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农家福娃> 农家福娃 第3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农家福娃 第30节(1 / 1)

推荐阅读:

苏崇文一脸惋惜,叹气过后,他突然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向那小将军,把那小将军看的毛骨悚然。

“你看什么看?是不是又憋了什么坏水?”

苏崇文道:“我在辽州当了五年知州,深知辽州变化之大,说是翻天覆地也不为过。辽州原先苦寒闭塞,中原人称辽州为北疆,可现如今辽州的富庶程度并不比中原差,可辽州地处偏僻,我深感安危问题是燃眉之急,小将军要不再给陛下上书一封,就说再派五万亲军来,守卫辽州。”

那小将军的白眼都快从辽州翻到京城去了。

辽州虽然是北疆,但却是北疆三州中最靠南边的这一个,上面还有松州与乌拉州,若是辽州的安危成了燃眉之急,那松州与乌拉州的知州怕是已经命悬一线了。

那小将军想到皇帝的吩咐,点头允了。

过了几天,苏崇文又来找小将军吃酒了,高谈阔论一番,话题最后又落到了‘借人’上,苏崇文这次说的是,“能否再借点人出来,辽西发现了大片煤石矿,开采煤石的人不够用。”

小将军再次点头允了。

隔了几天,苏崇文再次请小将军去府上赴宴,小将军的脸拉得有马俩那么长,这次都不用苏崇文主动开口,他就说了,“说罢,你这次又是哪儿的人不够用了,打算借多少人?”

苏崇文把手揣在袖筒里,嘿嘿直笑,“不多不多,再借三千即可,官窑的匠人日日苦死琢磨,制出了更耐用的砖瓦。从各州各府来的商人都盯上了辽窑的砖瓦,订单飞涨,辽窑想要扩大规模,但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只能麻烦将军了。”

苏崇文在‘陈情书’中说,辽州发展势态正隆,若是临时变换知州,恐会影响到辽州的长期发展,他主动请任,连任辽州知州。

皇帝也想看看辽州在苏崇文手中,究竟能发展到哪一步,便提笔允了。

但当权者哪个不是疑心深重?

皇帝担忧苏崇文在辽州的明望太高,豢养私军,就寻了个‘派军包围北疆’的理由,将辽州给围了个严严实实。

这些被皇帝派去的亲军不做别的事情,除了操练之外,就是盯着辽州,防范苏崇文‘造反’。

————————————————

辽州地大物博、物产丰饶,之前只是受困于天时地利,无法谋求发展,再加上北疆的荒僻之名深入人心,这才让辽州这颗璀璨的明珠蒙尘。

苏崇文来辽州之后,不断地改变革新,用心智将落在这可明珠表面的尘灰都擦拭掉,还往这颗明珠里注入了新的光。

若是换了别人来,指不定还要前怕狼后怕虎,可农家出身的苏崇文根本不知道这个概念,辽商是辽州的官商,每年都会出去赚银子,赚到银子之后,所有分到衙门里的银子,都会被苏崇文用到了辽州建设中去,别的不提,仅仅是一年的时间,辽州城内的整个下水系统就被更新了一遍,路面也换成了平整的青石板,哪怕是一些小胡同巷子,也用青砖扑了路。

苏崇文担心辽州再降大雪,请来了工匠仔细研究辽州百姓的住宿习性以及房屋结构,在辽州百姓原有的住宿习性上改进出了更适宜居住的砖瓦房,不仅冬天的保暖性更好,屋顶的承压能力也更大,人在上面行走都不成问题,雪绝对压不塌。

这条‘商路’看着与别的地方相差无几,实则每一间店铺里都暗藏玄机,你只要前脚迈进去,或是吃的、或是玩的,肯定能找到些自个儿感兴趣的东西,稍微花点银子进去耍耍,不知不觉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一连逛了三四个这样的商铺,实在是困得支不住了,荣公公这才喊了小厮回客栈,结果抬头一看,他们玩了两个多时辰,没想到居然就在那暖锅子店的十米之内,一抬眼就看到了那暖锅子店的小二正在门口揽客。

荣公公回头看了一眼这商路,沿着灯火望去,那蜿蜿蜒蜒的商路一直通向了黑暗尽头,大抵那个方向就是海的位置。

“那小二诚不欺咱家,这辽州城真当得起雪域不夜城一名了。苏大人还真是能耐,居然将一个被瘟疫掏空的死城空城变成了顶顶的销金窟,比京城看着还要好玩许多。这地方可得藏着掖着,万一让那些纨绔知道了,还不举家搬来?”

