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玄幻奇幻>福宝的七十年代> 福宝的七十年代 第12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福宝的七十年代 第129节(1 / 1)

推荐阅读:

而就在大家的说道中,聂老三媳妇心动了,她想让生银辍学。

毕竟是个丫头片子,上那么多学干嘛,赶紧回来干活,至于生金,才高二,还可以再深造一年嘛。

当生银听到她娘的话时,慌了。

其实她早一年多前就慌了。

不对啊,不对,完全不对啊!

刘桂枝听了,却是笑笑;“我们倒是不觉得累,孩子喜欢读书,多念念书总是有好处的。”

至于有什么好处,她是不懂,但是她听男人的,也听孩子的。

福宝和胜天读了这么多年书,有学问,见识多,遇到事情比她有想法,现在很多事她都忍不住想听听福宝的意思。

福宝和胜天既然想上,那她就打算让他们继续上,反正家里也不缺他们的那点工分。

至于顾卫东那里,更是直接拒绝:“怎么可能?咱现在不缺钱,实在忙不过来,咱请别人帮忙,咱给钱请人帮忙,我顾卫东的孩子,想干啥就干啥,想继续学就继续学!”

可是现在早没有了。

她这么一想,突然觉得福宝和胜天真是没赶上好时候,晚生了十几年。

这个话茬一被提起,大家再看顾胜天和福宝,那感觉就有点同情了。

于是很快,就有人就说到刘桂枝面前去了:“你说你也真不容易,你们两口子这么忙,那个大的儿子闺女也不知道帮忙,还在学校里念书,我听说咱们县里的中学,这个时候已经够格拿毕业证了,拿到证就行了呗。”

人家这话倒是没假。

孙子孙女之中,一个宝妮去矿上工作,现在嫁了矿上的一个干部,日子过得好,一个孙子当兵,寄回来的照片那叫好,乍看还以为当了啥官呢,一点不像农村人了,而另一个孙子跃华也跟着去矿上吃商品粮了。

这么想着,其它人就不免说了:“你家胜天和福宝,咋还上学呢?”

苗秀菊:“是啊,上学呢,两个孩子学问都高,我想着等回头不上了,看看哪里有招工的,给他们某个事,上了这么多年学,怎么也不能在家里干农活啊!”

这是苗秀菊的打算。

她觉得自己家胜天和福宝都是有学问的人,特别是福宝,那模样那气质,还有那学问,都是一等一的,又是从下有福气的孩子,怎么着也不至于比宝妮跃进跃华几个前途差。

陈翠儿想想多少年的好同学好朋友,这就要分道扬镳,从此各走各的路,也差点哭了,不过最后她擦擦眼泪:“福宝,你啊,有时候就是傻,想得太少,你放心,我去了养殖场,看看万一人家还需要人,我以后想办法把你招进去,也让你吃商品粮。”

福宝抿唇笑了:“好!”

对于未来会怎么样,她隐约有感觉,但却并不笃定的,毕竟她也不是神仙。

真如果最后要回家耕地干活,她也希望自己能被招工。

而这一年回到学校,福宝和顾胜天发现,学校里已经没多少同学了,不少同学在确定自己能拿到高中毕业证后,就放弃了读书,开始谋求其他出路,也有的人本来就是县城里的,家里父母吃商品粮,可以接父母的班去工厂上工了,这算是有了一个好前途。

于是她在最初的纠结后,干脆就去了养殖场。

对于陈翠儿的这个选择,福宝多少有些无奈。

她心里对于以后怎么样,隐约是有些感觉的,她觉得就应该继续读书下去,再坚持下去,也许就有机会了。

但是她劝了陈翠儿,陈翠儿不听。

陈翠儿自己的想法很坚定:“去了养殖场,再过两年看看能不能往更好的地方调,就算不能,好歹是吃商品粮铁饭碗了,让我爹看看,帮我相亲一个商品粮的,日子总不会差。”

生金自己也挺高兴的。

他上高二了,学习还不错,但是学习不错又怎么样,他爹曾经被抓过投机倒把,他肯定是没机会去推荐工农兵大学的,等再上一年,怎么着也要回来家里干农活了。

现在上高二,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了,又被养殖场录取,他觉得自己的路子很顺。

生银看着自家弟弟选中,而自己没选中,也说不上失落还是庆幸。

她在心里暗地盘算着,弟弟去了养殖场,自己继续上学,如果到时候高考放开,自己赶紧参加高考,有希望能考上大学。如果万一不放开,到时候让弟弟想个法子,自己也进养殖场,那自己总是不亏的。

等轮到生银生金的时候,生银让生金先登记。

她其实是有些犹豫。

按照上辈子的轨迹,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恢复高考了,到时候生金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的,而自己只要好好努力,仗着不少人根本没好好复习的先天优势,她也许也能考上个普通学校。

在这年头,不要说上大学,就是上个中专,回来后都能分配到县委里上班,那就不是一个养猪场什么的可以比的了。

天上地下呢。

第118章 萧定坤的信

这天, 福宝和顾胜天准备过去县城里上学, 谁知道恰好公社里发下通知, 说是有一家养殖场招工。

养殖场, 并不是什么好地方, 进去养殖牲口啥的总是有味儿, 城里户口的都不太乐意干的, 所以这种指标才能轮到农村里的人来抢。

本公社里拿到了一些指标, 分配到了村里, 陈有福有了两个名额。

他大喇叭喊着, 开会, 说了养殖场两个指标的事。

这一年,福宝顾胜天几个上完了高二,两年上完高中就要毕业了。不过学校的老师那意思,听说上面一直传消息,可能是要放开高考了,建议他们继续上学,别放下书本。

暑假放假回去,提了各种补品,还扯了几块的确良的布,回去后,给爹的,给娘的,还有给爷爷奶奶的。

苗秀菊现在日子过得好啊,不用愁,穿得衣裳是新扯的确良,还是自己四儿媳妇亲手孝敬着做的,就连床上铺的都是羊毛毡子和被褥,三不五时有糕点果子,还有孙子孙女寄来的麦乳精喝着,日子那叫一个滋润。

至于平时吃的,那都是白面馒头了,她都不稀罕吃棒子面馒头了!

