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历史军事>大清兴衰录> 第1章 李自成进北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李自成进北京(1 / 1)

推荐阅读:

三号选手,崇祯死了之后,暂时没有老板。不过拥护的人也不少,主要是江南地区左良玉史可法等一批明朝的官吏,拥有几十万兵马。

?

还有一个势力,吴三桂有4万兵马:关宁铁骑,驻扎在宁远,这是明朝最强大的部队。国民党名将王耀武曾说过如果有10个74师,可平天下。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的威力对明朝来讲就相当于是明朝的74师。这个势力暂时还不能算是选手,但是准备在选新的老板投靠。

四号选手,这个选手实力最强大,也最狡猾。之所以说他强大,是因为他拥有战斗力和关宁铁骑相当的骑兵十几万。之所以说他狡猾,是因为他隐藏在关外,一直对关内虎视眈眈。

对李自成同学来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崇祯殉国了,现在李自成同学成了北京的主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李自成同学的前途是光明的,手握雄兵二十万,都是能征惯战的精锐部队,还有留在地方上的部队,军事实力强大。

一路进军过来,明朝的官吏是很配合的,根据史料记载,老李的品格是很不错的,能与部下同甘共苦,不好色不好酒。我们要相信,当老大的,总是有他的厉害之处的。

?

前途是光明的,后面还有一句话,道路是曲折的。

这样的员工,如果我是新老板,我是不要的。

大明倒闭了,老板必然是要承担后果的,虽然导致这家公司破产的主要责任不在崇祯,而是前几任董事长。没谁让你倒霉呢!

在北京攻破之前,崇祯是有很多种选择的,可以迁都,可以逃跑。崇祯选择了自杀。

关于崇祯的自杀,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的说法,崇祯是大地主大封建阶级的代表,代表的是落后的生产力。他的灭亡是必然的。他的自杀是历史的选择,是不值得同情的。

我以为,这么说是很扯淡的,我不懂什么是历史的选择,我只知道,自杀是需要勇气的,在可以不死的情况下,为了责任选择自杀,更是一种担当。

我们分析一下“先取关中,再向京师”这个战略,基本上和国民党当年把延安拿下来差不多,除了政治意义,其他能获得的东西比较有限。

对李自成来讲,要实行这个战略就没法经营好自己的根据地,根据地经营不好根基就比较薄弱,根基比较薄弱别人反攻就容易顶不住,顶不住就容易一溃千里,一旦一溃千里就会失去信心,失去信心就会失败。

李自成集结了20万精锐部队,老李的运气是相当不错的,一路上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经过太原,大同,宣府,直接就打到北京了。

总共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我测了一下李自成走的线路的距离,1500公里左右。大部分情况下,李自成的军队忙着接受投降。

中国改朝换代是比较频繁的,大部分当官的都是很懂得“以史为鉴”的,所以他们很识时务地换身衣服继续当官。?

还有其他几个选手?

不怕,大明朝的同志们是很配合的,张献忠么,给他个四川王当当,暂时镇守四川吧。

满清?这不是大明朝和他的恩怨么。我们之间可是进水不犯河水啊!

吴三桂?离北京只有280公里?唔,这倒是个事。

必须得招降。

第1章李自成进北京

我们的故事要从1644年讲起,因为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后来这一年又有了个特殊的称号:“甲申国难”。

1644年正月,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在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

在前一年的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对于明末名将孙传庭,后世有这么一句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也就是说关内阻挡李自成的最后的对手已经被李自成击败。

崇祯皇帝继位以来,可以用可怜来形容,没日没夜的干,不是碰上天灾就是碰上人祸,关外还有满清是不是过来骚扰一下,穷的就差当裤子了。但大明公司经过两百多年的挣扎,到了崇祯的手里,基本已经面临着破产清算,估计神仙也救不了。

当然李自成同学显然是不这么认为的,这时候他占领了北京。

要放到现在,我们北漂买套房子那就得几百万。

听说有个人中了五百万,然后记者采访他,问他,这钱准备怎么花啊,这哥们回答:还房贷。记者追问:剩下的呢?这哥们回答:剩下的慢慢还。

多么朴素的劳动人民思维啊!

