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6章 高人指点(1 / 1)

推荐阅读:

张寡妇看着他,抚着自己的小腹道:“大雷,我可能是有小雷了……”

七月流火,天气还很热。

清河村正式进入秋收阶段。

不仅仅是清河村,北海县下属的村镇,并入的县镇,都开始集中精力准备收割粮食。

赵大雷和牛大海真是两个挑事精。

村长没好气地说道:“地里的虫卵长在你们自家的田里,烧不干净那也是你们自个的事,我管不着,稻桩爱留多少留多少,我不会强制要求你们咋做!但,如果明年你们地里有蝗虫,别指望大家伙帮忙灭蝗,就这样,散会!”

村民都散开了。

赵大雷愤愤不平站在原地。

他家里婆娘和儿子闺女全都分出去单过了,他一个人收六七亩地的稻子,会把人给累死。

“行,秋收后我就给你去问问。”

村长抽了一口旱烟,看向远处的稻田,嘴角露出微笑。

“明天就能收稻子了。”

“老大老二,召集全村人开会!”

暮色沉沉,清河村所有村民在大槐树周边聚集。

他把手里的事情做完,去了一趟村长家。

叶琛道明来意,村长开口说道:“你小子可真的摆起来了,竟然要盖青瓦房?不过这青瓦房可不便宜,一块砖要好几文钱呢,你小子盖的可不是房,是一座粮山。”

叶琛继续问道:“叔,我如果盖砖瓦房,而且一口气盖六间,算下来大概多少砖头?”

“这东西可不好算,看你是里面夹不夹土,如果外面包一层砖的话,用不了多少,三四千块可能就够了,但是如果是纯粹的砖瓦房,估计得两万多块砖头。”村长之前没算

过那么富裕的账,如今这一核算,吓得说话都不利索了,“不不不,两万多块可不够,你要六间房,还要打地基,起码得三万多块,这还不算梁瓦,家具,你这算下来得二三百两呢。”

硬是一点政绩都做不出来。

眼看着卢县令有那么几分要升官的意思,孙县丞也很着急,总不能卢县令走了,上面再空降个大人,着急继续做二把手吧?

他总感觉的卢县令之所以接连破局,背后应该是有高人指点。

“孙大人,本来我准备将你召回县衙,今日既然遇上了,我就直说了。”卢县令开口道,“你儿子在清风书院与安丘县富商柳家的一个小子勾结在一起,尽欺辱那些没什么家底的读书人,欺辱别人便罢了,怎能欺辱到我们北海县

学子的头上来,等秋收结束后,我会向刺史大人禀报此事。”

什么叫做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就是他们听听曲,写写诗,老百姓自己就能活。

啥都掺和,反而会导致百姓受苦受难。

卢县令摇摇头,一群懒政分子。

她听了叶先生和叶村长的建议,几次都化解了危机,这一次肯定也能逢凶化吉。

路过山东的,该薅一层皮就薅,他们东瀛人来大周的,都有钱,不给钱的就给本官扔回海里,明白吗?”

“喏!”一群县令点头将这些都记下来。

刺史大人说完之后,乘坐马车离开,卢县令立即被其他人围住了。

“卢大人,都是同僚,为何交税之事,你不提前通个气,可真是害苦我们了。”安丘县的县令叹息一口气道:“安丘县一群刁民,还不知道要怎么闹事,我这头发都要愁白了。”

“谁不是?来青州之前,想着此地离着曲阜那么近,怎么也要受圣人教化多一些,谁曾想这里民风彪悍到了极致,若是征税狠了,他们连县衙都敢砸!”

眼下可苦了他们几位了。

这丰收的时候,突然强行多收粮食上来,他们辖区内的村镇肯定不干,村与村通气闹起来,也是个令人头疼的大麻烦。

但,青州三分之一的地里没有粮食,肯定需要其他区域的粮食上交补齐,否则朝廷追责,后果更严重。

由于北海县面积比较大,所以刺史难免多问了两嘴营丘和下密县的情况。

分管这两个县赋税的孙县丞开口道:“刺史大人放心,两县的粮食一定如数上缴。”

说话之人,乃是青州的刺史,正儿八经的青州一把手。

“回刺史大人,下官已经让佐官重新设置好了税额,北海县除清河减免赋税之外,其余所辖各地都已经调整完毕。”见周围默不作声,卢县令率先走出,低头拱手道:“今岁虽然收成有所下降,但在税收比例上调的情况下,北海县有信心保证收上来的粮食与往年持平。”

先前帮着各地开渠,她就已经告知北海以及代管的营丘、

下密二县百姓。

任何需要北海县衙出面解决水源问题,今岁的税收都会往上提一提。

叶琛一巴掌拍了过去,“再胡说八道,老子拍死你!这是正经人家说的话吗?”

二壮被揍了之后,还有点不服气,“爹,对待什么人,就该用什么办法?谁让他欺负老三的!我就是气不过!”

