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武侠仙侠>斩邪> 第四百零四章:崂山无事,朝野震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四章:崂山无事,朝野震动(1 / 1)

推荐阅读:

是年之秋,天下萧萧。

元文昌兵出扬州,打着“清君侧,平天下”的旗号,号称大军五十万,浩浩‘荡’‘荡’,进发中州。

十一月初,急撤回军的镇国大将军李恒威在蜈蚣山中伏,大败,李恒威战死沙场,所率联军伤亡惨重。

中州破矣

元文昌率大军路经‘洞’庭,秋毫不犯,其则下令齐备三牲等祭品,登岳阳楼,设案拜祭龙君,并亲笔写下祭文,其中有“秋‘波’横溢,壮志未酬;西风萧煞,马踏北山”之句。

在堂上,陈三郎轻轻一咳,开口说道:“大家不必胡思‘乱’想,崂山无事。好了,现在开会”

说这话时,脑海莫名有些陌生又熟悉的景象出现,那是怪梦所带来的后遗症,说玄乎点,便是前世记忆吧。

崂山无事,

这四字听着,倍感舒服,众人都是会心一笑:时局维艰,最难求的是平安,最难得的是,无事

……

仿佛天赐良机,就在这时候,李恒威接到内阁军令,不得不拔营进兵雍州。当消息传到等待多时的元文昌耳朵里,简直欣喜若狂,立刻立旗出兵。

谁也不知道内阁中是否有元文昌的人在,也不知他撒了多少银子买通大臣,事实已无法改变。

相信此刻的朝野,已经‘乱’成一锅粥。

京城,一直便是漩涡地。

当初陈三郎高中,毫不犹豫地接受钦命离开,他宁愿回到泾县被架着火烧,也不愿留在京城。

即使朝野,也不例外。

对此陈三郎倒显得淡然,心想元文昌终于反了

元文昌虎狼之心,扬州路人皆知,只是许多人仍是心存侥幸,不愿意去接受罢了。

但陈三郎知道,此人一定会反的,不过一直在等待一个最恰当的时机而已。

这天下‘乱’世,石破军开了个头,可注定不能成事,如果中州大战能胜,旁边虎视眈眈的元文昌定然不会任由蛮军长驱直入,去往名州京城之地,那样的话,元文昌便会失去先机;若是石破军败了,元文昌也不会坐视不理,要是朝廷顺利镇压此‘乱’,平复雍蛮二地,便能挽回颓势,恢复生机,再想起兵就难了。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a href="http://m.bqg8.cc" target="_blank">http://m.bqg8.cc</a>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稳如泰山的“稳”。

他忠于国事,领兵打仗数十年,经验丰富,尤其善于攻防之事。在他的经营下,五陵关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五陵关挡住了元文昌大军的脚步,总算让朝野稍微安心,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商议之下,七王爷发手谕去凉州,调凉州铁骑十万回援。

凉州乃国之边境,越过去,便是‘蒙’元了。一直以来,‘蒙’元游牧骑兵不断‘骚’扰掠夺,从未停息。七王爷镇守边境,厉兵秣马,却把‘蒙’元压得死死的,‘乱’不起来。但现在他早已进京,又把十万铁骑调了回来,凉州顿时变得空虚,容易被人趁虚而入。

只是当下形势危急,顾不得那么多了,挖‘肉’补疮,不得已而为之。

斩邪

笔下文学【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lt;script language=&quot;javascript&quot;&gt;showmn5();&lt;/script&gt;&lt;/div&gt;

&lt;div align=&quot;center&quot;&gt;&lt;script src=&quot;/Ads/txttop.js&quot;&gt;&lt;/script&gt;&lt;/div&gt;

&lt;div class=&quot;adread&quot;&gt;&lt;script&gt;show_read();&lt;/script&gt;&lt;/div&gt;

三日后,挥师北上,一路势如破竹,最后进入名州之地,直抵五陵关之下。

朝野震动,惊慌失措

幸好五陵关守将谢余杯早有准备,坚壁清野,坚守不出,堪堪抵挡住了‘潮’水般的攻击,守了下来。

五陵关乃雄关,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关,是通往京城长安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此关破了,那么京城‘门’户大开,便再无扼守之地。

当年皇帝下令让谢余杯镇守此关不无道理,谢余杯虽年过‘花’甲,个人武力也不算特别出众,但他的特点是一个字:“稳”

雍州州郡,城外杀声震天,一场大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

却是蒋震听闻元文昌反了,李恒威率部返回中州的消息,心神大震,失了方寸。而撤入州郡的石破军同样知晓了这个天大的事情,他立刻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能够扭转形势的大好机会,于是聚集所有人马出城与蒋震大战。

这一战,蒋震大败被杀,部众溃逃,死伤无数。与此同时,赶来参战的众多义军队伍也是伤亡惨重,四散逃窜,溃不成军。

此战大胜后,石破军终于稳定住了局面,决定留在雍州,不回蛮州先。他进军京城之心未死,想着在雍州州郡整顿,休息生养,大肆招兵买马,要再组建一支大军,等待机会,再谋大事。

……

火是慢火,还能有喘息之机,但掉进漩涡里,可能眨眼就被吞噬得尸骨无存了。

圣人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危墙,也有高危和低危之分。若不是皇帝发病,其实泾县还是能保住的。

然而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哪轮得到你任意选择?

而今,元文昌的反,却反而给陈三郎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会。

因为,这时候的雍州,朝廷根本顾不上了。

继续等下去?

他的年纪已经等不起了,培养的儿子也没了。

算来算去,只有反一条路。

那什么时候反呢?

李恒威大军镇守在中州,声势正隆,不好正面硬撼,只有这支军队离开后,扬州起兵,才是最佳时机。

当十万铁骑驰援而至,足以让元文昌忌惮三分,至少可解京城之困了。

然而不出所料的是,这边铁骑刚走不久,那边‘蒙’元就开始发难,游骑兵不断冲击边防之地,兴风作‘浪’,一日之间,便有三个城镇被打破,被烧杀掳掠,状况惨烈。

有关心时局的有识之士闻讯,黯然感叹:原来这个‘乱’世,才刚刚开始

&lt;div class=&quot;adread&quot;&gt;&lt;script&gt;show_read();&lt;/script&gt;&lt;/div&gt;

&lt;div align=&quot;center&quot;&gt;&lt;script src=&quot;/Ads/txtend.js&quot;&gt;&lt;/script&gt;&lt;/div&gt;

又下起秋雨,这一场比上一场来得大了些,风雨‘交’加,寒气重了几分,人坐在府衙厅堂上,都不由自主地拉紧了衣物。

济济一堂,坐得很满。陈三郎居上首,左边周分曹,右边江草齐,下面两排开来,张博、郭楚、周何之等皆在列。甚至雷威都捞了个末座,小心翼翼地坐在那儿,很是端正的样子。

崂山府的头目人物,基本都在这里了。

既是大会,必有大事,目前还有什么事比元文昌造反更大的呢?

当消息传来,府城哗然,这般反应,恐怕在天下任何的城池,都是如此。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