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其他小说>兰亭序杀局Ⅰ:玄甲卫> 兰亭序杀局Ⅰ:玄甲卫 第5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兰亭序杀局Ⅰ:玄甲卫 第51节(1 / 1)

推荐阅读:

“有,有了,萧郎他,他,他……”

“直接说结果!”楚离桑急道。

“遇刺了!”米满仓终于把话憋了出来。

楚离桑大惊失色,睁圆了眼睛:“你说什么?!”声音不自觉便提高了,米满仓赶紧冲她眨眼。楚离桑既惊恐又焦急,强自镇定下来,又问:“那他……出事了吗?”

“还好,没,没死。”

真是造化弄人!

萧君默在心里苦笑,不明白自己和楚离桑之间为什么总是会磕磕碰碰、误会不断。

凝云阁上,楚离桑斜倚着栏杆,怔怔地望着不远处的水面发呆。

阳光下的海池,碧波荡漾,一对鸳鸯正在水中自在徜徉。只见羽毛鲜艳的雄鸳频频向雌鸯曲颈点头,把嘴浸入水中,然后又竖直头部艳丽的冠羽,不时地左右摆动头部……

楚离桑看着看着,不禁羞涩而笑。她记得从前听母亲说过,这是雄鸳在向雌鸯表达爱意,之后它们便要在一起洞房花烛、生儿育女了。

至此,萧君默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兰亭序》真迹中那二十个不同的“之”字,肯定便是它的核心秘密了,至少也是核心秘密之一!

看见萧君默忽然呆了,桓蝶衣不悦道:“想什么呢?你肯定又有什么事瞒着我吧?”

“你放心。”萧君默一笑,“反正我不是在想楚离桑。”

桓蝶衣气急,猛地往他肩膀捶了一拳。萧君默被打到伤口,其实不是很痛,却故意夸张地叫了起来。桓蝶衣这才想起他受了伤,大为不忍,赶紧问他怎么样了。

萧君默一屁股坐在榻上,一边揉着肩膀,一边愁眉苦脸道:“我真命苦啊,成天被你和吴王两个欺负,想说理都没地方说去!”

萧君默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岔开话题:“杨秉均查得怎么样了?”

“吴王和舅舅正联手全力搜捕。”桓蝶衣道,“对了,吴王说你一直认定杨秉均就躲在城里,为什么?”

“杨秉均这回不像是私自行动。”萧君默思忖着,“那天围攻我的那些刺客,身手都不弱,所以我猜,杨秉均应该是奉了冥藏的命令。我估计,这回不光是杨秉均到了京城,恐怕冥藏本人也来了。”

桓蝶衣微微一惊:“照你这么说,那他们此次来京一定不光是为了报复你,还会有更大的行动?”

“聪明。”萧君默竖了竖大拇指,“杀我只是顺带干的事情,绝不是他们此次来京的主要目的。”

太极宫中有一座著名的藏书楼,被称为“秘阁”,其中收藏着古往今来数十万卷著作典籍,主收诸子百家、官修正史,旁涉稗官野史、志怪异闻,可谓应有尽有。萧君默对秘阁向往已久,但平时是绝对没有权力进入的,只能望洋兴叹。可现在不同了,萧君默想,一来自己正闲得难受,二来可以找吴王帮忙,趁机进入秘阁一观,以遂平生之愿,岂非乐事一桩?

这么一想,萧君默立刻兴奋了起来,马上让守在门口的亲兵去找吴王,说有要事相商。约莫半个时辰后,李恪匆匆赶来,可一看到他百无聊赖的样子,马上意识到被骗了,遂一脸讥嘲道:“怎么,才一会儿没见,立马又想我了?”

萧君默笑:“是啊,这才叫兄弟嘛!”

李恪瞪了他一眼:“让你养个病都不安分!本王忙得很,你可别耍我!”

“不耍你,真的是有事请你帮忙。”

但是,辩才所说的“邦无道则现”,却深深刺激了李世民。他盯着辩才,愤然道:“自从朕登基之后,我大唐天下便河清海晏、国泰民安,在法师看来,难道是‘邦无道’吗?”

“陛下功绩,天下人有目共睹,贫僧自然是认为‘邦有道’。”

“既然如此,冥藏为何还要出来祸乱天下?他是天刑盟的首领吗?”

