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太子殿下躺平日常> 太子殿下躺平日常 第4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太子殿下躺平日常 第45节(1 / 1)

推荐阅读:

刘彻哼一声。

卫青不敢看天子,合着太子殿下来找他的。

“据儿找舅舅有事?”卫青冲他招招手。

小孩仗着年幼,理直气壮地说:“玩儿啊。舅舅来找父皇玩吗?”

刘彻瞪儿子:“成天想着玩。过来,朕有事问你。”

卫青想说他不是谦虚,事实上想赢得一场大胜,确实得万事俱备。

“太子殿下,您不能进去啊。”

刘彻和卫青相视一眼,随即二人朝外看去,小黄门张开双臂挡着门,“陛下很忙,殿下,奴婢陪您在外头玩一会,陛下忙完了咱再进去好不好?”

刘彻心头烦闷,闻言情不自禁露出笑意:“他才三岁,懂什么?跟他商议。”

卫青:“据儿怎么这时候来了?”

“依臣之见,要打就打的匈奴看到汉军仓皇逃窜。不痛不痒给匈奴一下只会助长敌人的气焰。”

刘彻沉思片刻,禁不住颔首:“匈奴也会认为大汉卫将军不过如此。”

卫青的脸热起来,不甚好意思说:“臣幸运罢了。”

“朝中那么多人唯独你幸运?”刘彻淡淡地瞥他一眼,“后年?”

大汉不如匈奴兵强马壮,汉军倘若再不精通骑术,卫青用兵如神也很难取得胜利:“后年臣可以做到以少胜多。”

刘彻挑眉:“困难?”

“这一片疆域太大,五万之众撒下去也是匈奴刀下鱼肉。”

刘彻看看地图:“跟河南地差不多大啊。”

“那边形势险要,匈奴能跑的地方不多。陛下指的这块,没有十万大军,大汉很难讨到便宜。臣只能做到不功不过。”卫青并没有因为朝中只有他一人能赢匈奴就自大。

十万之众对如今的大汉而言不多。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后年需要很多粮草。

儿子麦种不多,就算后年只能种一百亩,一亩地多一石,也够大军吃上几日。

“父皇,去哪儿?”

刘彻一边往外走一边问:“你的小麦熟了吗?”

刘彻心说,你哪双眼睛看见我们玩了。

“据儿想跟舅舅玩。”小孩一脸的可惜。

刘彻咬了咬牙,忍住训孩子的冲动:“据儿,父皇再问你一次,等天不热了,跟不跟太傅学认字?”

“再说吧。”小孩扒着老父亲的肩膀起来。

刘彻愣一下,手先脑袋一步抓住儿子:“再说吧?这话又是跟谁学的?”

刘据装不懂:“为什么啊?”

卫青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刘彻叫儿子面对他:“你不想早点跟父皇一样厉害吗?”

“父皇没有据儿聪慧。”

刘彻噎住。

卫青:“据儿的小脑袋跟寻常孩子不一样。”见外甥看他,“据儿比别的小孩聪慧。”

小孩笑着点头:“我最聪慧!”

刘彻好气又好笑:“你还很骄傲?”

小孩眨了眨眼,不值得骄傲吗?

刘彻顿时无言了。

“父皇不如你聪慧,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父皇也已经跟着太傅读书识字了。据儿是不是也该跟太傅识字了?”

刘据暗暗松了一口气,原来要说这事啊。

“据儿比父皇聪慧。”

刘彻不明白儿子为何要重复一遍。

卫青隐隐猜到小外甥言外之意,不过他不敢信:“据儿这话何意?”

卫青不急不躁到宣室, 看完奏报一点不意外, 跟前几次一样,不是入代、就是侵入雁门, 这些地方匈奴很是熟悉,哪怕守城兵将换了一拨又一拨, 匈奴也能做到速战速决全身而退。

“今年出兵太晚了。”卫青说出他的真实看法。

刘彻和卫青, 亦或者说天下臣民都没有想过匈奴去年栽了个大跟头,今年还敢来。所以去年随卫青出击匈奴的精兵早已各回各地, 粮草也仅够当地驻军今年用的。

此时征集粮草, 调兵遣将, 最快也得到七月初。可太过仓促, 人心不稳, 乃兵家大忌。

这一点刘彻清楚, 卫青也清楚。

小孩过去顺势爬到老父亲腿上:“什么事啊?”

