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第18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第188节(1 / 1)

推荐阅读:

燕明荞小声道:“上回抓兔子去的那个庄子,其实是我二姐姐的。”

跟二姐姐约好一起去还行,但是如果是她自己去二姐姐庄子,那就不太好了。别的庄子,周边也没有姓顾的,为了跟顾言出去再买个庄子,这事燕明荞可干不出来。

顾绵插了一嘴道:“而且上个月我和明荞刚去过,你散心还是一个人散比较好。”

顾言:“……”

明明两人都长了一岁,明明年纪越来越大,明明也快要定亲了,可是还要循规守礼。

等到快吃完的时候,顾言说道:“过两日我要回书院收拾东西,把书院的行李、书册都带回来,以后就不去书院了,五月下旬要入翰林,但具体是哪一日还没定下来,到时候我再告诉你。”

他们在书院的东西可不少,书册基本都是放在书院里,放假回来就带一两本书,顾言估计,得拉一马车的东西回来。

燕明荞知道这事儿,行李好说,但书册贵重,必须要带回来的。

燕明烨昨日回书院拉的东西,马车里塞得满满的,书、衣物、行李……乱七八糟的一堆,好多带回来的直接给扔了,好些书还是新的呢,被二嫂骂了一顿。

也不知道顾言的书都是什么样的。

推三日纳征。

能在上旬,绝对等不到中旬去。

陈氏没什么意见,反正早完事早省心,她也能安心给顾绵议亲。

绵绵也十三岁了,早些定下来,她也就不必忧心了。

日子定了下来,两家都没有意见。

沈氏心中微微松了口气,顾家急点, 面子上好看。

顾家是挺急的, 不然纳吉的事就放在四五月份了, 陈氏也是一放榜就找安阳侯夫人商量, 态度也谦和, 并没有因为顾言考中了探花就拿乔。因为陈氏明白, 结亲是为了结好, 顾言考中, 两家都高兴, 何必做让人不高兴的事呢。

而且放榜之后, 是顾言主动和她说的这件事。

顾言早就想过。

早在顾绵没有说燕明荞要议亲之前, 顾言就打算等考完试之后和母亲说,想要求娶燕家五娘子。

她得想个办法才是,让母亲没那么没意思。

家里人最亲近的,就是二嫂了,明蓉不行,比她大的明芸肯定也不行,燕明荞跟章辛媛说了说这事,也没求别的,就让她常过去看看。

章辛媛答应得很痛快。

“反正你二哥也不在家,延哥儿现在还喝奶呢,我也没办法跟他一块儿吃饭,我一个人吃饭也没意思,这样,以后我就跟你去正院和母亲吃,每天都去。”

章辛媛是心大的,跟谁吃都是吃,况且正院饭菜比静安堂的还好吃呢。

现在想想,其实日子过得一点都不慢的,只是送个兄长,就过去小半日。

兴许定亲之后日子过得更快,燕明荞自知日子过得快,可能过不了多久就到成亲那日了,所以她想多陪陪母亲。

五月后头的事几日,只要不出门,除了早饭,午晚两顿,燕明荞都是去正院用的。

十八那天,燕明荞在花园见了虞小娘的七姑娘明蓉,今年九岁,看着活泼可爱。燕明荞想,自己出嫁后还有人陪陪母亲,不然母亲在府上太无趣了。

所以她就带着明蓉跟母亲一块儿吃了顿饭。

她们几个姐妹婆家的礼,都是这样,也不比谁家送的东西多。就像镇北侯府,每年的礼都是最重的,所以燕国公府回的礼也重,但这和看重讨好没关系,就是差不多回礼,礼数上要过得去。