“最近的一任天刑盟盟主,是王羲之七世孙,也是贫僧先师——上智下永老和尚,冥藏是他的侄孙,本名王弘义,乃天刑盟主舵冥藏舵的舵主,并非盟主。当年陛下追随高祖澄清四海、鼎定天下,先师便看出我大唐必能给天下苍生带来一个太平盛世,故而遵循‘邦有道则隐’的原则,下令各分舵进入沉睡状态,而后主动切断了与各分舵的联络。遗憾的是,王弘义的看法和主张均与先师不同,此人野心勃勃,一意要复兴家族,让琅玡王氏重现当年‘王与马,共天下’的荣光,故而与先师分道扬镳。此后,先师圆寂,临终前嘱咐贫僧,一定要恪守‘邦有道则隐’的原则,让天刑盟从此消失于江湖。这也是贫僧这么多年一直保守秘密的原因所在。也正因此,贫僧才会一再劝陛下‘以无事治天下’,不要为了追查《兰亭序》的秘密而无意中唤醒整个天刑盟,因为这恰恰遂了王弘义的心愿。此人唯恐天下不乱,一心要重启并掌控整个组织,进而在乱局之下火中取栗,以实现他的个人野心。所以,冥藏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代表天刑盟,请陛下不要误解。”

听完这一番话,李世民默然良久。

李世民一怔:“什么约定?”

“贫僧每三日,只回答陛下三个问题。”辩才道,“多了,请恕贫僧无可奉告。”

李世民有些诧异,旋即冷然一笑:“你是怕朕知道了一切之后,会卸磨杀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辩才淡淡笑道,“自古以来,哪个帝王不是这么干的?倘若贫僧一口气说光了,那陛下还养着贫僧和小女做什么,岂不是白白增加宫里的开支用度?”

“难道朕就不可以放你们回家吗?”

就在刚才,桓蝶衣回玄甲卫衙署向李世勣说了萧君默的判断,李世勣当即入宫向皇帝进行了奏报。

辩才闻言,微微一震。

“冥藏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杀玄甲卫郎将,还差一点就得手了!天知道接下去还会掀起什么风浪!”李世民怒视着辩才,“法师如此气定神闲,却置社稷苍生之安危于不顾,是不是太自私了?!”

辩才沉吟半晌,才重重叹了口气,道:“事已至此,我大唐怕是逃不过这一场劫难了。”

“劫难?!”李世民眉头一皱,“既然你也知道会有一场劫难,那就把《兰亭序》的秘密全都说出来!把一切都告诉朕,让朕来挽回这场劫难!”

“萧郎他,早,早计划,好了,你放,放心。”

米满仓话音刚落,笼中鹦鹉忽然叫了起来:“你放,放心,你放,放心……”米满仓吓了一跳,狠狠拍打了几下鸟笼,那鹦鹉才闭了嘴。

楚离桑忍不住一笑,心里不觉便轻松了一些。

只是一想到经此变故,不知会不会夜长梦多,楚离桑心头复又沉重。还有,父亲那头该怎么应付皇帝,也让人心焦。前几天,她曾让米满仓去打听了一下,米满仓说法师一切正常,该吃吃,该睡睡,让她别担心。可楚离桑总觉得事情这么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倘若父亲执意不开口,皇帝迟早有一天会失去耐心。

“朕就快失去耐心了!”

李恪摇头笑笑:“就你现在这样,恐怕连女人都打不过。”

萧君默更怒,挥拳冲了上去。李恪一边闪避,一边大声道:“桓姑娘,我帮你试过了,这家伙现在就这两下子,你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

萧君默一怔,赶紧收起架势。桓蝶衣就在这时走了过来,笑道:“师兄,方才吴王说了,只要你过了我这一关,就可以回家。”

萧君默无奈苦笑,举手做投降状:“行了,我斗不过你们,我现在就睡觉去。”说着便朝屋里走去。

桓蝶衣和李恪相视一笑。

楚离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抚住心口,那里还在怦怦乱跳。

“就是受,受伤了。”

“伤得怎么样?严重吗?”

“应无大,大碍。”

楚离桑的心跳这才缓缓平复下去。这几天她一直在心里骂萧君默,觉得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没想到他竟然是出了这么大的事,看来自己又错怪他了。

由于不好意思看那“洞房花烛”的场景,楚离桑把头转了回来。就在这时,米满仓提着一只鸟笼走了进来,笼子里立着一只五彩缤纷的鹦鹉。

“楚,楚姑娘,你要的,鸟,鸟来了。”米满仓故意说得很大声,给了楚离桑一个眼色。

房里依旧站着那四名宫女。楚离桑瞥了她们一眼,对米满仓道:“提过来,让我仔细瞧瞧。”

米满仓依言走了过来。

楚离桑假装逗弄笼中的鹦鹉,低声问:“打听到了吗?”

桓蝶衣连声道歉。

萧君默看她着急担忧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算了算了,反正我现在无亲无故,就你一个师妹,就不跟你计较了。”

桓蝶衣一听,心里蓦然一动,眼中不由升起了一股柔情。

萧君默慌忙把目光挪开,心里暗骂自己该死,明明没事你干吗又惹她呢?

