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 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 第14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 第144节(1 / 1)

推荐阅读:

“给你,不过这野鸡已经死了,没法生蛋了,直接裹上泥巴烤了吃吧。”

在军中谋前程的胤禔倒是挺欣赏眼前男孩子的胆气的,他弯腰捡起野鸡朝着领头的小男孩儿轻抛过去,大大咧咧地笑道。

男孩儿看到朝着自己飞来的野鸡,眼前一亮立马伸出胳膊接到野鸡尸体稳稳抱到了怀中,下意识就用满语说了句:

“多谢。”

哪成想这句满语倒是把老爱一家人给惊到了。

“这野鸡确实已经死了,你们瞧它的羽毛有些凌乱,甚至翅膀上的羽毛还掉落了,像是从什么极小的地方拼命钻出来似的。”

老十四挤进侄子、侄女的小圈子们,用右脚尖轻轻踢了一下野鸡尸体,将其翻了个面,对着八个孩子们说道。

“那是我们的野鸡——”

这时,从北方突然传来了一声响亮的男声。

众人抬起头往北望就瞧见五个约莫六、七岁大的农户孩子,穿着缀满补丁的衣服,赤着脏兮兮的双脚踩着黄土路朝他们神情着急的跑来。

“金团哥哥,这个野鸡的羽毛比我们府邸里养的鸡好看许多哎,我能把它捉回去养吗?”

听到自己儿子竟然要把野鸡带回家养,胤禔不由眼皮子跳了跳,严重怀疑起来了自己儿子的审美,他探着脑袋左看右看也看不出来,躺在地上的野鸡有那点子比郡王府养的孔雀漂亮的,他儿子不喜欢孔雀想养野鸡?金蛋儿,你没事儿吧?

弘晞也被小金蛋儿说出口的话给逗笑了,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就看到他四堂姐一脸笃定地摇头道:

“金蛋儿,你也不想想,野鸡野鸡,它为何叫‘野’呢?既然叫‘野’,肯定是因为它没法子和家鸡一样养,只能长在田野间啊。”

“对!金蛋儿,四堂姐说的对,野鸡的羽毛颜色虽然比家鸡鲜艳漂亮许多,但它的气性很大,你要是捉住它,强自把它带回府邸里养,怕是还没有回到府邸中,它就在半路被气死了,野鸡是没法养的。”

瞧见没有孩子出事儿,胤禔不禁松了口气,边往儿子身后走,边一脸莫名的询问道,可注意力全在地上,同样不知道他们看的是什么的小孩子们没有一个开口回答直郡王的。

弘晞脚步不停的越过自己大伯,先一步挤到了堂姐、堂弟们中间。

小孩子们没来得及回直郡王的话,看到弘晞进入他们的围起来的小圈子了。

小弘昱立刻从地上站起来,指着躺在地上的东西,一脸欣喜的对着弘晞奶声奶气喊道:

“金团哥哥,金团哥哥,你快瞧瞧这是什么鸟啊?我刚才看到它‘扑棱——’一下子就从麦田中钻出来飞到我前面了,吓了我一跳,我刚喊了一声,它就又‘咚——’的一下子重重掉到了地上。”

瞧着李佳爷爷拄着拐杖弓着背渐渐走远了,胤祉才好奇的看着狗蛋儿询问道:

“那位老人家也是旗人吧?他是哪个旗的?”

狗蛋儿抿了抿唇对着胤祉回答道:

“李佳爷爷是汉军镶蓝旗的人,在村里住了几十年了,对我们这些小孩子很好。”

康熙闻言不禁摩挲了两下玉扳指,在心中暗自算着时间,迄今为止,大清入关也有将近一甲子的时间了。

领头男孩忙冲着老头挥手,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李佳爷爷, 这是我意外在麦田那边碰到的贵人们,他们是住在内城的满洲富贵人家,心善想要去看看我家的情况。”

康熙等人是玩政治的高手,有心想要让几个孩子放下戒备,从他们嘴里面套话, 简直是太容易了。

早在赶来的路上,领头男孩的家境与村子的大致情况就被他们摸清楚了。

男孩姓氏为“巴雅拉氏”,名字叫“狗蛋”,妹妹的名字为“小丫”,兄妹俩的父亲身有残疾, 玛法、玛嬷卧病在床, 全家的花销都是靠母亲一人辛苦的给旁人洗衣服、做零工来维持。

“你们跟着我们来,我们住的村子离这儿不远。”

话音刚落,男孩立刻领着四个孩子撒腿往前跑。

老爱一家子也忙快步跟了上去。

第100章 狗蛋一家

几个孩子们住的村子确实与麦田离得不算远, 约莫一刻钟的时间,老爱一大家人就来到了村口,跟在领头男孩的身后走进了村子里。

“你们家大人在哪儿?”