果不其然,初三太傅府的礼就到了,是顾言亲自送过来的。两坛好酒,两匣子点心,外加两盒茶叶,还有一个单独给燕明荞的,用小盒子装的一个玉葫芦的禁步。

礼并不轻,燕国公府就按照这个回了,初五一早让管事送了去。

章辛媛这边也学到了不少,不过燕明烨马上就要去赴任了,夫妻俩成亲才一年多,自是依依不舍,所以府上的事儿,燕明荞就帮着多分担了一点。

而初七一早,于氏和燕明栩启程回萧阳,于氏给燕明诚留了一千两银子,省着事事都用沈氏操心。

章辛媛这次就不跟着去了,儿子刚两岁,算着刚出生才半年,年纪太小,说话走路都不会。而且这天马上就热了,坐车又累又热,还不捂出一身痱子来,她可不想折腾。

再说,大嫂许静姝现在不在燕国公府,一个儿媳出门也就罢了,她们两个儿媳妇不能都跟着夫君去赴任,只留明荞在家。

所以夫妻俩商量了一番,章辛媛就留在府中管理琐事,照顾婆婆妹妹。

五月份事情不少,但都是送人出远门,行李有下人打点,她们看样子收拾些就好。

初五是端午节,太阳当头,晒得人发晕。

马上就五月份了,还得送婶母和堂兄回去。

从四月底到五月份,天气越来越热,下个月要过端午,再等到六月份七月份,真就回不去了,所以于氏打算端午之后就回萧阳了。

这还是沈氏留了又留,不让他们在路上过节的缘故。

燕明诚不走,他要留在盛京,等上面发任职文书,他是三甲的同进士出身,上回保和殿再试,也没有进翰林院,所以只能外放到下面县城做个县令,慢慢熬资历。但对他来说考中进士就很不错了,慢慢来就是。

于氏还庆幸,这回也不用考虑在盛京城买宅子的事了,这是几年后要考虑的。在盛京这一个多月,也给沈氏她们添了不少麻烦,虽然五月份天热,但还是趁早回去得好。

沈氏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这顾言考中,还是探花郎,她们上赶着去商量,总有讨好之嫌。好在,安阳侯夫人登门报喜,带着陈氏的意思,跟沈氏商量定亲的事来了。

安阳侯夫人见沈氏连道了几声喜,“前几日我去了太傅府,我那堂嫂说选个好日子纳吉,这日子也选好了几个,亲家母你快挑一个吧。这可正好了,凑个双喜临门!”

盛京这天,五月份就开始热了,安阳侯夫人觉得得趁早把亲事定了,但是四月是寡妇月,五月又是恶月,虽然两个孩子哪儿哪儿都好,但避讳着些没差。

最近的就是六月了,到时天是热一点,不过日子好就行。

纳吉的日子选了三个,一个是六月初一,一个是六月初三,还有一个六月初六。

亲事还没定下,顾言就盼着成亲了。

顾绵嘿嘿一笑,那有什么办法,不过不是她说,兄长能经常见到明荞,就该烧高香吧。

就算不能同游,但是明荞还能时常去太傅府,别人就算定亲了,也只是七夕中秋出去转转,平常哪里会一直见面。

所以说,多亏有她这个好妹妹,两人不偷着乐才怪。

燕明荞看向顾言,抿唇笑了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嘛。她也想和顾言待在一块,可是不行呀。

燕明荞点了点头,“那这半个多月你要做什么,你刚考完,书本什么的可以先放放,去走走转转散散心。”

虽然顾言比别人少读几年书,可功夫没少下,终于考完了,二哥还睡了好几天,听二嫂说,还擦了擦他的蝈蝈笼子,不过没玩就是了。

现在燕明荞才明白那句诗的含义——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这会儿书院的学生还在上课,而不管考上的还是没考上的,都收拾行李离开书院,更有年纪小的学生搬进去,学生是一直换的,但三年后要考试的该用功的还得用功。

就像她几个弟弟们,今年都是八九岁,读书的日子还长着呢。

顾言看了燕明荞一眼,“嗯,想去庄子骑马,你最近要去庄子吗?”

燕明荞算算,离六月初六还有一个月零十几天,过得应该也快。忙也是顾家忙,用不着国公府做什么,安心等着婚书便是。

四月底燕明荞和顾言见过一次面,两人在小馆子里吃了一顿饭,这回带了顾绵。也是因为平日里,男女出门还是得注意些,顾绵算是幌子,有她在,就算外人看见了,也不会胡乱说什么。

不过,有顾言,就轮不到燕明荞花钱了,平日跟顾绵,都是有来有往的,但上次就是顾言花的银子,这次依然。

燕明荞仔细想了想,这花钱总得有一个人花,顾言能自己赚,她花也就花了,毕竟都提亲了,那么贵重的步摇都收了,何必在乎这些小钱。

于是就安心地吃饭了。

他想有功名在身了, 再求娶。若是会试考中了,就等殿试结束, 若是没中, 那就考完会试直说,不可能再等三年的。

虽然已经提过亲了, 可是该说的还是说, 还有纳吉纳征, 顾言比较急,他想把这件事早点定下来。

不过这四五两个月的月份不好,只能等到六月,六月份顾言估计都进翰林院任职了。

左右成亲得后年,晚两个月就晚两个月。

从古传下来的习俗,顾言也没办法,他自然是希望日后能和明荞婚姻美满,白头到老,虽然他不信鬼神之说,但凡事都有个万一。在这上头他比任何人都谨慎小心,六月份就六月份,那就选最近的黄道吉日,初一初三和初六。