荣公公一连在这条商路上走了三天,才堪堪转了一个弯,他听闻说这辽州城的商路九曲十八弯后,实在不敢再耽搁了,好好休整一晚,第二日便去了州衙门宣旨。

这暖锅子吃着辣,但吃过之后仔细品品,这汤的味道里确实有些似有似无的中药味,不过这中药味并不苦,反倒让着油腻腻的红汤吃着爽口了些,蒸锅汤的味道也被衬得有了层次感。

荣公公又问那店小二,“我们是从外地慕名来辽州城的,早就听闻辽州城繁华无双,不知道您能否给介绍一些辽州城内好玩的地方?”

店小二指了一眼门外,“这不用问小的,您出门在路边寻那玄漆制成的木牌,里面有整个辽州城的商路,哪里有好吃好玩的地方,玄漆木牌上都标注出来了。”

“其实您也没必要刻意去找,出门沿着这条商路一直走就是,每条商路都是首尾相接的,只是曲折了些,您看着人多的地方就进去转转,肯定不会失望。”

“沿着这条九曲十八弯的商路走到头,就是入海口了,那里画船画舫众多,里面不仅有各式各样的鱼虾蟹贝,还有最漂亮的美人,以及在其它地方都绝对见不到的辽州舞。”

一行人悄悄找了处客栈住下,打算观望两天再去衙门宣旨。

北疆的天黑的早,荣公公原先还打算早点歇下,可没想到在客栈中早早用过晚饭之后,竟然发现街上不知何时已经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一盏灯接着一盏灯,很快就汇成了灯海。

灯火交织掩映,竟然将笼罩在辽州城上方的夜幕给遮了过去。

荣公公心下震惊,赶紧带上随从出了客栈,沿着客栈门前的那条大路朝着辽州城最繁华的那条街走去,除去沿街叫卖的冰糖葫芦、面具泥人、糖画糕饼之外,这辽州城中居然还有很多单独的小饭馆,里面卖着闻一鼻子就让人食欲大动的暖锅子,一大群人围在一个点了煤石的铜锅前,边吃边聊,时不时吸上一口凉气,不知是被烫到还是被辣到了。

荣公公抬脚走了进去,叫了一个暖锅子,打算稍微尝点儿,就当是领略一下辽州本地的风土人情,怎知筷子一拿起来就放不下了,一群人吃吃喝喝完,都是扶着肚子才能站起来的。

在第二任中,苏崇文果然没有食言,辽州发展的势头俨然已经超过了许多地处中原的州省,更是凭借煤石、砖瓦等地域特色直接将一州之经济与其它州紧紧捆绑了起来,往来商户逾十万人。

眼看着苏崇文的第二任任期将满,皇帝挺担心苏崇文再上书给他,说自个儿想要将辽州做大做强,还想再连任一次。

一个农门出身的仕子,能够在五年之内将一片‘死地’起死回生,若是朝廷一直都压着不给他升官发财,怕是天下读书人不知道会怎么议论朝廷。

这次,皇帝决定先下手为强。

并三州,为一省,定名北疆,封原辽州知州苏崇文为北疆省省通政,俸禄翻番,主管北疆省大小事宜。为保北疆省安宁,特封原戍北将军为镇北大将军,统军二十万,常驻乌拉州,协助北疆省省通政行事,护佑北疆百姓不受流寇跶虏侵略,护佑北疆平稳发展。

这会儿,小将军是真的要被苏崇文给气得撒手人寰了,“合着你那几顿酒就借走了两万人?你请我喝的是琼浆玉露还是蟠桃仙酿?”

‘厚脸皮’的苏崇文借到人就走了,小将军气得写了密信,快马加鞭地送回了京城。

皇帝是在御书房拆的那信,他听小将军发了好大一通的牢骚,仔细在脑海里回想苏崇文的模样,却发现自个儿连这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没印象了,只不过‘苏崇文’这个名字却是在他耳朵里扎了根。

皇帝从书案下抽出一沓画来,细细翻开,一张一张地看去,突然就笑了,“这个苏崇文,莫不是想要把辽州城建成小京城?”