“据儿聪慧吗?”

小孩点头。

“父皇厉害吗?”刘彻不敢着急,一点点哄,唯恐儿子看出他的真实目的。

小孩直觉不好,但他还是点点头。

“他什么时候没来过?”刘彻收起地图,大声喊,“叫他进来。”

午睡醒来刘据还想睡,枇杷劝他出去玩一会。刘据到椒房殿,母后处理宫务,刘据不好打扰,想找舅舅消磨消磨时间。jsg没想到他还没靠近,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告诉他,长平侯去了宣室,挺着急的。

刘据如今乃太子,大汉未来是他的,朝廷可能出大事,他必须得来看看啊。

小黄门在外面,春望个宦官总管也在外头,刘据不作他想,出大事了。

刘据欢天喜地跑进去,看到卫青惊呼一声:“舅舅果然在这里。”

“这两年用来练兵?”

卫青点头。

刘彻双手撑着地图,长叹口气:“罢了。朕听你的。”

“陛下,不是听臣的——”

刘彻抬抬手:“又没有外人,谦虚给谁看。”

卫青首次出征并非刘彻登基后第一次对匈奴用兵。卫青十九岁那年刘彻筹集三十万大军诱敌,然而因主将惧怕匈奴,生生放跑了已经到眼皮子底下的匈奴。

可那次三十万大军中最多五万善骑射的精兵。

卫青要十万,一定是十万骑兵。

兵有的是,去年卫青弄到匈奴百万牲畜,也不缺马,可是能做到人马合一的精兵没有那么多。

刘彻指着地图沉默良久:“后年?”

留在殿外的吴琢闻言从旁边闪到门口:“回陛下,麦粒饱满但不够干。张顺子的意思,下雨天可以放到屋檐下,不必担心雨水淋湿,最好过十来天再收。”

刘彻算算时间:“比乡间小麦早?”

“乡间小麦多是春天种的。乡民的小麦才露头,殿下的小麦就有一至两寸高。”

刘彻:“张顺子有没有说收成如何?”

小孩想了又想,摇摇头,忘了!

儿子成天四处探险,百官没有不认识他的,几乎都跟他说过话。刘彻还真不能说,跟谁学的你也能忘,你不是记性极好,过目不忘吗。

“什么都不学,成天到处玩?”

刘据:“种麦麦。”

刘彻如梦初醒,抱着儿子起来:“朕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卫青:“去病厉害吗?去病也是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跟师傅学文识字了。对了,还有敬声,日日去太学。”

“敬声笨。病病说的。病病说,据儿,你个小机灵鬼。”

卫青败下阵来:“陛下,边关战事当紧,容臣先行告退。”不待天子允许他行个礼转身就走。

刘彻张嘴想说什么,一个字没说出来,长平侯身高腿长快到殿门外了。

小孩心说果然跟边关有关。面上他像傻了一样,扭过头傻傻地问:“父皇,舅舅不和父皇玩了?”

卫青:“据儿,脑袋不用就好比剪刀,过些日子会生锈。”

“生锈就磨啊。”小孩理所当然的话叫卫青噎的哑口无言。

刘彻见状禁不住乐了。

卫青苦恼,小外甥怎么比大外甥还机灵。

“等生锈再磨就晚了。”

“据儿不跟太傅识字。”

卫青又问:“此话怎讲?”

“父皇笨,跟太傅学。据儿聪慧,不用学。”小孩觉着自己说得很有道理,说完使劲点一下头,对,是这样。

卫青失笑:“舅舅就猜到你会这样说。”

刘彻看向他,他怎么就没猜到。

刘彻方才叫人宣卫青也是气急了。

小黄门一出去,刘彻冷静下来, 没有收回成命权当提前一年安排。

刘彻颔首:“朕知道。”打开卫青亲手绘制的长城以北地形图。从俘虏以及赵破奴等人口中,卫青大抵弄清楚匈奴主力春、夏、秋三季在什么地方。

刘彻指着其中一地:“朕希望明年这里就算有漏网之鱼,此后匈奴也不敢靠近此地。”

卫青沉吟片刻,摇了摇头。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