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 第160章 汉国的催生措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0章 汉国的催生措施(1 / 1)

推荐阅读:

姜维看后,一笑置之。

他还是喜欢存金灿灿的金子,越多越好。

然而,姜维不在乎“公”爵,诸葛果、杨兰和柳沅却在乎。

如果了姜维封了“公”,她们就成了“公爵夫人”,万民敬仰。

经不住三位夫人的软磨硬泡,姜维只能苦想办法了。

至于庶人百姓嘛,由他们去好——有钱的想纳就纳,没钱的让他纳也不会纳。

当然,这道圣旨只是“指导性意见”,不具有强迫性。

为弥补这个不足,刘禅在刘璿的建议下,颁布了另一道诏令:益州八郡,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人口数量;

其中,人口出生率最高的郡,如果其办法适用于全国推广,如果能迅速增加全国人口,郡守可封为“公”,子子孙孙永远世袭。

这条诏令一出,朝中和地方官员无不震惊。

当然,不管天子还是后来的皇帝,对此充耳不闻者不在少数。

自武帝时起,对各级官员的纳妾数量也有了限制: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功臣,最多只能有一妻八妾。

官员品级越低,允许纳妾的数量也就越少,到了最底层的“庶人”,也就只剩一妻了。

当然,对这项礼制充耳不闻的官员,不在少数。

在民间,庶人百姓中的“富户”纳三五个妾,也不在少数。

准确来说,是受了关索的启发——汉军撤回永安时,关索的四位夫人全都有了身孕。

短短一年时间,四个妻妾就增加四个孩子,如果再来两年,岂不就有八个?

如果全国百姓都这样,等到十七八年后,汉国的人口岂不要增加好几倍?

这种几何式的增长方式,刘禅与刘璿算了一整晚。

张皇后、王贵人和李贵人也在帮忙计算,还是没算出十七八年后的人口数量。

若要跟他们比“减赋”力度,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思来想去,姜维想出个杀手锏——向广汉郡百姓派发优惠券。

没错,就是优惠券!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他们跟姜维的想法一样,咬咬牙就苦这两三年——只要封了“公”爵,有的是时间把赋税涨回来。

当然,犍为郡与巴西郡的催生措施,是在去往汉中的路上,从张翼和张嶷口中得知。

顿时,姜维气得脸都绿了。

特么的,要拼财力是不?

真以为老子外来的,没你们“地头蛇”财大气粗?

本来就是嘛,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太多的娱乐。

漫漫长夜,除了生孩子还能干嘛?

对于广汉郡的催生措施,姜维非常满意。

自认为本郡的生育率,必能稳超其他各郡。

然而,他能想到的,其它郡守也想到了。

近两年,既迁来四万多陇右的青壮百姓,又迁来二十万武陵郡青壮百姓,可生育的百姓占比就更高了。

第二个优势,是百姓的生存优势。

由于此郡安置了新迁百姓,刘禅免除了三年的“国税”;

为吸引更多百姓迁来,为让新旧百姓不起冲突,姜维自掏腰包,免除了原有百姓的三年“国税”;

随着北雒渠与南雒渠的贯通,还有大批的粮田被开垦出来,郡内百姓的“人均田地”又比其它郡高得多。

魏延说的不是笑话,刘禅确实下了这道圣旨。

如此奇怪的圣旨,少不了姜维的功劳——他给刘璿的洗脑,有了初步效果。

那是一个多月前,给刘璿讲“姜太公”的那天,因为授课时间特别长,引起刘禅的好奇。

其实,那天张皇后离开后,姜维另花了许多时间,再三叮嘱刘璿严守“姜太公故事”的秘密。

刘璿没忘姜维的叮嘱,确实遵守了。

问题是,生孩子这种事情,无法用强制措施胁迫百姓。

在姜维看来,人类其实跟动物一样:如果所处的环境太差,生育率自然会下降。

庆幸的是,合并后的“新广汉郡”,相较于全国其它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肯定是地理优势。

广汉郡紧邻成都,人口密度比其它郡高得多;

公!

“公、侯、伯、子、男”五爵,自周朝延续至今,能封“公”者寥寥无几。

就连刘禅的相父诸葛亮,也只是封的“侯”,而不是“公”。

此时的大汉,延续了不封“异姓王”的祖制,“公”爵就成为异姓功臣的最高爵位。

这条诏令,是在大军出发前十天颁布。

刘禅试着在朝上提出此事,没想到,满朝文武一致赞成“废除旧制”。

想来也是,文武百官全都出身士族之家,家里有的是钱。

别说三五个妾,纳三五十个也不成问题。

唯一的阻力,可能是家中正妻的反对。

如果有圣旨,那就不一样了。

太多太多了,都在怀疑算法不对。

不过,鼓励百姓“早娶妻多纳妾”的建议,第二天就在朝上议论开来。

这其实是件大事,牵涉到礼制问题。

就比如,春秋时期开始的《礼记》有规定:“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也就是说,哪怕贵为天子,纳妾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

这几年,将军府到底藏了多少金子,你们造吗?

真要说出来,吓死你们!

随便扔出几块,砸不死你们算命大!

不,不行!

广汉郡的人口,比其它郡多得多。

就比如犍为郡郡守,张蒿。

那家伙,为了抢到“公”爵,简直不惜血本。

在族兄张翼的支持下,不仅自掏腰包免除本郡百姓的国税,还把地税降至原来的两成。

巴西郡新任郡守张缪,比张蒿更狠。

在堂兄张嶷的支持下,自掏腰包,把本郡百姓的国税与地税全部免除。

结合这两条优势,为让百姓“安居乐业多生孩子”,姜维咬咬牙,把广汉郡的“地税”再降五成。

在没有优良种子和肥料的三国时期,一亩上等田两季的粮食产量,最多也就三斛左右。

有了“三年免税,再降地税”的措施,百姓耕种一亩田地,既能免交一斛国税,又能免交五斗地税。

如此轻徭薄赋,百姓不仅能吃饱肚子,还能有较多的盈余。

姜维始终认为,只要百姓吃饱了肚子,就不会为生计发愁,必会没日没夜地生孩子。

刘禅问起此事时,他只是大讲“国以民为本”的道理。

姜维又在教他“为君之道”,刘禅暗自欣喜。

可能是一时兴起,刘禅问起“如果增加汉国的人口”。

刘璿稍加思索,没敢提“废除三年守孝”,而是向刘禅建议,鼓励百姓早娶妻多纳妾。

能有这样的建议,其实跟他的“军中见闻”有关。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