往深里想想,若是她以后能抱着延哥儿去正远,那时间久了自然感情深,婆婆自然更喜欢这个孙子,大嫂六月份产期,得入秋才回来,那延哥儿既是长孙又得喜欢,那日后肯定得好处呀。

章辛媛不禁想,还好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要是那种争强好胜的搅屎棍,那许静姝不在燕国公府的日子,她估计能把这个世子之位给弄来。

但沈氏饭后和燕明荞说,以后不用这般,“我只有你,明玉、明轩、明烨这几个孩子,再多,不是我的孩子。明蓉她们,自小养在她们小娘身边,也和她们小娘最亲近。母亲知道你是怕我没意思,但有你们四个就够了。”

生儿育女就是这样,若非有明荞,她在明玉出嫁后就一个人了。

沈氏觉得明荞这个女儿没白养,看明轩明烨,有了自己的小家后,更有自己的天地,这就往外走了,只能靠书信联络。和儿媳妇自然隔着一层,孙子还小,她做婆婆的也不好常给抱到正院来。

而明玉出嫁得早,那会儿明荞才九岁,明玉觉得还有妹妹陪着她,如今婚姻美满,她也放心。只是等明荞出嫁后,她恐怕真就一个人了。

燕明荞道:“那等熙延长大了,我带他过来和您一起吃饭。今日我还去看了呢,胖乎乎的,可有意思了。”

十三那日,燕明烨启程了,他带的东西自是不少,虽然说家里帮忙捐了个小官,但是日后官途如何,还得靠他自己。

他牢牢记着沈氏和章辛媛的话,要为百姓做事,在外不可胡来。临走的时候不舍地抱了抱儿子,深深地看了燕国公府一眼,这便登上马车,走马上任。

府里少了好些人,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花园里蝉鸣虫叫也少,燕明荞经过的时候,看见花房的小厮正拿着网兜子抓知了。

过了六七两个月份,天一凉,很快就入冬了,入冬之后就是过年,日子过得可真快。

燕明荞还记得,顾家来提亲的时候,她觉得日子过得可慢了,但眨眼间,就到五月中旬了,还剩半个多月,就要纳吉,而后是定亲宴。

不过还是得管各院的节礼,以及送给亲戚朋友的礼物,今年是章辛媛管这些事,除了从前的几十家,和去年犯事被贬不必送的,今年多了太傅府。

顾家是正月提的亲,去年两家并不算是亲戚,上元节虽然是节日,但越朝人在这日并不走动,毕竟过年刚送了东西,总不好过了半个月又送。所以说,上半年就端午节需要送节礼,下半年有中秋、春节两个节日。

一年也就这三个节日需要往来走动。

顾家的礼章辛媛不知怎么送,更不知按照哪家的来,就问了问妹妹。

燕明荞道:“顾家估计会提前两日送,看送了什么,咱们按照那个回礼就好了。”

燕明栩年纪不算大,打算回萧阳再读两年书,若是能走动得开也会先为官。

进士难考,若是做官之后把书本放下,想考就更难了。

燕明烨年纪不小了,而且燕国公府的人脉不错,尽管燕国公不在朝中任职,可有宫中的太妃,他还有两个妹夫,一个是镇北侯,一个虽还未成亲,但是太傅府的公子。

这些外人都看在眼里,所以沈氏拿了两千两银子稍微走动了一下,就给燕明烨找了一个好一点的地方,去做县令了,五月中旬赴任,五年的任期。

燕明诚那边也搭了银子,但沈氏肯定以儿子为先。

沈氏挺高兴的,看了看几个日子,最后纳吉的日子就定在了六月初三,初九纳征,送彩礼定亲,请两家亲朋贺喜吃饭。

这样两人的亲事就算彻底定下来了。

第124章 纳吉

纳吉没有燕明荞什么事, 是顾家去合二人的八字,要么去祠堂,要么去祖上之地的山水之处, 来测两人八字有没有相克相冲。不过燕明荞和顾言的八字早就合过,所以这上头肯定是没问题的。

纳吉之后,再把聘书送过来,就等着纳征那日过大礼了。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