“那也不成!”叶琛训斥道,心想,这臭小子再不调教,就真的长歪了。

不过叶琛觉得最要紧的,不是儿子的教育问题,老二这小子滑的很,吃不着亏。

关键是,怎么提防村里的乡亲们。

折冲府也开始频频巡逻,防止有盗匪作乱。

青州的一处村镇的官道上,停着好几架马车,马车边上站着数位穿着官袍的文官。

走在最前面的男子,看样子五十岁左右,国字脸,一脸的威严,“今岁北方大规模干旱,青州也未能避免,不过好在部分县镇挖掘水源,又有秀才叶琛发现灭蝗之法,保住了不少稻田。”

那男子说到此处,看着远方的稻田,沉吟道:“不过,损失依然惨重,今岁青州减产几乎三分之一,而青州部分区域已经开始出现流民。

眼下,诸君的任务有两点,第一稳住地方的安宁,第二适当地加派税收,完成朝廷的税收任务。”

他本来不想低头,可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稻子烂在地里,不管了,先让婆娘儿子回来,把地里的稻子收起来再说。

他正要去儿子家中,迎面就走来一个人,是潘寡妇。

自从这两人的事情曝光之后,他们二人从未在青天白日碰面,怕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

潘寡妇暗暗给了赵大雷一个眼神,示意去后面的树林子,赵大雷不想去,潘寡妇的脸色就沉下来了,大步朝他走来。

他只好妥协地走到了树林子里

村长站在石头上,牢记着叶琛的叮嘱,看着下面的乡亲们,“在经过干旱和蝗灾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丰收,明天正式收稻子,所有人必须记住一件事,留足稻桩,至少要八寸以上,到时候一把火烧烧庄稼地,把虫卵杀死,不然明年蝗灾可能会发生第三次。”

赵大雷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村长叔,烧田灭虫卵我没啥意见,但是留稻桩就不必了吧,稻桩留八寸,

割稻子的时候手都没地方放,本来一天能收半亩地,这么一来,怕是得一天半才能干完以前一天能做完的活儿。”

牛大海赞同:“留个三四寸就差不多了,照样能烧起来,也不耽误事儿。”

村长反正就觉得叶琛说得有道理,而且叶琛还把这事儿跟县令大人也说了,县令大人已经告知了各地方,也就是说,这个法子得到了县令大人的认可,是可行的。

“二三百两,这搁在现代将近二十多万?”叶琛心里盘算着。

只把房子盖起来肯定不行,外面还有院墙呢,地面也不能太差劲,起码要铺设石砖,不然下雨天都是泥。

这么一合计,自己这五百两银子,都未必够折腾的。

嗯,叶琛因为贫穷,忽然对砖瓦房没有那么大的执念了。

于是乎,叶琛开口道:“还是盖土坯房吧,不过屋子里的地面,我想铺石板,到时候村长叔帮我问问,哪里有卖的。”

孙县丞头皮发麻,他那个儿子最是不成器,总是惹是生非,他送到清风书院就是希望书院先生能管教一二,但基本上每隔几天,山长就会派人去他的县衙控诉一番,他最近不想听关于儿子的任何事……但县令这个娘们竟然要去刺史大人那里告状。

他连儿子都管教不好的事要是传到了刺史大人耳朵里,他怕是一辈子都无法升迁了。

她起身后,孙县丞也跟了过来。

“大人,这留存稻茬之事,真的要推广吗?”孙县丞有些拿不准,因为这件事情百姓的怨念挺大的,尤其是他分管的二县,百姓更不认同。

卢县令冷笑:“今日是秋收第一天,你再犹豫下去,等秋收结束,想留也没机会了。”

孙县丞和卢县令两个人互为搭档,但卢县令管辖北海县的事务更多一些,毕竟她是外来户,很多事情情况都不怎么熟悉。

不过两个人有个共同点,自从上任之后,就一直遭灾。

“谁不是,这些百姓若是真的逼急了,敢抓了县令去跨马游街。”有知县战战兢兢地说道:“不知道你们可知道前朝的秦琼秦叔宝,他可就是响马出身。这齐鲁大地,可真的是人才辈出呢。大家回去之后,可要小心一些,可别响箭一响,脑袋丢了。”

卢县令冷笑道:“我说了你们会听吗?就拿前些时日,我建议你们留存稻茬,预备杀死虫卵一事你们可曾听进耳朵里去?我建议你们趁着天气炎热,想想救民之法,毕竟蝗灾过后,粮食多少欠收,你们又有谁真的去实践了?”

在场的县令大多数认为卢县令之所以得到刺史的青睐,是走了狗屎运。

他们也是读过书的,知道这地方的农事,像是他们

这种外行,少干预为好,不干预最好。

刺史又问询了其他几个县令,剩下几个县的县令纷纷表态。

刺史面前,肯定不能说自己不行。

刺史抚摸着颌下胡须,颔首道:“提高赋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此事必须跟百姓交代清楚,以免百姓有抵触情绪。再者,秋收之际,盗匪横行,辖内要加强巡逻守卫,与地方的民团、乡勇打好配合。”

“还有,刀片子磨快一些,有商人敢囤积居奇,不必上报,直接杀掉即可。上面问责,自然有本官担着。”

“另外,遣周使但凡

比起田地颗粒无收,提高税收显然在那些村民的接受范围之内。

另外几个县令目瞪口呆看着卢县令。

这个娘们就说了开渠的法子,并未提前告诉他们的提高税收。

果然,女人都是小心眼的,不就是往日排挤了你几次吗?

至于吗?

肯定不止孙玉芬惦记家里的银子,别人也惦记。

今天借一两,明天借二两,蚂蚁多了咬死象。

叶琛富裕过,心里很清楚,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道理。

既然如此,他何不直接盖个大瓦房?

虽说土坯房冬暖夏凉,但到底不如青瓦房结实干净,他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更倾向于住砖瓦房子。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