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70章 侯君集没有休息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0章 侯君集没有休息日(2 / 2)

推荐阅读:

有大方向指导以及制碱法的帮助下,将作监很快就有了成果。

而侯君集想的也非常明白:

征伐吐谷浑,谁为先锋?当然是各种情报了如指掌的侯君集!

“高僧恭维、国公折节而交、双方相谈甚欢留下美名传后世”

陛下并没有主动召见他,侯君集打听了一下,据说最近千牛卫将后苑那边围了起来,除了将作监的人之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玄奘看上去普普通通,而且在他报出潞国公和右卫大将军的名号之后,依然爱答不理,让侯君集颇为丧气。

西域诸国都安分了不少,北面的胡人权衡了一下,决定去跟薛延陀抢夺大唐灭突厥遗留的残羹冷炙。

如今的玻璃杂质依然明显,但已初步有了透明的样子。

这次入京,一定要力谏陛下陈兵陇右,寻机灭吐谷浑!

只有灭掉此獠,陇右河西才无后顾之忧,方能全力去征伐西域。

两国连灭后,兵指西域,他侯君集已经验丰富最宜挂帅出征!

也是因此,光奏折他就斟酌用词改了好几个版本。

不过灭一国而已,如此年轻气盛?

这件事很快被侯君集暂时抛到了脑后。

“玄策可见过甘露殿奇观?”

河西各县皆欢呼,看向身旁的党项诸部和羯胡诸部时眼神也变得毫不客气。

或许是因这一饭之恩,玄奘主动与侯君集说了一次话:

等到五月中旬,手中密探已经撒出去的差不多了,河西和西域的情报已经初步梳理出来了模样。

如今的五雷观有一套严格的执行制度,道士需要先写丹方,然后再交由禁卫取材料。

那不然……先去找房玄龄问一下情况?

穿过中庭,经过询问,侯君集敲响了另一扇门,推开后便看到了几个学生与博士正在激烈争吵:

“既是修史,怎能将神野志怪与青史混为一谈?”

但归京述职时,在三省六部没有见到一个秦王府旧臣,侯君集就隐隐感觉好像有点不太对。

既与后世统一,也是为了纪念冠军侯之功,显露出大唐一统西域的决心。

“这神野志怪又不是我等捏造!正宜记下,可为后世读史之参照!”

侯君集停留在这里,既能打探消息,也能让麾下的探子摇身一变,轻而易举混入往来的商队之中。

“据说是在城北陪陛下呢。”

“过午便走了。”

祭酒回忆了一下摇头道:

但王玄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

酒足饭饱后的一行人施施然朝着玉门关而去。

而胡人诸部也毫不退让:

神气什么?那不仅是你们的皇帝,也是我们的天可汗!

既这样,不如去找李靖和李世勣?

事后还要再撰写总结,记录成册。

“房尚书上午来过。”

侯君集的亲随家将解惑道:

“元正后,代国公亲自给这道观更得名。”

这禄福县,往西继续走就是玉门关和敦煌,往北则是西海居延泽,因此也是东西南北往来的中转之所。

再次仰头瞧了眼板正的“五雷观”三个字,侯君集摇摇头迈步进去。

随即侯君集就皱起眉头:除了那个不知死活的吐谷浑。

观本国公灭国之功,为盛唐栋梁,你不该说点功绩彪炳千秋留名之类的漂亮话?

王玄策心下更觉为难,想起来陛下的警告、光幕谈及这位大将军时一口一个老侯、以及对方干的那堪称惊天动地但又无疾而终的破事儿。

步入国子监后,侯君集就看到有几个学生拿着一块玻璃在太阳下吵吵嚷嚷。

不过这个名字念起来实在不太顺口,侯君集已经写好的奏疏中建议陛下干脆将此城改名酒泉得了。

据侯君集所知,房玄龄从去年起就经常出入国子监。

侯君集感觉自己全无插手之地,让他失望的是,李世勣和李靖都不在。

那可太有了!王玄策老老实实点头。

一方面是在准备修《晋书》的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坚持与国子监的祭酒学高深的算学。

心下顿时有点为难,但最终还是点头如实道:

因此一时间河西居然也前所未有的太平了起来。

而恰在此时,侯君集听到那殿后传来了一声爆炸,更有滚滚浓烟冒出。

眼前的小道士一脸喜色:

“噫,好!”

“松成师兄得道矣!”

那人自然指的就是后世的后辈了。

环顾一圈,没有房玄龄的影子,侯君集失望出门,然后右转到尽头,敲响了祭酒的门扉。

结果立马被守门的人给堵了回来:

至于玻璃具体有什么妙用?将作监干脆往国子监送了不少,让学生们没事儿琢磨琢磨。

去岁东突厥的覆灭是一件大事,至此余波才慢慢显现。

推荐小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