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大清兴衰录> 第28章 结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结局(1 / 1)

推荐阅读:

康熙最终是在这次事件中笑到了最后,这次战争也可以说对康熙来说是一种历练。康熙从这次事件中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训,他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孝庄最终向康熙证明了她实用的政治斗争艺术,而康熙也通过这次事件,深深体会到了这套政治手段的高明。

康熙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黑或者白,很多事情的解决并不是你死我活的。世界上有太多的灰色地带,作为皇帝,要善于将各方面的矛盾为自己所用,善于从各种矛盾中四两拨千斤。而康熙的治国态度也终究从理想主义往现实主义转变。

藩王的问题告一段落,康熙总算是舒了一口气。虽然他的帝国还存在着一些隐患,但是他已经坐稳了皇帝的宝座,他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做到他想做的任何事情。

他将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开疆拓土的梦想。他从来都是一个有紧迫感的人,做事不会拖泥带水。

平定了吴三桂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方位:东南。东南问题,就是台湾问题。

这场被后世定性为“三藩之乱”的事件,我以为用“削藩引发的血案”似乎更确切一些。

关于这场战争,对于康熙来说,并不是正义的,是他为自己年轻冲动付出的代价。对于吴三桂来说,他也不是非正义的,他利用了明末清初的各种矛盾,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抗清朝的战争,虽然他主要是为了自己。

这场战争,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一次统治者内部矛盾的总爆发,还夹杂了一些民族矛盾。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将领,他们展现了他们的能力,对于这些闪耀历史的名将,我们应该要给予赞赏,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吧,图海,赵良栋,岳乐,马宝,胡国柱。。。。

在这次三藩之乱中,作为康熙方的代表的图海同志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虽然出生不算高贵,而且还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但却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他转行之后,在康熙朝的两次战争中立下了大功。他洞悉战争的规律,善于调动士兵的积极性,对于战争时机的把握在他的那个时代,无人能出其右。同时作为一员大臣,他敢于直言,不计较个人得失,很有自己的主见,在全天下皆是奴才的大清朝尤其难能可贵。

第28章结局

大势已去,对于失败者而言,自杀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有尊严的选择。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吴三桂的造反并不值得赞赏,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并没有给吴三桂丢脸,大周朝的第二任皇帝吴世藩并没有向康熙露出一点妥协的意思,他选择了自杀。

而跟着他一起,或者力战而死,或者自杀的,包括很多人,其中有:皇后郭氏已经投环自缢,为国捐躯;国丈郭壮图和他儿子在府中自杀;守将胡国柱阵亡。。等等。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九日,吴军打开昆明城主城的城门,正式向清军投降。围困了九个月的昆明城终于被攻破,“三藩之乱”终于落下了序幕。

如果说西南问题是内政问题,东南问题就是介于内政和外交之间的问题。之所以说是介于内政和外交之间的问题,说这个问题是内政,是因为台湾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经从来不肯听话,而且在吴三桂起兵的时候,还想分一杯羹。说这个问题有点外交属性,是因为台湾毕竟是南明残余势力的根据地,时不时的想着把满洲人推翻掉,汉人当家做主,人家还是作为一个政权和清政府对峙着。

西南问题关系到清政府的存亡,所以康熙是要第一时间解决的。东南问题关系到清政府的日子过得顺不顺心,在开疆拓土之前,首先要解决存亡问题,其次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所以台湾问题很荣幸地被康熙提为第二个要解决的大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攘外必先安内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历史上大多数的封建王朝都是这么干的。

本文由小说“”阅读。

就在三藩事件彻底平定不到一年之后(1681年),图海死于家中,谥文襄。康熙帝以御制诗二首及衣服等物赐与图海。诗曰:其一:两朝密勿重元臣,秉钺登坛西定秦。钟鼎功名悬日月,丹青事业画麒麟。

其二:威名万里作长城,壁垒旌旗壮远征。绥靖边陲驰露布,凯旋立奏泰阶平。

我以为,康熙对图海的任何赞赏都不过分。这位图海,两次力挽狂澜。

可以负责任地讲,这位图海,就是为康熙而生的。没有图海,就没有康乾盛世。

而吴三桂这一方,马宝和胡国柱最终率领关宁铁骑打出了最后的威风,同样值得我们铭记。他们在综合实力相差一大截的劣势之下,率领弱势兵力和康熙数年相持,如果不是吴三桂本人自身的缺陷,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啊!

按照先前的约定,清军进城后不得抢掠。结果清军将领垂涎平西王府的珠宝,压根就忘了还有约定,统帅带头开抢,小兵们也争先恐后。

一时间,平西王府成了人间地狱。财宝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吴三桂生前的两位爱妾也被人抢走。

只有赵良栋严格约束自己的部队,他自己也分文不取。

我们回头来看这次事件,给予三藩之乱一次公正的评价: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由于满清统治者对于史料的篡改十分严重,所以清史上的一些观点绝对不能成为我们的观念,那只是满清统治者希望我们那样认为而已。

推荐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