认知有些被颠覆的康熙对着领头的男孩儿询问道。

古往今来被陌生人当面问家长在哪儿,都是一件容易引起孩子们恐慌的事情。

听到康熙这话,领头的男孩像是一只被刺激到的狼崽子一样,整个人都变得焦灼了起来,满是防备地直勾勾盯着康熙,非常紧张地皱眉道:

“你们想干嘛?”

绝大多数民人都是不会说满语的。

领头的男孩会说满语,这说明他即使不是满人,也很有可能是旗人。

果然正如皇太孙猜测的这般,未等领头男孩说话,队伍中唯一的女孩子就用手指着领头男孩,细声细气地用满语解释道:

“我们五个是旗人,只有我和哥哥是满洲正蓝旗的,另外仨是汉军正蓝旗的,我们几家一起住在京郊的村子里。”

小女孩儿的话音刚落,老爱家中的大人们全都蹙起了眉头。

小弘昱倒腾着两条小短腿儿跑在最前面。

哈拉哈齐四姐妹跟在他后面边跑边喊。

小弘晴、小弘晖也跟在四个堂姐身后欢快地蹦跶着。

弘晞则跟在自己阿玛身旁,听着一群大人们聊天。

这时,众人只听到跑在最前面的小弘昱突然发出一声“哇——”的惊呼声。

“等等,你是满人?”

胤禔惊讶的用满语询问道。

本来准备带着野鸡走的五个孩子听到胤禔的声音都又纷纷转过了身子。

弘晞也满脸诧异的看着对面的五个孩子,如今的现实情况是与广大汉人相比而言,满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入关后为了防止满人在被汉化的过程中,逐渐丢失掉了满洲本民族的文化。

坐在龙椅上的几代帝王都在大力推广满语,把满语作为大清国语,可是会说满语的也基本上只有是满、蒙、汉在八旗的旗人。

领头的男孩子皮肤黝黑、裸着上半身,身材精瘦的像是个猴子,眼神却犀利如狼,右手中拿着一个弹弓,带着身后仨男娃与一个女娃快步跑到距离康熙等人大约五米的地方站定。

两拨人面对面看着,从衣着打扮上就能瞧出来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差别。

瞧着康熙等人穿在身上的长袍、马褂明显是家境极好的旗人,满身贵气,看着像是有来头的,领头的男孩不禁抿了抿唇,忍着略微的怯意,用右手指着躺在老十四脚边的野鸡一脸认真的说道:

“那是我们的野鸡,我在河边的芦苇丛中用弹弓打到的,把它装在网兜里,指望带回家养着它生野鸡蛋的,可哪成想网兜破了个洞,它逃出去了。”

听到男孩子这话,众人瞬间恍然大悟,明白野鸡的羽毛是怎么回事儿了,原来是从网兜中钻出来时弄凌乱了。

“啊——那算啦!”

听到弘晞的解释,小弘昱不禁失望的摇了摇脑袋。

“可这只野鸡好像已经死了哎,即使想养也是养不了的,它一动也不动,是被我们围着跑不了直接气死了吗?”

小弘晴低头观察了半晌,想要蹲下身子去摸野鸡,可还没等他的小手摸到野鸡的羽毛,就被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的阿玛给单手拎着后衣领子给提溜了起来。

扭头瞧见自己阿玛往上挑眉的拒绝模样,小弘晴只好遗憾的收回自己的小手,看着堂哥、堂姐、堂弟说出来了自己的疑惑。

走到矮墩墩儿子后面的胤禔听到这话,不由越过八个小脑袋,瞧见北一群孩子们围着躺在黄土路上羽毛艳丽的东西,正准备开口就听到大侄子笑着解释道:

“金蛋儿,这不是鸟,是野鸡。”

“野鸡?”

