儿臣遵旨。”李世民这次是很爽快地答应了。

走进两仪殿,李渊也不客气了:“二郎,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一言不发?”

李世民一反在太极殿上的沉默,跪坐在李渊面前,皱眉回禀:“父皇。儿臣一直在思考李世勣解散军卒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确定前方战事以后的走势,派兵与否,怎么派,派多少兵马,这些问题也不好解决,所以,儿臣才没有回话。”

“哦?”李渊看了一眼侧耳倾听的李建成:“大郎,你想过这点吗?”

裴寂还是最会看眼色的,知道现在不能再玩左右逢源的把戏了,赶紧出列上奏:“陛下,河北战火烧的太旺了,朝廷要派兵马前去方为妥当。”

李建成也赶紧回话:“父皇,儿臣也以为。当立即派大军前往河北,征剿刘黑闼和徐元朗。”

李渊微微点头,把眼睛看向二儿子李世民。李世民却给他来了一个眼观鼻,不说话。李渊笑笑,知道二儿子的老毛病又犯了,对自己有所不满,所以不说话。成,你不说话,我来点名:“二郎呀,你说呢?”

李世民抬头看向李渊:“回禀父皇,刘黑闼在河北已形成气势,徐元朗又控制了山东大部,朝廷要征剿,兵马不能少。”

“朕知道。这么说,你也同意朝廷派大军去河北?”

第二百六十四章 对策

李渊能够想像,刘黑闼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洺州。而再下一步,可能就是黎州、卫州,甚至河南诸郡也会落入刘黑闼之手,去年打了一年的洛阳之战,转眼就可能便宜了刘黑闼,再不派兵,别说洺州难保,李世勣危险,就是长安,也会面临战祸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渊已经不可能指望河北、山东幸存的州县派出剿刘大军了,必须要在长安派大军征讨了。

烦躁地听着下面的群臣七嘴八舌地讨论河北战事,李渊是越听越烦。这些臣子们,在这里高谈阔论,绝大多数人谈的不是如何挽回败局,如何收拾局面,而是在那里攻击李世勣弃宗城,解散军卒,只身逃回洺州的行为。在这些人眼里,一个将军放弃士兵,自己逃亡。简直不可原谅。所以,虽然这些人都知道李世勣深受李渊的喜爱,还是忍不住骂成一片。

李渊在刚刚看到军情邸报的时候,也恼怒了一阵,但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就凭他对李世勣的了解,他能想到,李世勣这么做,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而且,他隐隐觉得,李世勣解散军卒的行为,很可能与唐瑛有关,因为唐瑛离开长安时曾经对他说过几句话。

李世民明白,李建成都实话实说主动承认和唐瑛有联系了,自己再隐瞒什么,反而显得藏私了,因此,他也就找能说的实话回禀李渊:“唐瑛给儿臣的信除了报平安外,还详细描绘了从长安到黎阳,以及从黎阳到宗城的沿途地势、驿道、河流分布等。还有,唐瑛在离开黎阳仓去宗城的路上,给儿臣的信中提到,李世勣曾向淮安王建议,由他带一路偏军北上山东痛击徐元朗,但淮安王没有同意,还调走了李世勣手下的骑兵和多数兵马,李世勣只剩下五千步兵军卒了。”

李渊缓缓点头,唐瑛做的真出色,老大负责文治,她就给老大汇报民情,老2负责武攻,她就给老2汇报军情。唉,这个女子呀,还真应诺了对自己说的话,两头不落下:“你们回去后,把唐瑛给你们的信都送来,让朕也看看。”

皇帝金口一开,李世民再也愿意,也得答应下来。李建成相对而言却巴不得将唐瑛的信给李渊看,嘿嘿,他也有他的打算了。

当然,李渊的主要心思还是放在前线上,想了想,突然一拍大腿:“李世勣身边只有步卒,若不解散,必成刘黑闼骑兵的刀下冤魂,果然,解散的命令下的好。哈哈,这个命令,非寻常人而不敢下,哈哈,朕同意唐瑛去协助李世勣,真有先见之明,李世勣也不愧是瓦岗名将。”

李世民却叹声气:“李世勣既然下令军卒解散,怕是刘黑闼的大军在后紧追不舍,五千步卒不仅无法抵挡刘黑闼的大军,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与其被敌所杀,不如暂时解散。李世勣这样做正好说明了刘黑闼势力已经很强了,所以,儿臣不仅更加担心洺州,担心李世勣和唐瑛的安危,担心整个河北我们还能不能留下一点州县。”

李建成很诚实地点头:“儿臣想过。依儿臣对李世勣的了解,他不该是那种丢卒保命的将军。此举一定有其用意。只是,儿臣没想到他这么做的原因。”

李渊点点头,看来,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是比那些朝臣强:“二郎,你说说你的想法。”

“是。”李世民也不客气:“父皇,儿臣想来思去,觉得李世勣此举实属无可奈何,他解散军卒不是为了丢卒保命,恰恰相反,正是为了保存这些军卒的性命,保存我唐军的实力。”

李渊一听,捋须微笑:“二郎,唐瑛离开长安后,跟你有联系吗?”

李世民一愣,在说李世勣,怎么突然转唐瑛身上了?没时间多思考,李世民诚实地点头:“有。儿臣也正在为她担心,她一直跟在李世勣身边,原本每半月给儿臣来封报平安的信,可,这次李世勣的军情邸报来了,她的信却没来。”

李世民点头:“是,儿臣同意裴大人和太子的意见。”

李渊点头,眼睛继续盯着李世民看,嘴里却征求大家的意见:“各位,派谁去河北最为合适呀?”

李世民装作没看见李渊热切的眼神,依旧板着脸,不说话,也不主动请缨。李世民不说话,别人却都明白李渊的意思,眼睛都有意无意地飘向李世民。

裴寂和太子近臣们已经交换了几道眼神了,他们不想捋皇帝的逆鳞,又巴不得李世民在皇帝面前吃瘪,因此,既然李世民不说话,他们绝对不会好心地提醒李世民赶紧去请缨。

太子的人不说话。其他大臣也不说话,这些人打仗的本事没有,猜测皇帝心思的本事都属上层。他们心里都在想,这场大仗,非秦王领军不可。可是,当初秦王就不赞成皇上杀窦建德,当着群臣的面都争过,可皇上一意孤行,眼下事情闹大了,谁也不敢说秦王对皇上是不是有意见,会不会拒绝领军出征。一时间,大殿上各人想各人的,都不说话。

“李世勣孤身撤回了洺州,五千军卒全部解散,洺州守军薄弱,眼看不保,你们说,朝廷该怎么办?派人去征讨刘黑闼?”环视了一下大殿,李渊皱了一下眉头,不疾不徐地开口询问。

李渊问的很清楚了,可还是有人不看眼色,不看时机的。代表人物,倔老头萧瑀。

听到皇帝在问话,萧老头站出来了:“臣有本上奏,弹劾李世勣,身为主帅。解散兵马,丢城卸甲,只身逃跑成何体统?简直是士可忍孰不可忍。”

李渊白了他一眼,你们这群人呀,除了说大话,还能干什么,你又不了解实际情况,再说,眼下的关键是派不派兵,不是处置在外的将领:“萧大人暂且退下吧,先商议出兵之事。”

李渊的声音不温不火,却让萧瑀打了一个寒颤,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上奏有点不择时机了,赶紧退回了原位。萧瑀都碰了一鼻子灰,别人想弹劾李世勣,也不敢出头了。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