想起自己刚才那句话,萧君默便真的不由自主地想起楚离桑来了。自己那天明明说了要救她,而且承诺很快便会想出办法,但现在被伤势耽搁,一晃就好几天过去了,她又不知自己的音讯,心里肯定又在骂他是骗子了。

“那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这也是我想知道的。”萧君默无奈一笑。

事实上,萧君默心里很清楚,不管冥藏此次来京究竟意欲何为,至少其目的之一是跟自己一样的,那就是——劫走辩才。

就萧君默之前已经查到的线索来看,冥藏虽然是天刑盟主舵的首领,但一直以来,他能有效掌控的好像只有本舵和玄泉、无涯这两个所谓的“暗舵”,至于其他分舵,他似乎都鞭长莫及。比如魏徵的临川舵,这么多年冥藏似乎一直不知道它的存在,更别说那些散落在江湖中的分舵了。由此可见,冥藏一心想抓辩才,目的很可能是通过他获取《兰亭序》的核心秘密,进而找到并号令那些隐藏在江湖中的分舵。

想到这里,萧君默忽然灵光一闪:根据之前围绕“无涯之觞”所做的推论,王羲之在《兰亭序》真迹中很可能写了二十个不同的“之”,以此铸刻各分舵“羽觞”的阴阳双印;由此来看,会不会是因为冥藏手中没有各分舵的阴印,所以他必须千方百计找到《兰亭序》真迹,以便准确复制各分舵阴印,从而号令它们呢?

“什么事?”

“我快闷死了!带我去秘阁,看看书。”

倘若真如辩才所说,整个天刑盟都被唤醒且落入冥藏手中的话,那势必会有一场劫难。但是,以李世民的性格,他是不可能“以无事治天下”的,更不可能坐等冥藏出招再后发制人,他必须掌握先机,把一切危险因素都扼杀在萌芽状态,就像当年征战天下、驰骋沙场时,他也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并且总能旗开得胜、一举制敌一样!

“天刑盟的势力到底有多大?重启并掌控天刑盟的关键,是不是就藏在《兰亭序》真迹之中?”李世民紧盯着辩才,“还有,《兰亭序》真迹现在到底在哪里?”

辩才笑了笑:“陛下,这是另外三个问题了,您忘了方才的约定了吗?”

李世民又盯着辩才看了一会儿,才点点头,站起身来:“三天之后,请法师准备好答案。”

桓蝶衣走后,萧君默便又闲得发慌,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辩才摇头苦笑:“事关《兰亭序》,都是一些惊天秘密,陛下自然会担心,一旦放了我们,这些可怕的秘密就有可能泄露到民间,乃至散播天下。所以,为了杜绝万一,陛下肯定要将贫僧和小女灭口,这才能一劳永逸,根除后患!对吗陛下?”

李世民哑然失笑,片刻后才道:“也罢,既然话说到了这份上,咱们也不必绕圈子了,朕现在就问你第一个问题,‘天刑’二字究竟何意?”

“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众友人在兰亭会上,秘密成立了一个组织,名字便是‘天刑盟’。‘天刑’二字,意为上天的法则,或者天降的刑罚。简言之,天刑盟的宗旨,便是替天行道。依此宗旨,王羲之给组织定下的第一条规矩便是:邦有道则隐,邦无道则现。”

李世民恍然大悟。

至此,困扰李世民多年的吕世衡留下的血字之谜,终于真相大白。“天刑”二字,原来便是这个神秘组织的名称,吕世衡当年极力想告诉自己的,原来便是这个!

辩才面色凝重,沉默不语。

“法师,请你别忘了,你的养女还在宫中,如果你还是这样执意不说,那朕便不敢保证她的平安了。”

辩才苦笑了一下,终于开口:“陛下,贫僧可以说,但请恕贫僧直言,就算陛下知道了《兰亭序》的秘密,恐怕也挽回不了什么。”

“你只管说你该说的。”李世民道,“其他的,朕自有决断,无须你来操心!”

“好吧。”辩才从容地看着李世民,“不过贫僧在开口之前,想跟陛下做一个约定。”

佛光寺的禅房里,李世民一脸不悦地对辩才道。

辩才端坐蒲团,脸色红润,神情安详。

“法师最近好吃好睡、养尊处优,却依旧只字不吐,这合适吗?”李世民提高了声音。

辩才淡淡一笑:“陛下别急,容贫僧再休养几日。”

“再休养几日?”李世民冷笑,“冥藏已经杀到京城了!你知道吗?”

“你现在就该在这儿乖乖养伤,哪儿都别想去!”桓蝶衣跟他进了屋里,还在一个劲地训他,“出了这么大的事,也不给我和舅舅传个话,害我们都急死了,以为你也失踪了!要不是吴王奉旨和舅舅一起追查刺客,我们都不知道你出事了!”

“到底是多大的事?”萧君默笑,“我又不是第一回受伤。”

“你还嘴硬?吴王说你那天流了好多血,再晚一步兴许就没救了!”

“吴王就是个大嘴巴,他说的话你也信?”

“不管怎么说,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安心养伤,别七想八想!”桓蝶衣瞥了他一眼,“更别想着要去找那个楚离桑。”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