七个孩子头一次听到这个陌生的名词,不由齐齐看着弘晞一脸惊讶的异口同声喊了出来。

康熙等人也走到了孩子们旁边,看到小弘昱眼睛发亮的对着弘晞奶声奶气地好奇道:

当初他翁库玛法努尔哈赤创立了满洲八旗,而后他汗玛法皇太极又创建了汉军八旗与蒙古八旗,大清能顺利入关,这些骁勇善战的满、蒙、汉八旗子弟们功不可没。

随着前明覆灭、闯王李自成打到京城,前明权贵们能逃则逃,京城中混乱的像是一锅粥,他六岁的汗阿玛坐在龙椅上当吉祥物,朝中一切大权被他的十四叔公——睿亲王多尔衮把持。

他们住的村子是个杂姓的村落,旗、民混杂, 满、汉两族都有人住在这里,除此之外, 还有不少外来入京谋生计的人,觉得在外城租房太贵了,会退而求其次,租住在村子里,总之此处是鱼龙混杂之地。

李佳爷爷已经年逾七十了,老的牙齿都快要掉光了,他也是汉军旗的旗人,耳背的他足足听跑到他身边的狗蛋儿解释了三遍,才搞懂康熙一行人不是坏人。

他想起狗蛋儿家中的情况也不禁叹了口气,握着手里的拐杖在黄土路上敲了敲,对着狗蛋儿压低声音道:“狗蛋儿,你家确实困难,如果人家真的好心帮你,你也别因为那虚无缥缈的自尊心就拒绝来之不易的陌生人善意,但也不能将人家的好心,视为理所当然,别人帮了你家,到时候等你有能力了要记得回报人家的,你晓得不?”

“嗯嗯,李佳爷爷,我懂得的。”

狗蛋儿点了点头,而后又跑到了康熙等人身边。

正值麦收, 村子中的壮年男、女劳力们都在地里干活, 坐在门口晒太阳的均是上了年纪、身形佝偻、发丝斑白又稀疏的小老头与小脚老太太们。

瞧见村子中突然涌现了这般多衣着富贵的陌生旗人, 老人们纷纷用浑浊的眼睛盯着康熙等人,神情也变得警惕了起来。

有那机灵的稚童见状立刻撒腿朝着村外的麦田狂奔,准备去寻找村子中德高望重、能说得上话的人。

“狗蛋儿,你领着的这些人都是谁啊?”

众人路过一棵高大的香椿树时,一个右手拄着拐杖的驼背老头突然从树后面走出来, 开口朝着领头的男孩儿喊道。

弘晞见状忙上前一步,微微仰着头看着比他大了几岁的男孩子笑眯眯地说道:

“小哥哥不用害怕,我玛法没有恶意的,我们也是满洲旗人,咱们祖上说不准都是住在一块的东北老乡呢,我玛法只是十分不解你们怎么会看起来生活过得如此困苦?想着同是满洲旗人,在这里相遇就是有缘,如果你们需要帮助的话,我们可以力所能及的帮帮你们。”

“是啊,你们瞧我们这长相像是坏人吗?”

胤礽也接着儿子的话茬子,风度翩翩地笑道。

两方人相差的实在是太多了,领头男孩眉头皱得紧紧的,也觉得康熙等人对他们没什么所图的,想起家中的情况,他决定赌一把,咬了咬牙说道:

弘晞的瑞凤眼也不由瞪大了。

按照大清律法,旗人都得住在内城,民人住在外城,这几个孩子怎么家落到了京郊?而且有严格的规定,旗人是不能经商务农的,这五个孩子明显就是普通农户家里的装扮啊。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即使在后世看了诸多百科史料,但史料终究有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去过后世的康熙等人都知道八旗制度有问题得改革,但在他们印象中,史料上写的入关后的八旗子弟是各个遛鸟养蛐蛐的,有朝廷的银子养着,日子过得特别舒服,因为过于舒服被养废了,失去了祖辈们骑马射箭的骁勇战斗力,万万没想过旗人还有潦倒的从内城搬到京郊啊。

胤禔心中一紧,下意识就迈开大长腿往前跑。

康熙等人也忙抬腿跟上。

大人们与小孩子们其实中间也就相差十米罢了。

等胤禔几步跑到了小孩子们跟前,入眼就瞧见他快三岁的儿子正背对着他蹲在地上,四个女儿围在儿子身旁低头瞧着什么,俩侄子也站在女儿们身边,七个孩子围成了一个圈,全都或蹲、或站的低头看着什么

“你们都低着头在看什么呢?”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