那画都是皇帝派密探在辽州画来的。

商人逐利,见仿冒品这一招行不通,立马就有人动了去辽州探一探的念头。

若是放在以前,辽州属于官路都没通过去的北疆,哪有商人们愿意到这天偏地远的北疆来?可苏崇文上任后大力修路,不仅将路从辽州城修得接上了通往京州的官路,还在辽州内也修了纵横交错的路网,商人想要入辽州,完全感觉不到荒僻,顶多就是不比京州富饶,但与蓟州、并州相比,已经没太大差距了。

商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到了辽州,四处打探貂皮的事儿,辽州百姓中有许多头脑灵活的人就动了养貂的念头,不过貂不好养,也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养成的,这些商人最后还是寻到了辽州城的苏家貂厂。

张春芽领着这些商人在貂厂转悠,还给这些商人介绍:“辽商商队是我们辽州的官商,去年年末时卖出去的那批貂皮就是我们厂出去的。大概有八千多条吧,听着多,其实做一件大氅就得好多张貂皮,这八千多条根本不算什么。”

“今年我们貂厂扩大了规模,打算多养一些貂,差不多等到冬天的时候,能剥两万多张皮下来。因为去年是头一年养貂,很多东西都没琢磨明白,只是觉得把貂养肥养大就好了,可今年我们就打算选一些毛色好、比较纯的貂来配种,品相好的貂就放到一块儿,雪貂和雪貂、紫貂和紫貂,也零零星星地散养一些,看能不能配出些好看的花纹来。”

苏崇文肚子里的算计,这小将军怎么会看不明白?他才不乐意被苏崇文当枪使呢,当场便道:“要上书你自己上,我才不给你当枪使。你有胆就把这话同陛下说一下,看陛下会不会允!”

苏崇文和皇帝都是胆大的人,苏崇文真敢写,皇帝也真敢应,不过五万亲军是派来了,粮草却没跟得上。

那小将军头大如斗地找苏崇文要粮,苏崇文一个太极推手就给推了过去,“粮自然不是问题,辽州农产丰饶,黑土地上年年丰收,最不缺的就是粮食。不过这粮食都是衙门的,不能白送,将军您看,要不我做主,先把这粮借给您,您让这五万亲军都耕耘种地,等来年收了粮食之后再还回来?”

那小将军险些气得原地升天,“苏崇文,你要点脸!这么多的亲军都是来给你干活儿的,你居然连口饭都不管?心黑不心黑!”

苏崇文被吼了一嗓子,有些尴尬地摸摸脸,嘟囔道:“管饭就管饭,你吼什么?真的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不过咱可得把话给说好,我管了饭,下次找你借人的时候就不请你吃酒了啊!”

那小将军被气成了斗鸡眼。

时隔半月,苏崇文再次登门。

那小将军现在看到苏崇文这张老好人一样的脸就气得牙痒痒,“苏大人……您这次来,又打算干什么事?借多少人?”

苏崇文都觉得有些不大好意思了,他伸手比了个七,道:“辽州沿海,海中物产更多,我打算设辽州渔场,将海中那些滋味鲜美的鱼虾蟹贝都捕捞出来,看能不能再给辽州添一条财路。”

那小将军的脸彻底黑了,“我带着两万人来辽州,你第一次借了三千,第二次借了五千,上次借了六千,现在一共就剩下六千,你居然要借一千?你是不是想让我给你表演个撒豆成兵?”

这事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吓都要被吓死了,可苏崇文不觉得,他觉得辽州城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衙门的人手严重不足,刚好皇帝拍了亲军,苏崇文就上书给皇帝,同皇帝商量,能不能从那些亲军中借点人出来?

能!

必然能!

皇帝原先担忧贸然派兵进辽州城会让苏崇文怀疑,这才命他的那些亲军守在辽州‘暗中观察’,他还打算派一些亲军暗中潜入辽州城去好生刺探一番,结果苏崇文就主动请这些亲军们进去了。

苏崇文是问心无愧,胸怀坦荡,自然不怕这些亲军们查,他设宴款待了这些亲军,然后就同统领亲军的小将军商量,“能否借点人出来,辽州城的泥瓦匠不够用?”

苏崇文担心瘟疫会卷土重来,同葛天明仔细商量过后,决定号召百姓把院墙上都刷上白石灰,三个月的时间,整个辽州城的风貌就彻底变了。

衙门做的事情可不止组建了个辽商,还设了‘辽矿’,专门开采石灰与煤石,设了‘辽窑’,不像江南那边一样烧陶烧瓷,而是专门烧砖烧瓦,在‘辽窑’基本不赚钱的情况下,以最低的价格将砖瓦卖给了百姓,让百姓都将屋子给换了。

还有就是通河渠、筑堤坝、引活水等……辽州百姓都说这一任知州是土地爷转世,闲不住,就好大兴土木,可大家都乐意看到这些,毕竟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舒心了。