对李自成来讲,这下子发了大财了,故宫都是自己的了,那得值多少钱呐!兄弟们,论功行赏喽。

对于争天下的李自成来说,他看到了前一句,没看到后一句。

鉴于皇帝这个职位非常诱人,为了这个职位,很多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但是皇位只有一个,换句话说,这个是一场pk大赛!

我们看一下各路选手的情况:

一号选手,李自成同学攻克了北京,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而且还拥有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省的大片领土。

二号选手,张献忠拥兵20万,现在在湖南湖北四川地区混。

崇祯以身殉国的这个行为,我以为是一种尊严,决不妥协的尊严。自从大明朝建立以来,一直都是天子守国门,不妥协不和亲。历史上亡国之君很多,但是用勇气自杀的皇帝只有两个,还有一个是外族人金哀宗完颜守绪。

几年前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生死朗读》。故事是讲一个固执的德国女人宁可一辈子蹲大牢,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不识字,也要保持自己的尊严。正是有这样的心气,我以为德国才能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站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严比自由更重要。

尊严,自从满清对中原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以后,少有出现,但是我相信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之中,绝不是偶然,你可以打压,但是你不会消灭。

于是200多年后,有一个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我同样看到了尊严。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军队到达北京西直门,开始攻城。

这个战役实在是没什么好讲的,因为守城的人,什么兵部尚书、吏部侍郎,都比较忙——忙着给大顺军开门。当天,外城失陷,第二天,内城失陷,崇祯住在紫禁城,就是今天的故宫。

我以为这帮官吏是非常不地道的,好歹是给崇祯打工的,不干活也就罢了,还专门挖墙脚。也难怪崇祯最后留下遗诏:文臣皆可杀。的确可杀。

一家公司倒闭,员工的责任确实比较小,但是不代表员工就可以完全不干活,不干活也就罢了,你可以辩解说受到要破产的影响心情不好。但是在清算前把公司的资产拿出去免费送给竞争对手——下一任老板,这就是人品问题了。

小平同志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说,人品问题也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要说李自成的运气还是相当不错的,上辈子估计祖坟冒过烟,自从祖大寿洪承畴投降清朝以后,崇祯采取了一个手段,驻外的官员,他就把家眷留在了京城,一方面是施恩,一方面也是防着驻外的将领反叛。

所以关宁铁骑在吴三桂手上,吴三桂的老子在自己手上。

这就像足球比赛,李自成打进了北京,1比0,现在对方守门员把球传给了李自成,李自成只要轻轻一捅就能捅进球门了,2:0不说锁定胜局,至少也能做到气定神闲吧。

可是偏偏就是这个送上门的好事,黄了。

本文由小说“”阅读。

当时的明政府面临着至少四个大患:一是没钱,二是满清的骚扰,三是天灾,四是内部的造反。哪怕只面临三个,大明朝可能还能继续下去,可惜,就像坦泰尼克号能承受最多四个密封舱最后撞坏了五个。有时候生死就差那么一线。

这种诡异的现象,后世称之为气数。

关内的起义军李自成和张献忠,哪个都不是善主,和明朝打了十几年,作战经验越来越丰富;关外满清在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皇太极的带领下,虎视眈眈,满清从万历开始,经过萨尔浒之战辽沈之战广宁之战松锦大战松山之战等一系列战役之后,逐步把战线推进到山海关。大明政府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而且在这一系列战役中,满清不仅得到了东三省广大的土地和人口,而且还收降了一批当时明朝为数不多的几个名将如祖大寿、洪承畴等,这几个人如果要放在今天,那都是可以授“上将”的。

李自成的机会非常不错,大明朝就快要撑不住了,他所要做的就是轻轻推一下。于是李自成决定东征,确立了“先取关中,再向京师”的战略。正是这个战略,我以为李自成有个最大的弱点,短视。也正是这个弱点,使得李自成终其一生只能当流寇。

推荐小说: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350中文