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明末逐鹿天下> 第88章 种红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8章 种红薯(2 / 2)

推荐阅读:

“还17石,别做梦了。

昨天你没吃到红薯,这么香的粮食,就咱们这片破地。

一亩能有2石粮,活过这个灾年就不错了。”

韩翠柏看到围过来的农民,没分到河边田的农民,当家人都过来。

他们生怕,别人把红薯藤抢走。

清姜河水流不大,剩下的土地无法灌溉。

他们益门乡,只分配种植六千亩地的红薯藤。

这么点红薯藤,不可能把全部土地种满。

只能保证,每一家至少分配三亩地的红薯藤。

骡车队刚刚到乡公所,早已等待在这里的各村村民,立刻围了上来。

认真记下每一个步骤,等会儿还要教农民种植红薯。

只要到了秋季,红薯获得丰收。

他的职位再升一级,完全没有问题。

他是汉中府的一名小吏,那时候很多同僚,接受王仲策的邀请。

现在这些人,都当上了大官。

只有懂得各地方言的王伯诺充当翻译,众人才能勉强弄懂,这些人说的意思。

因为语言问题,互相无法交流。

只能把他们的经验,通过画师画下来。

这种小册子,肯定有传达不到位的地方。

这完全看乡长的学习能力和讲课的能力。

大粪已经发酵两年,经过发酵的粪便,完全没有臭味儿。

韩翠柏过来当乡长,他才知道粪便不能直接施在田里。

没有经过发酵的粪便,施在田里,作物会非常容易生病。

韩翠柏拿起红薯藤,把它扦插在地里面。

它把红薯根系周围用脚踩一踩,压实土地。

但它至少能让数千万人活下来。

……

红薯藤全部卸下船,完好的红薯藤一共有三亿多颗。

一些未发芽的红薯和红薯藤,立刻运输到各个乡里。

红薯不需要小心运输,更快的到达各乡,让农民们尝一尝味道。

这些人心里有些怀疑,但已经把红薯当成救命稻草。

韩翠柏立刻把红薯藤分配下去,按照小册子上的知识,教村民种植红薯。

韩翠柏示范的地点,是益门乡公所前面的一块空地。

红薯藤整理好。

已经翻耕的土地,施好水肥,肥是发酵好的大粪。

“我就说苏统领不能让咱们饿肚子。

把水田都分给军属,这我没意见。

李大眼家的小儿子,前几天刚把遗物送过来。

骨灰被供在宝鸡县城烈士阁里面。”

“韩乡长,这个红薯怎么种,它真能像你宣传的那样,每亩地能有17石。”

他当时有些犹豫,没有投靠,传来大胜的消息,他才主动求职。

好位置已经没有,只能成为一名乡长,通过立功升职。

这次红薯种植,就是韩翠柏想要抓住的机会。

益门乡有两万亩土地,其中五千亩是良田,能接受现在清姜河的灌溉。

这些田地,现在都已经种下小麦。

哪怕学不好,但红薯只要成活不成问题,就是产量会低一些。

其他的问题,只能总结经验,明年再解决。

……

益门乡乡长韩翠柏赶着骡车,从宝鸡县城运来,益门乡分配的红薯藤。

他在路上翻看着关于红薯种植的小册子。

每隔两天,浇少量的水,直到红薯长出来。

红薯种植方法非常简单,农民们都是种田老手,很快就学会。

他们带着分到的红薯藤回家种地。

只要每亩产量有2石,哪怕只有1石,他们种上三亩地,都能活下去。

苏河立刻着手安排,让福建来的农民,与王伯诺共同合作,写出一本关于红薯种植的小册子。

乡长都识字,他们通过手册学会红薯种植,再把学到的知识交给农民。

苏河本来计划,把这些福建来的农民,分配到各个县指导种植红薯。

但他们说的方言,苏河完全听不懂。

在陕西这里,也极少有人能听懂他们的方言。

推荐小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