别人羡慕了:“你这日子可真是好,真会享福!”

难道不是在改进开放前一年就重新恢复了高考吗?

恢复了高考,能高考了,她就可以想办法利用先知的优势,早早地准备,争取考上大学,这才是她原本的计划。

可是现在……怎么这发展和她上辈子所知道的不一样了?看着这不一样的发展,她心里是完全没底了。

那她是先辍学谋个其它路子,还是继续死啃书?

如果死啃书,耽误了其他路子那怎么办?

人家现在有钱了,人家说话就是这么豪气,几句话堵得说嘴的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顾卫东的话传到别人耳朵里,自然惹了一小部分人的不高兴,刘招娣撇嘴,满心不高兴,顾卫军叹了口气:“我这三弟,真是能耐了,了不起了,要是早几年,还不把他直接抓起来批!”

不过说那些多没用,现在不是早几年了,现在也没有斗人了,变了,时代变了,天变了,人心也变了。

顾卫军感慨着这个,想起来四弟带着二哥做买卖,不带着自己,心里那叫一个不舒坦:“招娣,兴许你说得对,四弟就是欺负咱家没儿子啊!”

想想都难受。

现在的学校高中是两年制,上完了两年,只要你有学籍在,肯要毕业证,学校都会给你的,就可以顺利毕业了,只有那些想考点啥的,才会继续学下去。

换句话说,其实福宝和顾胜天已经能够拿到毕业证了。

既然拿到了,还读什么?再读下去有什么用?

这个时候是有上大学这个说法,但是人家那都是推荐上去的,那种名额,别说陈有福够不着,就是公社里都难拿到一个名额!

所以再读下去这就是白白浪费时间了。

不过旁边的沈红英却酸开了;“娘,你想得太美了,哪可能那么轻易就招工?”

刘招娣听了,也说:“依我看,老四家现在又是买卖,又是种地,根本忙不过来,一双儿女那么大了,竟然不帮着家里干活,还要去学校上学?那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么,还是趁早回来干活吧!”

就连胡奶奶都皱眉打量这件事:“其实说得也是,反正也就半年了,上不上都没要紧了,拿到高中毕业证就算了,现在又不是像以前那会子——”

以前那会子怎么样,胡奶奶没说。

以前那会子,还有高考,学问好了可以考上去,靠上去后就不是农村人,就能当城里人。

教室里寥寥无几的人,老师进来,看了看,叹了口气,才开始讲课。

高三年级了,人心惶惶的,不光是别人,就是顾胜天也开始琢磨了:“其实如果能被招工,也挺好的,或者看看有没有招兵的机会。”

福宝听着陈翠儿这个打算,不说话了。

她之前就发现,在婚姻,在未来,在对自己的规划上,陈翠儿和自己的价值观差别很大的。

福宝爱看书,会向往书里的爱情,而陈翠儿却一早看得透透的,张嘴就是找对象要找商品粮的。

这并不是谁的想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只能说性格不同,选择也不同,最后的路子也终究不一样。

福宝没再劝陈翠儿,用自己攒的一点点零用钱买了一条围巾送给陈翠儿,算是祝福。

最差也有个弟弟的养殖场可以保底。

这么一想,她松了口气,继续回去学校读书了。

而除了生金之外,另一个选中的人却是陈翠儿。

陈翠儿也没想到自己被选中了。

她有些纠结,养殖场不是什么很好的活,但是能轮到他们农村里去干的,无非就是矿上养殖场屠宰场,矿上也很辛苦的样子,听说还会有危险,这么一算,养殖场至少有牲口,买肉的话有内部的处理价,听说还不用肉票。

生金倒是没多想,直接上前报名登记了。

生银纠结了下,到底也是报名了。

谁也没想到的是,几天后,结果出来了,生金被人家养殖场录用了。

消息传来,聂老三媳妇高兴坏了,见到人就吹:“我家生金以后也是吃商品粮的人了!养殖场,那是铁饭碗,我听说在那里饭随便吃,肉随便吃,吃香喝辣的,还能随便往家里拿肉!”

“以后我家吃不完的肉!”

大家伙一听, 都沸腾了,谁家都有孩子差不多这个年纪,正适合啊!于是大家纷纷打听,要什么条件,怎么才能去。

陈有福用手指头弹着桌子:“都等等, 别着急,挨个登记,登记上去, 人家会慢慢挑。”

可是任凭他怎么说, 大家挤在前头,都拼命地想最先登记上, 谁也不愿意落后。

而就在这群人中,生银生金也过来了。

聂老三的意思是, 登记一下也没什么,如果万一选上了,那怎么也有个商品粮呢!

苗秀菊噗嗤一笑:“我受了一辈子罪,也没多少年活头了,当然是早早享福,我现在儿子出息,儿媳妇孝顺,孙女孙子一个个都成器,不趁着现在牙口好吃点好的,那还等到啥时候啊!”

别人想想也是,这苗秀菊真是个命好的。

四个儿子,四儿子是发财了,二儿子也跟着沾光。

大儿子和三儿子那里没发什么财,但是靠着勤劳,日子勉强也能过得去,不至于说挨饿。

在苗秀菊看来,你不挨饿就行了,至于吃白面馒头还是棒子窝窝,那就是你们自己的问题,我这当娘的管不着。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