————————————————

三年任期眨眼便至,皇帝亲眼看着辽州之地在苏崇文手中起死回生,琢磨着该给苏崇文升一个什么样的官儿合适,结果苏崇文的‘陈情书’就送到了皇帝手中。

接到圣旨的苏崇文有点懵。

他觉得自个儿管着一州之地就挺好的啊,怎么好端端地就给他升官了?而且松州和乌拉州可不比辽州,那两个州更加苦寒。

“辽州人身量高挑,不论男男女女,体型都好,辽州舞集合了男男女女的优势与长处,力量与柔美合二为一,别有一番趣味,来辽州游玩的人若是不去那入海口玩个三天三夜,都对不起自个儿的这一趟辽州之行。”

荣公公讶然,“三天三夜?那入海口就这么有趣?小哥儿,还得再问您一句,这辽州城的宵禁是几时?从这儿出发,挨个儿玩过去,直到将辽州城有趣的地方都转一遍,有趣的美食都尝一遍,大概得用多长时间?”

那店小二应道:“至少得一个月出头吧,客官您可得带够银子了。若是身上没有个五十两现银,您就赶紧去钱庄兑,不然您可不够在这辽州城转悠的。”

“至于您问的宵禁,一看您就是第一次来辽州城,在往来客商眼中,辽州城早就更名为‘雪域不夜城’了,您怎么还问宵禁几时呢?只要您有精力转悠,兜里也有钱转悠,您想转悠到几时就到几时,无人管你。”

起先的时候,荣公公还觉得这暖锅子店的小二有些夸张,可当他抬脚迈入下一个店时,他就不这么觉得了。

荣公公心中好奇,就喊来小二问,“你们这店里每天都有这么多人?辽州百姓都这么舍得在吃食上花钱?”

那小二乐颠颠地说,“回客官的话,辽州百姓舍不舍得这么吃,那小的不知道,毕竟小的自打生下来就没出过辽州城,但小的知道一点,辽州城里住着的人家中,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寻常百姓,都不差这么一口吃的钱。”

“再者,我们这暖锅子可不是寻常的暖锅子,您看那红辣辣的汤里,实则满满都是玄机。这汤是知州府的大太太、苏知州的亲妹子,还有医署的葛医官联手调出来的,不仅味道极好,里面还加了许多滋补养人的药材。辽州天寒,吃一顿这暖锅子,客官难道就没觉得全身都舒坦了许多?”

听小二这么一说,荣公公明白了。

他在京城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位传奇人物苏知州有个特别擅长卤肉的夫人,许多人为了吃她卤的一份肉,能跑几十里路都不嫌远,还有那葛医官,能够在初入辽州时就用最短的时间将瘟疫镇压了下去,可见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颁布圣旨的太监荣公公是皇帝的心腹,他从宫城出发,离京城,一路北上,入辽州,他亲眼看着越是远离京城,繁华烟火便越发稀少,直到进了辽州,步步趋近辽州城时,才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繁华的人间。

辽州城之繁华,远非那些暗桩密探所描述的空泛。

刚入辽州城的城门,看着那宽敞整齐的石板路以及沿街叫卖的往来行人,荣公公就迷了眼。

单凭这份气势,辽州城已经不弱于除却京都之外的任何一州府省城了。

荣公公此行,可不仅仅是为了宣旨,他还得充当皇帝的耳目,帮皇帝来亲眼看一看这辽州的模样,好回去一一讲给皇帝听。

苏崇文担任辽州知州的五年时间,辽州的人口翻了四番,多数都是后来搬迁去的,听说辽州城的繁华程度已经不亚于蓟州城、并州城了,甚至犹有过之。

再看那松州与乌拉州,瘟疫倒是渐渐消退了,可五年前是什么样子,五年后依旧是什么样子,看着就让人觉得丧气。

皇帝将那些画儿都收好,提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这段时日的心中所想——并三州。

第44章 入V第二十二章

苏崇文任辽州知州的第一任里,救活了别人眼中‘重病垂死’的辽州,他上书说想趁热打铁,让辽州彻底地摆脱荒贫的帽子,皇帝才准了他的连任请求。

张春芽无师自通了‘画大饼’的技能,险些把那些商人给忽悠瘸了。

那些商人也都鬼精鬼精的,他们从张春芽的养貂厂出来,转头就去鼓励辽州人养貂,说是他们每年都会过来专门收貂皮,而且还是高价钱收!

另外,这些商人在辽州城里转悠了一圈,很快就发现了商机。

辽州城百废待兴,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很稀缺,偌大一个辽州城,只有两家布庄,米店粮铺也没见到几个……这些商人都动了念头。

苏崇文放了这么长的线,总算有鱼儿来咬钩了,他的目标等于是完成了一半。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